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铁路建设融资渠道中存在的问题,介绍现行的各种主流融资方式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的融资模式。从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对解决我国铁路建设项目融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TOT模式在我国铁路项目融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铁路投融资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我国铁路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适合我国特点的融资方式来促进我国铁路建设。TOT模式作为项目融资的新兴方式,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已得到初步应用。阐述TOT模式的含义、运行程序及优势,分析我国铁路设施建设实施TOT模式的可行性以及该模式在国外铁路设施及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TOT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董丽 《交通财会》2013,(10):22-24
在地方铁路建设中,资金短缺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拓展地方铁路建设融资渠道,科学有效的融资,带动地方铁路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河北省地方铁路所面临的发展机遇,通过对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针对我省铁路建设融资的瓶颈问题,建设性地提出破解地方铁路建设融资难题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面对建设融资的严峻现实,提出将资产证券化用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融资的设想。在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用的操作模式和运作过程进行了设计,并对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风险进行了论述。指出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引入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尝试机会。  相似文献   

5.
网络型产业特性与我国铁路投融资渠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网络型产业建设投资的特点,对铁路建设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铁路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模式僵化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铁路的发展。为此在分析铁路投融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建议,以拓展铁路建设投融资平台,为铁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铁路建设是典型的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不高的项目。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铁路一直秉承国家投资、国家建设的原则。由于融资模式单一、投资金额不足,铁路建设进度较为缓慢。自1991年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入我国宪法,“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从“计划经济”时代走来的中国铁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当时的广州铁路局开中国铁路改革之先河,率先在创新经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改革,如引进外资和社会资本建立合资公司、上市融资等,获得了一定的运价定价自主权,有力支持了辖区内的铁路建设。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票价定价过高,铁路的公益性和商业性较难平衡,铁路融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等。  相似文献   

7.
BOT项目融资在铁路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BOT项目融资概念和应用现状着手,分析BOT融资在我国铁路建设项目中的适用性及开展铁路BOT项目融资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精心挑选试点项目,研究适合铁路网络特性的特许权经营模式,建立与铁路市场化融资相适应的运价和运营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推行项目融资的政策法规,培养项目融资人才等实施铁路BOT项目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的发布,要求完善铁路发展规划,开放铁路建设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铁路建设.需要根据文件精神,创新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来建设城际铁路.针对城际铁路建设的特点,就不同的PPP模式+融资方式进行归纳与分析,通过比较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合资铁路作为我国当前铁路项目建设的主流模式,对铁路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平台企业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在未来铁路建设工作中可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拓展融资方式、缓解报表压力、降低潜在风险已成为平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合资铁路的研究背景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大动脉,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组成部分和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冯吉 《交通财会》2021,(9):8-11
我国铁路交通发展规模与投资需求日益增长,但受限于融资环境、方式与成本,铁路发展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就此提出资产证券化ABS(Asset-Backed Security)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是铁路建设主体进行良性融资的重要手段,且能较好适用于铁路交通建设,并揭示资产证券化ABS产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