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中国科技产业》2012,(9):70-71,75
近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本文从平台、终端、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移动互联网对数字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并分析和预测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从事移动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企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是通过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互联网+"融合加快,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提质的重要支撑,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一、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呈现的四大成效2016年,山东出台《山东省"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得以改变,也使传统文化产业内在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文章从"互联网+"的实质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入手,分析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催生的两大变革,并利用跨界融合思维,提出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对深化两者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体育文化资源禀赋深厚,具有地域性、功能性、节庆性、民族性等特征。鄂温克族体育文化产业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应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坚持供给与需求并重、保护与创新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保护性开发的模式为: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民族演艺产业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民族运动赛事相结合,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传媒产业相结合。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黑龙江流域鄂温克族体育文化产业保护性开发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社会生活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颇受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关注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已于200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互联网文化市场的发展开始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立法背景解读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网络游戏、音像制品、网上艺术品拍卖等全新的网上文化市场方兴未艾,互联网文化娱乐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然而,在互联网文化产业繁荣的表象下,也出现了某些互联网文化产品影响互联网文化良性发展乃至污染社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驱动模式,通过分析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针对性的提出破解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已成为当下产业界最流行的一个术语,而“互联网+文化”也成为文化产业研究者最重要的课题。互联网作为当下文化传播的新媒介与新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塑造了全新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景象。专家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产业将占70%,成为最有潜力、比重最大的部分。目前,互联网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以文化生产营销为主要业务的新的互联网公司,二是许多老牌的互联网企业或文化企业也高歌进入这一新领域。在互联网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企业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展现出了许多值得关注的新动态。这些动态充分反映了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关注焦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主要阵地。要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必须创新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湖南省为例,论述了"以高校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企业为配合、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大胆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以资源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所谓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或形成的适合于自身发展、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我省这种"政府引导、依托资源、龙头产业带动"模式符合我省省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化,逐渐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资金的支持,黑龙江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黑龙江必须要很好地解决文化金融产业融合问题。产业融合需要政策指导,在现有文化金融政策的基础上,黑龙江应充分整合资源,助推成熟企业上市,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真正实现文化金融共发展、产业再融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落差与流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技术和硬件是互联网时代第一阶段的制高点,那么内容就是互联网时代第二阶段的制高点。在"内容为主"的第二阶段,人类一切的文化和知识似乎都依网而生,依网而存。因特网刷新了文化的本体形态、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使得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问的楚河汉界也因网而悄然淡逝。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如何对这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行规范,为其营造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平台,不仅关系到产业的发展,更牵涉中华文化的绵延。一、传媒汇流:网络文化产业乘势崛起  相似文献   

12.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厚,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内容: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战略,提供创新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开拓创新思路;催生新业态,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市场融合,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发展已成规模,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新思路,成为黑龙江融入"一带一路"和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和机遇.黑龙江电商目前存在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 跨境电商发展规模小和人员匮乏等问题."一带一路"下,黑龙江电商发展应完善物流体系、 关注人才培养和多管齐下,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陈显军  郑兴波  梁君 《改革与战略》2012,28(7):99-102,111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同,东中西部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上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从整体看,东部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部作为东西部地区的连接,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二者之间,形成了兼具东西部特点的发展模式;西部凭借自身特有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资源、产业加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文章从三者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讨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为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对许多产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文化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浙江省作为互联网与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所以浙江省尝试将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融合,进而形成新的产业,使文化产业和互联网产业获得共赢。文章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据分析法3种方法对浙江省文化产业和互联网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浙江省的文化产业和互联网融合的优势,进而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自"互联网+"行动计划被提出以来,公证机构作为法律服务部门开始了逐步探索"互联网+"公证服务模式的步伐。我们从发展"互联网+"公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意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四个角度进行探讨,力图对"互联网+"时代下公证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出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发挥黑龙江省的自然优势,既能够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促进黑龙江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又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目前,针对黑龙江冰雪文化产业存在品牌口碑影响力较弱等问题,应挖掘特色文化,整合冰雪资源、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冰雪文化品牌等.  相似文献   

18.
傅亚玲 《特区经济》2014,(12):96-98
韩流文化一直是韩国的世界名片。韩国的电视剧音乐电影等文化产业,在亚洲甚至全世界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被大家冠为"韩流"。本文首先对韩国文化产业进行探析与研究:韩国政府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付出的努力,推出"OSMU"一源多用模式,制定"文化立国"战略,设立相关文化发展机构,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资金支持机制,积极开拓亚洲和欧美市场等。以此为借鉴,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我国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传播、消费方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让文化产业搭上信息化这班快车才能行得更远,走得更顺。"跨界+链条"成规模民族风引领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结合"互联网+"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探究城市矿产"互联网+回收"的发展意义,进而构建基于O2O视角的城市矿产"互联网+回收"模式,并对其平台搭建、运作流程和未来发展做出阐述。旨在实现回收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矿产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