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河泥沙特性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泥沙是黄河来源面最广的非点源污染物,对排入黄河的污染物具有显著的吸附效应,成为污染物的载体,对黄河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中研究了黄河泥沙的颗粒级配、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界面效应和电化学性质等特性,分析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影响的双重性,阐述了黄河泥沙对水环境监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水污染预测与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黄河水体中泥沙与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永  周艳丽  李群  姜胜利 《人民黄河》2006,28(11):28-29,32
黄河泥沙对水质有着显著的影响,给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同手其他河流的特有的问题和困难。在黄河多沙水体监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体中重金属、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等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科学研究黄河水环境问题,必须结合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等多门学科,充分研究黄河泥沙的特点、理化特性和黄河泥沙与污染物问的作用,确立科学系统的多沙水体前处理方法和豁测技术.才能对黄河水质污染状况作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按泥沙利用目的的不同将黄河下游泥沙资源利用方式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分别指出其对应的实现途径。分析健康黄河理论和泥沙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1健康黄河理论为泥沙资源利用提供可能;2健康黄河理论对泥沙资源利用产生约束。并遵循健康黄河要求,对当前的泥沙资源管理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泥沙对水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总结了黄河泥沙的粒度组成、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电化学性质等基本特征,着重评述了黄河泥沙的吸附效应对水质产生的巨大影响及泥沙污染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该研究领域今后发展方向的重点:大力开展和加强优先控制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种类、形态、含量、分布、迁移、转化和归宿研究、黄河水质主要参数监测方法、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研究和泥沙污染机理模型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河泥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中分年和汛期两方面分析总结了 195 0~ 1999年间黄河中下游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特点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下游河道泥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 5 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在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变化不同步 ,水量汛期比例减少而沙量向汛期集中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汇在黄河流域系统的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 budget)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河床主槽中泥沙的淤积和冲刷,运动泥沙的组成发生变化;通过滩地上泥沙淤积和河岸坍塌,河漫滩上前期淤积的泥沙与洪水所挟带的泥沙发生交换,使悬移质泥沙的组成发生变化。泥沙冲淤量对不同粒径组入海泥沙百分比的影响是不同的。小于0.01mm细泥沙的百分比与下游河道淤积量呈正相关,0.025~0.05mm和大于0.05mm的较粗泥沙的百分比与下游河道淤积量呈负相关。入海泥沙平均粒径与深泓年摆幅之间也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黄河下游径流量显著减小,黄河下游河道发生萎缩,河宽减小,因而主流线的摆动幅度也显著减小。这使得原来十分强烈的河岸侵蚀和滩槽泥沙交换强度大为减弱,主槽洪水得到的来自河岸侵蚀的细粒泥沙越来越少,因而使入海泥沙粒径变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黄河泥沙资源化的过程、可行性、目标及途径,结合实验室泥沙Sialon的开发研究,对黄河泥沙转型合成较高附加值的Sialon绿色复合材料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泥沙Sialon开发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为泥沙资源化的深度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于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河泥沙基本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红武 《人民黄河》1996,18(12):22-28
本文分别就挟沙水流流速与泥沙的分布、水流沙力、河道摩阻特性、泥沙运动的基本方程等方面,对黄河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专门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对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鹏  倪晋仁 《水利学报》2001,32(8):0069-0075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30年的实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水文站,只有当流域水保程度较高时,泥沙粒径才表现出明显变细的统计趋势;从整个河口 龙门区间来看,长时段平均的结果表明河流泥沙粒径有明显细化的统计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与流域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活动有关。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水土保持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河2009年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水动力及悬沙输移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7月黄河第九次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在黄河口两个站位观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对调水调沙期间和结束后河口的水动力和悬沙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潮周期内悬沙输移过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相比于结束后,落潮动力加强,涨潮动力有所减弱,尤其在水体表层表现明显,河口切变锋类型不同,其出现时间长度亦不同;调水调沙期间含沙量较大,垂向分布较复杂,而结束后含沙量低,垂向梯度变化较小;此外,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悬沙在输移过程中以沉降作用为主,并在涨急和落急时刻伴随着底沙的再悬浮,而结束后悬沙浓度降低幅度较大,泥沙再悬浮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泥沙输运三维数值模拟Ⅰ--黄河口切变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三维数学模型研究黄河口泥沙输运过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黄河口切变锋的时空运动过程及其对河口泥沙传输的作用。黄河口切变锋在涨、落潮时段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历时2小时左右。切变锋在浅水区域产生,向深水区移动,经历2小时左右消失,它的产生是由于近岸区域与10 m深线以外区域的潮汐相位差所导致。切变锋对河口泥沙的向海传输有重要的阻隔作用,导致河口泥沙集中在切变锋的向岸一侧随落潮流向北侧传输,在涨潮时河口向海排沙量降低,少量泥沙随涨潮流沿岸向南传输。长期的地貌演化表明切变锋对河口的淤积和侵蚀分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导致河口泥沙在其向岸一侧沉积,是长时间尺度的河口地貌演化对短时间尺度河口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响应。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泥沙的灾害性及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泥沙灾害的经济评估指标、环境评估指标及引黄退水对排水河道排涝能力的影响指标,从定量上综合反映灌区泥沙灾害的影响程度,并结合具体情况对灌区泥沙灾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均匀非平衡状态下挟沙力级配的研究成果,利用系统的黄河干支流资料,进行了混合沙挟沙力与实测含沙量符合性的对比分析。表明在非均匀沙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挟沙力级配不同于悬沙级配,用挟沙力级配计算挟沙力更确切反映黄河干支流泥沙多来多排的输沙特点,说明该项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在实际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曹文洪  张启舜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01,32(2):0054-0059
基于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物理图形,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与实测资料相吻合。采用泥沙扩散方程计算破波区外的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弥补了Fick扩散模型不考虑泥沙沉速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河口海岸近岸带水体含量的横向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波浪掀沙和流输沙的物理图形,本文根据能量平衡方法和扩散理论分别推导得出了破波区内外含沙量的横向分布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破波区内趋近岸线的含沙量并不为零,与实测资料相吻合,采用泥沙扩散议程计算破滤区外的含沙量的横向分布,弥补了Fick扩散模型不考虑泥沙沉速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入海口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利津站1950-2003年长系列的水、沙实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研究了长系列及近期(1986-2003年)黄河入海口区水、沙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年际变化以及水、沙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黄河入海口区的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中沙通量的变化更为显著;②丰水年很少连续出现,枯水年有75%以连续两年的形式出现;③多沙年有连续几年出现1次的,也有连续2年或3年都出现的,少沙年基本上以连续形式出现,最多可达7年;④水沙通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细颗粒泥沙通量与水通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输沙量的沿程变化规律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1950-2002年实测输沙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和排沙比变化特点,参照能够反映黄河特点的考虑上站含沙量的输沙率公式,建立了黄河下游逐河段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输沙量和排沙比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精度,可以作为分析水沙变异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泥沙输移规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环境要素对流域产沙影响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元正交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河口镇—潼关区间流域产沙与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在自然地带性、非地带性因子对流域产沙影响的响应机制和交互作用分析基础上,定量得到河潼区间流域产沙的极值区形成的环境要素复合临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