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贫困地区。1973年,敬爱的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延安,听说群众吞糠咽菜,难过的掉了眼泪。1989年以来,江泽民、李鹏、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延安视察,看到延安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周总理生前的遗愿,十分高兴。通过调查研究,我们真正弄清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所在,因此对  相似文献   

2.
延安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部,面积3556平方公里,人口30.32万(其中城镇人口11万),辖7镇、17乡、3个街道办事处。延安从1936年至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中国革命从延安走向全国胜利,延安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区建设》2008,(4):17-17
延安人民为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前,党中央从这里离开,走向了新的胜利、新的辉煌。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革命圣地延安的变化怎样?为此,本刊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陈强。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条件未变,老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未变,延安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延安视察,当得知延安许多地方的老百姓还未解决温饱时,落泪不已。总理对延安的父老乡亲说,我们没有把延安建设好,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对延安老区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十分关心.他曾3次亲临延安,深入到村户进行调查、慰问.3月29日,江总书记又一次亲临延安视察,他一下飞机,就风尘仆仆登上宝塔山察看延安绿化情况,与基层干部座谈.江总书记的视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延安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延安人民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6.
当你登上巍巍宝塔山,环视延安的市区,就会惊异地发现,今日延安,已不是人们记忆和想像中的延安了!一座现代化的山城,没有一丝丝的烟雾:站在山顶看延安的大街小巷,再也见不到那一片片黑色的烟子了;而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就像三块巨大的绿色宝石,镶嵌在城区周围,把延安城装点得格外秀丽多姿。  相似文献   

7.
罗琴 《魅力中国》2011,(17):257-257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其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指引着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胜利,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8.
车过延安,沿着包茂高速继续向北,不久就看到富有安塞标志的巨大腰鼓矗立在山头. 四月的安塞,春风拂绿.《当代陕西》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胡锦涛总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系点安塞,沿着总书记走过的农村、机关、学校采访,看到成片的大棚菜、山地苹果等绿色产业规模生长,延伸石油产业链条的工业产业园区拔地而起,以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为代表的文化艺术激情飞扬,撼人心魄,让人切实感到扑面而来的安塞速度、安塞智慧、安塞精神.  相似文献   

9.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在新时期延安的经济建设以及城市发展都未能取得长足发展。这都使许多延安人为之心急,同时也激发了延安人民建设新延安的热情。他们在为延安的发展竭尽全力,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延安人民的儿子赵文忠,就是一位杰出奉献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坚持发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对延安人民的殷切期望。建国初,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毛主席在给延安人民的复电中,希望延安人民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七十年代初,当延安和全国一样面临极困难的时期,周总理反复教导延安的干部、党员和群众,要保持和发杨延安精神,克服困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全面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在抗战后期,美国看到了中共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美国一度想改善与中共的关系,并寻求与中共的合作,为此,专门派出观察组亲赴延安,本文就美军观察组赴延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他一生惟一留下的一张照片,是在烧炭的窑洞口露出的一张笑脸。像他那样的战士在60多年前的延安有成千上万,可正是在他的身上,让毛泽东主席看到了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扑实、谦和、善良、以及内心不断涌动的自我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祝学剑 《理论观察》2009,(5):150-152
延安时期丁玲的心路发生隐幽曲折的变化。初到延安满怀豪情,在整风运动中不断自我否定,不断反省,对错误的过去感到烦闷沉痛,从而接受认同延安意识形态,整风后又表现出欣喜矛盾的心理特点。深入分析丁玲延安时期的心路历程,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其创作上的转型,还可以窥见延安文学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距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已经相隔了17个年头。召开七大的时间为什么几经延宕?会议地点为何几度易址?代表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才到达延安?是谁用镜头记录下历史的瞬间?通过中共七大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这次盛会的一些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5.
延安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植根于延安大地的金融机构,是全力服务延安“三农”和延安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延安市委、市政府、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延安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步伐不断加快,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长为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服务质量迅速提升、安全营运能力明显增强、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阎卓群 《魅力中国》2014,(12):87-87
大型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一经播出,受到了来自观众和学术界的讨论,怎样将历史题材搬上荧屏,既不失艺术性,又兼顾思想性,是文献纪录片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延安延安》的美学价值,来进一步探讨文献纪录片创作的要领。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0,(10):42-43
延安庆阳联手打造红色旅游新天地8月1日,延安庆阳两市在庆阳市签署《延安——庆阳红色旅游区域协作宣言》。延安与庆阳山水相连,两地民众自古以来就交往不断,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情感,革命时期同属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红色印记,两地人民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共同促进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七月的延安,骄阳似火。延安革命纪念馆门前宽阔的停车场上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巴,游客们不约而同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来延安“朝圣”。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榆林时,对榆林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榆林“发展势头好,很有希望”。8月18—28日,由中省两级15家新闻媒体组成的“走三秦看变化”陕北新闻采访团赴榆林、延安两市9县(区)进行深入采访,记者欣喜看到,两市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百姓安居,社会和谐,山绿水清的陕北发展后劲十足。  相似文献   

20.
“延安有宝塔,高耸入云端。”登上延安的宝塔山,站在摘星楼上举目四望,蓝天高远,白云悠闲,山山峁峁披着绿色的盛装。夏风吹过,叠绿荡翠,绿涛阵阵,像母亲温柔的手臂,环抱着楼宇林立、现代靓丽的延安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