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芸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160-163
怒江水能资源的开发之所以在怒江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由该地区资源富集与贫困长期交织的特殊性决定的。怒江蕴藏着世界级的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既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而在怒江这样一个自然资源富集,同时又是经济贫困与脆弱生态的复合地区,在开发旅游、矿业等其他产业缺乏支撑在短期内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开发怒江水能资源不仅是国家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选择,也是加快怒江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当地经济与生态恶性循环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环境经济》2004,(5):10-11
流域的水电工程开发建设之前,如果没有能够进行科学、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将会对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许多难以逆转的不利影响。针对我国当前水电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少苓呼吁,随着我国  相似文献   

3.
民族化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原生性,丰富性,民族性,大众性,区域性的特点。保护与开发好民族化旅游资源,对于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电开发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电开发企业在近20年中迅速发展,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随着水电开发项目的减少,很多水电开发企业正在或已经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的制订意味着公司的二次定位。基于对我国十家大型水电开发企业的调研数据,将水电开发企业分为3类;在总结各类企业发展战略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水电开发企业的5个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出了影响战略发展方向的五大因素,分析了影响因素对发展方向抉择的作用机理,得出了每个企业有其独特的起点和发展历程,同时决定了其特定的发展方向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十分重要.矿产和水电资源大开发给西部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要防止西部矿产和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关键在于政府能切实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职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构建了项目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质量、进度、成本、移民、环保和安全等六项一级指标和二十项二级指标。通过对三家水电开发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分析探讨了三家企业在建四个水电开发项目绩效指标状况并为水电开发企业实施项目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中国水电开发项目在技术、管理方面已经能够达到较高的项目绩效;进度和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解决好移民问题,是今后水电开发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体现目前国内水电项目开发的若干共性。这些结论为我国水电开发企业的项目绩效改进和能力提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能资源行业是我国最具有资源比较优势的行业,其中约70%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根据国家能源局和各大发电集团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是西南水电开发规划关键期和融资决策关键期,未来十多年,将是西南水电大开发的黄金时间。从实践中看,西南水电大开发中的银行融资推动研究,是个跨学科的复合性课题,单一的水电专业或金融学分析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迄今为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献中,尚没有检索到类似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和开发量均居世界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长期而巨大的投入,目前中国的水电资源在开发规模、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均已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世界水电开发大国。2007年全国水电设备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为14823万kW和4717亿kW.h,比1949年增长约400倍。资源开发的空间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水电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及用电增长较快的东部地区,水电站的建设以中小型为主。改革开放、尤其"西电东送"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把水力资源的开发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中部和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的开发后来居上,已建和在建的大型和超大型水电枢纽工程不仅主导着全国水电生产的现状,而且决定着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水电开发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能源开发的重点。在新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下,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对水电开发与区域环境保护提出若干新思路,为顺利实现以水电资源开发为依托,振兴西部区域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同时指出应重视水电开发跨国境环境影响,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水电开发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水库移民等问题使水电开发备受争议.笔者就我国水电开发的现状、为什么要继续开发水电及开发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全国水能资源最充沛的省份,水电技术可开发量和经济可开发量都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对四川省小水电的研究,可以提高小水电的利用效率,规避小水电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分析四川水能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资料,揭示四川小水电开发中尚存在的严重问题,并结合四川省小水电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对电力结构进行改革,鼓励各种资本兴建龙头水库,发展高能耗产业,制订合理的小水电上网电量和电价政策,拓展省外水电市场需求,提高小水电竞价上网优势等一系列建议。结论认为:小水电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四川小水电发展,也对全国的小水电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谢冬水 《财经研究》2016,(4):102-111
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和土地垄断供给的双重视角,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发展失衡现象及其内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理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以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为导向的竞争机制,为地方政府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内在激励,而土地的政府垄断供给则为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实施这种偏重空间城市化的行为提供了手段。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发展失衡。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土地供给数量越多,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发展失衡的程度就越严重。这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和土地垄断供给对城市化发展失衡确实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推进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和土地供给制度改革,是实现中国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维护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水电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以滇西北某大型水电站工程为例,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在水电站生态经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评估,分析出滇西北某水电站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子效益的发展并不协调,并指出影响该水电站生态经济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径流模数、水土流失治理率、林草覆盖事、移民、投资回收期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与服务业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扩大;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协调度来看,各地区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优质协调的省份和严重失调的省份都较少,轻度失调和基本协调的省份较多;从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环鄱阳湖地区县域人口、城镇化的基本状况,通过分析制约县域人口迁移与城镇化进程的深层因素,探讨促进环鄱阳湖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从而得出处理好人口、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促进环鄱阳湖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纲;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根本保证.着力发展经济增长极--城市群则是区域振兴,乃至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主体功能区划分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载体,但目前需要明确单元划分,量化标准,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划分若干亚区或亚类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的发展历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任国炜 《经济与管理》2010,24(5):15-18,22
利用2008年中国大陆31个地区的数据,从经济、公共服务、城建和人口等四个因素出发,运用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的方法建立各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整体城市化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地区间城市化发展水平差距较明显,城市化各方面的因素水平发展不平衡。应在大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