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面对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的趋势,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拓展LA/AIDS模型分析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居民消费结构的关联程度。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结构既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又有反向的阻碍作用。为此,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发掘不同年龄人群的潜在需求,对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消费率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的一个难题。它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消费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与消费率呈正相关,而少儿人口抚养比与消费率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在内生人口转变框架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内生人口转变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除了年龄结构效应,更重要的还有行为效应,包括审慎储蓄的行为效应和养老储蓄的行为效应。利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人口转变的影响不同;并且由于人口转变的行为效应,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都是负的。当一个国家经历了落后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在行为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的交替作用下,少儿抚养比升高导致储蓄率先后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老人抚养比升高先后导致储蓄率呈"升高-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影响,这需要我国更重视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先运用简单生命周期模型来推导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认为在基金制下,养老保险制度不会改变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量;而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具有挤出效应。其次,实证分析表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降低了我国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参考养老保险净收益的稳定和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则会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消费结构与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  郭凯明  段雪琴 《金融研究》2021,488(2):20-37
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结构变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一个经济体老年抚养比与服务业比重的关系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本文在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人口年龄结构,提出由于不同年龄群体消费偏好的需求收入弹性和替代弹性存在差异,老龄化通过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两个渠道影响消费需求结构,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当老龄化在收入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负、在价格效应渠道上的影响为正时,模型可以解释跨国特征事实。本文结合跨国数据校准了模型参数,之后定量评估了不同环境下老龄化对服务业比重的影响,发现这一影响还取决于老龄化程度和产业间相对生产率。改变产业部门消费率和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因素后,定量结果仍保持了较高的稳健性。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发展了产业结构转型研究,发现“未富先老”不利于服务业发展,并以此就我国应对老龄化和发展服务业进行了政策讨论。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年各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1995~2013年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 GMM 和系统 GMM 模型,考量人口流出比例、老年人口抚养比、财政支出刚性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流出比例越高、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财政支出刚性越高,地方政府负债率越高。鉴此,应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改变以户籍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税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世代交叠(OLG)模型和2010—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对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预期寿命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的缴费率、覆盖率与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是城乡居保统一与农村居民消费不存在显著性关系,城乡居保缴费率与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交互作用;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较为平稳,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会抑制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建议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巩固和完善缴费激励机制,明确政府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责任。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人口政策的再一次调整充分说明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面临的老龄化和少子化风险,而与计划生育政策同阶段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至今,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经常项目顺差大量累积,国际收支也处于失衡状态。本文通过对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发现少年抚养比提高会恶化经常项目但老年抚养比的提高会改善经常项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1—2019年我国27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以及人口流动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房价的增长,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存在非线性特征,经过缩尾处理和替换数字经济指数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人口流动推动了房价的上涨。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周边地区的房价。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加强数字经济高质量建设、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政策扶持与管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收入差距与储蓄的关系至今仍不明确,通过建立OECD国家面板数据(1991—2010年)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即基尼系数与国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稳健的正效应,并且变量交互项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教育支出以及公共健康支出能够缓解收入分配和储蓄的关系,进而降低储蓄率,同时发现人口抚养比与储蓄率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并不一致,结果表明储蓄率随着少儿抚养比的降低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相较立宪君主制时期的宪法,德国基本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理,重构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全面保留理论立基于这一宪法结构的变迁,主张因人民缔造宪法并分配国家权力,议会享有至高的优越地位,行政权全面依赖立法权。因此,要求法律保留扩展至特别权力关系领域与给付行政领域,并要求授权法具有明确性与可预见性。该理论将议会民主高扬到极致,因而遭受功能主义分权理论与实质法治国理论的抨击,但其民主性要素被重要性理论吸收进而发挥影响力,在德国法律保留理论的脉络中起到了承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治理观和机会主义观,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认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提高商业信用的获取水平,支持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治理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内控质量更高以及非国有企业中,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商业信用的积极影响更明显;当外部政策不确定性更大及金融发展水平越低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
以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风险,保险公司的监督作用是企业财务困境风险降低的主要原因;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或较多的分析师跟踪能减弱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治理效用;产权性质则未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倾向分匹配的方法实证研究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收入与金融资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工资收入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高3285元;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户金融资产余额也比未参加合作社的高35862元。无论是平均处置效应、处置组处置效应,还是未受处置组处置效应都显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其工资收入和家庭金融资产余额均高于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  相似文献   

15.
当技术创新的市场收益率随着参与技术创新企业数量的增加而最终递减时,存在一个可以导致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收益最大化的最优市场结构即最优技术创新企业的数量。如果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边际收益递减现象,则存在一个导致技术创新投入最大化的最优市场结构,这一最优市场结构将因技术创新风险的提高而降低。技术创新收益最大化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投入最大化的市场结构之间构成了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最优市场结构区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实证分析中国30个省级政府2002~2011年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显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绩效整体逐年上升但总得分偏低,东部综合绩效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环境安全性服务和环境信息性服务占综合绩效得分比重明显偏小。为此,应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实施差异化区域性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战略;同时增加对环境安全性服务和环境信息性服务的投入,提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事务所向特殊普通合伙制的转变,为研究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增强对媒体治理作用的影响提供了现实样本.以公司层面的负面报道和审计收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转制后,负面报道与审计费用和正向异常收费显著正相关,但在转制前均不显著;考虑事务所规模的差异后,发现对大型事务所,转制提高了负面报道与正向异常收费的相关性,但对小型事务所,审计收费和异常收费与负面报道的相关性在转制前后没有显著变化,表明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强化是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主板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上市企业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权力——企业绩效敏感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治理机制影响管理层权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当不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持有企业股权的管理层,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业绩。当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企业绩效与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仅在10%水平上正相关。管理层权力综合变量对股权制衡度较低和独立董事比重较高的企业的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纵向一体化分离改革后的发电市场为例,依据湖南200家电厂数据。实证结果表明,在买方处于垄断地位,决定卖方经营允许权的情况下,公平行为是建立完善信任机制的前提,其通过影响满意、价值感知的中介作用最终影响信任。据此买方垄断企业应建立完善客户关系信任机制,监管机构建立公平制度和相应平台,维护市场程序。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证券业市场结构的现实特征入手,研究市场结构这一中观因素对证券公司效率的作用。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相对市场势力假说在中国证券业成立的证据,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份额的扩张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效率损失,这与典型的相对市场假说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