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地的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视角,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贵州省2010—2014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测算,并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效果。结果显示,人口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内生动力,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是提高二者耦合发展的关键,质量提升是二者耦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还在持续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城镇化利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城镇化的进展,但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着过多占用耕地、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低、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处理好城镇化与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关系,应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注重城镇内涵的发展,克服城镇过度分散布局的现象,使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并重视土地资源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32-36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南充市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借鉴物理学中耦合模型,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处于低度耦合和初级协调阶段,但二者协同质量不断提升,综合评价发展水平差距不断减小。未来南充市应当优化人口和产业城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以提高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磊  白昱  杨继托 《科技和产业》2023,23(3):170-176
城镇化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对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以甘肃省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探讨2010—2019年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格局分异明显;甘肃省各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分布呈“金字塔型”且不断优化,耦合系统先后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甘肃省耦合协调水平与相对发展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响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甘肃省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伴随而来的土地粗放利用、摊大饼式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利用结构、利用效益、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5个准则层、1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2017年延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安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大体为北部集约、南部粗放,这与传统的"南农北油"生产格局关系密切;各县应培育各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西安市为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研究近十年来西安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指数增幅小于产业结构综合指数,表明西安市土地利用没有跟上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度与相对发展度相差较大,处于一般耦合阶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经济发展。建议加强土地需求的调研与研判,增强土地利用布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协调好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满足西安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4年间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4年间秦皇岛市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稳步提升趋势,并且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由最初的中度失调发展为初步协调,发展趋势良好,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低级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王昊冉  周金城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45-254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地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动态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两系统发展指数均呈上升趋势。2)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表现为沿海下游省市>中心省市>上游省市。3)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且绝对差异缩小,梯度效应减弱。4)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均衡持续发展,探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在分析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评价模型。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该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综合评价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但后者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前者;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存在耦合关系,处于极度耦合状态,但耦合协调度不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市域角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为市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西安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水平整体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生活空间指数贡献率最高,生产空间指数和生态空间指数虽在动态波动变化中也得以增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从严重失调型逐渐稳定在临界协调型的态势。探究西安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主要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冲击、政策调整、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因素有关。因此,提出综合考量区域发展实际,协调衔接各类规划合一形成地方国土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产权和制度等对策,从而实现西安城市"三生"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科学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城市用地模式粗犷,城镇等级体系和规模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与落脚点。以山地城市宜昌市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评价模型。通过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安全格局构建、经济性建设用地识别等空间与网络分析技术,评价识别城市发展优先利用的建设用地。最后,依据城镇和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情景,提出人口与用地规模建议,从空间上构建与生态安全相适应的城镇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韶关市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战略。本文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指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资源集约条件下的城镇化,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分析了韶关市城镇化发展特征,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韶关市土地利用现状,研究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分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成果对于韶关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枣庄市作为研究区域,建立起城镇化与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借助耦合评价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枣庄市旅游经济发展增速明显优于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度在2000—2012之间一直处于拮抗阶段,没有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严重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4个阶段。目前,枣庄市城镇化发展滞后,限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推动枣庄市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协同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江苏省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度进行研究。首先将2006—2015年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住房市场数据进行灰色系统序参数化处理,然后将其代入城镇化与住房市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在江苏省层面,住房市场发展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十年间两系统由"中度失调"转变为"高度协调";另一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城镇化与住房市场的发展水平间协调度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促进城镇化与住房市场协同发展的对策,使两者最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发展作用机理,文章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系统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评二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而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深入剖析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 2000-2015年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2013年前城镇化发展滞后旅游业发展。两者具有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且存在正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中,旅游产业对城镇化拥有反向修正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是。研究为促进福建省旅游业与城镇化深入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