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睿  姚治国 《特区经济》2010,(5):157-158
本文紧紧抓住"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这一主线,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五个颇具代表性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进而从发展动力角度总结得出政府主导型、市场驱动型、投资驱动型、事件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五大发展模式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为以后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笔者2003年调任中共泗阳县委书记后,参与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对于象泗阳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如何构建动力机制有些感悟。社会稳定是动力源经济建设稳定是基础,泗阳的稳定,首先要全力破解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各类矛盾和问题,尽力平衡社会转轨过程中不同群体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3.
伍安军 《湖北经济》2002,(11):39-39
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通过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解决了因海拔高低悬殊,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而带来的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全县人平占有粮食稳定在450公斤以上。二是全县初步形成了林、茶、烟、菜(含魔芋)、药材、畜(禽)六大农产品基地,多种经济作物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三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农民增收的途径从过去主要依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提价,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上。四是小城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台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从现状来看,我县农业和其它各地一样,尚难以完全适应新阶段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农民工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发展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深化县域城镇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6.
7.
农村三产融合是基于"农产"的价值增值和利益分配过程,是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抓手.我国农村已经形成了农业内部进行交叉融合的"农业+"模式,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的"1+2"模式,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1+3"模式,农业与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1+2+3"模式等三产融合模式.坚持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陕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各县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建立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将陕西省县域划分为三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深入分析各区的差异成因,进而提出三类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为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薛冠儒 《魅力中国》2011,(5):125-125
二次世界大战争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了工业化的进行,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国家的政治状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了找出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受经济学和社会学对经济法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各个国家的政治学者也开始对政治发展进行研究。到了六七十年代,政治发展的研究盛极一时,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政治发展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一些列的进展,也出版了一些相当有影响的专著。但是,究竟是什么促进了各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个国家的学者。  相似文献   

13.
谢久丽 《中国经贸》2014,(4):192-192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本上实现了稳定持续地发展势态,比之前预期的状况还要好,金融危机并没有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太大的影响,也为实现“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等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逐渐加深,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使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区域性、不确定性和结构性等特点。在金融危机以及资源有限的大环境下,我国必须制定稳定有效的基本政策,同时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才能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三点体会.第一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是不能计划的.科技轮换非常快,这是没法预测的.我们哪怕在一两个行业赶超上美国,也可能他在另外十个行业超过我们,完全是新的行业,根本不是我们能预测的.过去30年,全世界几乎所有高科技产业在美国兴起,仔细想想和美国政府一点关系也没有.关键是它有一套风险投资机制,这套机制去发现,去推动.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广西在推进县域农村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稳定发展、多种模式并存、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中心聚集战略和特色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6.
调整经济结构要想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就必须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否则,会形成经济结构调来调去,经济发展一场空。生产力是发展经济的动力。发展经济不仅依靠原有生产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本身并不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方面。要依托科学技术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上实际90年代中期直到目前,县域发展速度和质量却不尽理想。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如:政策红利的消失;产品低端态势的锁定,以及企业制度缺陷等。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明显,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必将通过一系列政策红利促进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解析,论述了区域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人才资源、区域政策、企业集聚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角度深入剖析了构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论述了构建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应首先从构建西部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着手等一系列战略决策,从而使我们更有效地投入到西部经济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9.
高淳县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近年来,随着水阳江大桥和宁高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县上下以此为契机,全面实施“科教兴县、规模经济、优化环境、外向开拓、多元发展”战略,坚持走以开放促开放、以开发促开放的发展路子,以创新为灵魂,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持续快速发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6亿元,财政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国民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序列向“二、三、一”序列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15年来是什么力量启动了中国经济特区的高速发展?这种启动力量现在是否还存在?1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特区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又是什么?如何培植这种推动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特区发展的初始启动机制及其转换 中国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宣布建立经济特区,以使特区成为改革的“窗口”、对外联系的“桥梁”、出口创汇的“基地”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这是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向前发展的战略举措。现在看来,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托了两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二是地理区位优势。这两种或人为或历史赋予的优势是启动我国经济特区初始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政策优势是主要的,而地理优势则只有在政策优势的驱动和配合下才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