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人民币外汇远期、外汇掉期交易大幅增长,外币对交易小幅增长,外币拆借交易量则持续下滑。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双向波动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外币对交易量较前月大幅下滑外,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外币拆借交易量均较前月出现增长,尤其是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持续活跃。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末收于7.7055。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07,(8):67-71
2007年7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人民币外汇远期和外币对交易出现小幅下降外,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币拆借交易持续活跃,交易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月末收报于7.5737。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市场》2007,(6):77-81
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除了外币拆借交易量较前月大幅下跌,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量较前月有所回落外,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币对交易量均较前月增长,尤其是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持续活跃,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走强。  相似文献   

5.
《中国货币市场》2008,(5):58-61
2008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活跃,交易量总体大幅增长。与2007年同期相比,4月人民币外汇远期成交量同比增长17.gg%;人民币外汇掉期成交量同比增长64.16%;外币对成交量同比下降10.08%;外币拆借成交量同比下降14.8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首次突破7.0,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欧元和英镑汇率中间价均呈现明显双向波动态势。与2008年3月末中间价相比,4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0.27%。与2005年汇改当日中间价比,4月末人民币累计升值18.23%。  相似文献   

6.
汇改后市场主体的阶段性变化及其表现 汇改初勰市场主体对汇改的认识较为模糊 一是居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据对重庆市150户拥有外币资产的居民抽样调查。居民对“7.21”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更加关注外币资产的流动性,持币偏好从外币转向人民币,打算继续持有外币的居民不足50%21.3%的居民将垒部外币兑换成人民币;29.33%的居民将部分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受此影响,居民结汇明显增多,仅2005年8月,重庆市国内居民结汇达2570万美元,同比增长116.33%,环比增长16.18%。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07,(7):59-63
2007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活跃,除外币拆借交易量较2006年下半年有所下降外,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外币对交易的交易量均有所增长,尤其是人民币外汇远期和掉期的交易量出现大幅增长。人民币总体继续走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半年末收报于7.6155。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银行间外汇期市场运行平稳,外汇远期交易趋向活跃,外汇掉期外币对交易量有所下降,外币拆借交易量大幅下降;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币继续保持升值趋势,兑日元汇率基本稳定,兑欧元和英镑继续贬值。与2006年年末中间价比,10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4.55%^①。与2005年汇改当日中间价比,人民币累计升值10.81%。  相似文献   

9.
一凡 《中国外汇》2006,(12):12-12
为进一步满足境内机构逐步增长的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结合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新政策实施一年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按照便利交易、简化操作、科学管理的原则,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发布了《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以下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境外市场会推出人民币汇率,境内市场挂牌交易的外币也日益增加。本文采用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对12种外币境内外即期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发现大部分货币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离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在岸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货币对境内外即期汇率存在相互的波动率溢出效应。政策建议包括继续增加汇率弹性、更多的货币实行直接交易、稳步开放外汇市场、境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境外外汇市场、发展外汇衍生产品等。  相似文献   

11.
王祎 《新疆金融》2006,(9):17-17
所谓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是指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由于两笔交易的汇率是事先确  相似文献   

12.
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有利于扩展投资渠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引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在资本项目部分管制的现行条件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局需要加强对该业务交易资金来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凤林 《上海会计》2008,(6):58-58,62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可以选择交易发生日的汇率,也可以选择当期期初的汇率。由于外贸企业外币业务发生频繁,同时也考虑到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企业普遍选择交易发生当月月初的汇率作为核算汇率,并在会计期末以期末即期汇率来结转外币业务账户的汇兑损益。由于过去汇率变化不大,对企业会计核算影响很小。但自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进程不断加速,对外贸企业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投资》2006,(6):69-69
上期提到李小姐的先生每年有6000美元外币补贴收入,并且有6000美元的外币活期储蓄存款。但目前人民币汇率不断攀升,美元兑人民币外汇汇率曾跌破8元大关,李小姐是否需要将美元兑换成为人民币?这需要具体分析:如果李小姐或其先生近期无出国计划.且预期美元兑人民币在短期内持续大幅下跌,跌破80028,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市场》2006,(12):62-65
2006年第四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币对交易成交量大幅增长。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外汇竞价交易收市时间由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中国光大银行等六家银行成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季末报收于7.8087。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经济主体对市场提供汇率避险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交易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重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之一。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5年9月首次批准银行(中国银行)开办不涉及利率互换的外币对人民币掉期业务,引起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农行上海分行从那时起就已开始准备应对新业务的开展,2005年10月间上海分行即已制定人民币兑外币掉期业务操作细则的初稿,并向少数几家支行进行产品的介绍。11月上海分行经农总行授权获准开办人民币兑外币的掉期业务,从而成为农行系统中最早一批获得此项业务批准的分行。除此之外,我行国际部为了更好地进行外汇产品营销,抽调业务人员组织成立外汇产品营销部,相信掉期业务不久之后一定能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逐步增强,为使涉汇主体更好地应对汇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扩大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同时,推出了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截至2006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同意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中信、招商等6家银行办理此项业务。浙江省内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也已经获准开办。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量明显偏少。2006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仅办理5585万美元,同期远期结售汇业务签约发生额93.53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关旭 《上海会计》2013,(11):19-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外币交易业务日渐增长。但由于外币业务涉及到不同的汇率选择及汇兑损益处理等特殊问题,在实务操作上往往有些难度。文章基于目前实务中涉及较多的统账制记账方法,采用图表的形式对外币交易会计处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力图明示外币交易业务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与2007年12月相比,外汇远期交易量增长近两成,外汇掉期交易量增长一成五,外币对交易量增长两成五,外币拆借交易量增长一成。2008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币继续保持升值趋势,兑日元贬值,兑欧元持平,兑英镑升值。与2007年末中间价比,1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1.66%。与2005年汇改当日中间价比,1月末,人民币累计升值15.19%。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一季度上海金融市场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其主要特点为:股票市场筹资继续下降、成交不活跃、股价小幅上升;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活跃;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继续活跃,市场日趋成熟;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量继续扩张,其中现券交易增长近4倍,虽然春节后中央银行回笼基础货币达1720亿元,市场资金仍供大于求,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票据市场规模加快增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延长,成交量同比增长较多,但环比略降,人民币兑美元、港元汇率保持稳定,兑日元、欧元汇率波动较大;外币同业拆借仍不活跃;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较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