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小平 《经济问题》1995,(11):30-34
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发展探析戴小平市场经济需要发达而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的发育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同业拆借市场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子市场,在促进短期资金融通方面具有其它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曲折的十年发展,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于忠涛 《经济师》1995,(12):23-23
基层央行应加强对同业拆借资金的监管于忠涛同业拆借,(又称同业拆放)是商业银行相互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一种短期融资活动。同业拆借是贷市市场的一部分。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不论是从市场数量还是从融资金额看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已成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调剂短...  相似文献   

3.
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同业拆借市场对研究整个金融市场甚至经济运行都有重大意义。我国同业拆借市场较欧美国家相比,形成较晚。自2007年以来发展迅速,交易量上升巨大。但该市场还不完善,市场的作用机制还不强,全国性的交易网络还未形成。参与者也不多,而且种类主要以商业银行为主。拆借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  相似文献   

4.
国际热钱又叫国际游资,一般是指投资于股票、商业票据、同业拆借、商品期货、国债回购、外汇套购基金及银行短期存款等在金融市场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资本。它通过利用巨额资金在短期内制造绝对的局部优势的办法进行极端投机,  相似文献   

5.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同业拆借市场又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之一,对一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流动的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限制性,但是作为社会整体资金流动的一个环节,同业拆借市场又有其开放性,其发展和完善程度不但可以衡量一国金融市场的健全程度,还反映了一国金融调控的力度以及金融政策的实施成效。所以如何发展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促进其健康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守荣 《经济师》1994,(1):30-31
发展我国同业资金拆借市场的思考李守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发展和完善同业资金拆借和短期融资市场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已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郑敏华 《当代经济》2000,(10):44-44
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其功能是满足交易对资金的流动性需求。它以银行信用为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以短期放款、拆借和短期债券为主要交易对象,是经营短期信用票据买卖中转让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由于资金头寸有余缺,彼此之间进行调剂的场所,它属于临时性的资金调剂,以日拆放款为主。2.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中历史最悠久的短期金融市场,它是指信誉卓著的工商企业发行的期票的买卖市场。3.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又称CD市场),市场是经营可转让存款单的市场。可转让存单是金融机构吸收大额定期存款的一种手段。4.政府短期证券市场,是指政府短期债券发行和流动的场所。政府短期证券包括中央发行的国库券,政府代理机构发行的短期证券等,其中主要是国库券。  相似文献   

8.
货币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以期限在1年以下的金融资产为交易标的物的短期金融市场。它的存在,一方面满足借款者的短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出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包含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短期信用工具买卖市场,所以也称短期资金市场。我国货币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使我国货币市场的功能得到较好发挥。本文就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自1986年上海开办同业拆借业务以来,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庞大金融通信网络,对缓解资金供求矛盾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同业拆借市场主体混乱。按照《同业拆借试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经人民银行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参与同业拆借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省地市"三级"人民银行都设立了"资金市场"。专业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所属经营机构也纷纷走向同业拆借市场。企业也由银行出面或直接参与拆借,这种主体混乱的状况不仅不利于市场信息交流,增加交易管理成本,而且加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不利于市场机制的运行。(二)资金拆借相当程度上成为变相的放款市场。建立同业拆借市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调剂各金融机构间"头寸"的余缺,促进资金的横向流通。按规定,同业拆借坚持短期融  相似文献   

10.
《经济》2007,(3)
LIBOR,英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缩写,即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按照《路透金融词典》的解释,LIBOR指伦敦银行同业市场拆借短期资金(隔夜至一年)的利率,代表国际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是最常用的短期利率基准之一,可作为贷款或浮动利率票据的利率基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检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之间拆借利率波动溢出的流星雨假定。结果表明,来自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星雨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资金拆借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应如何促使我国资金拆借市场健康发展呢?本文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一、资金拆借市场的现状 我国金融同业资金拆借市场起始于1984年。在初创阶段一般表现为自发的,不规则的,资金拆借规模也很小。1984年12月,国  相似文献   

13.
罗国兵  彭振江 《时代经贸》2007,5(1X):125-126
本文利用2002-2006年的月度样本数据对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协整分析,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探讨了同业拆借利率与债券回购利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目前同业拆借市场各期限利率的利率效应具有协同效果;同业拆借利率时债券回购利率有正的影响,但在央行不同的基准利率调整区间,回购利率时同业拆借利率影响并不相同,而且目前我国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奋义 《经济经纬》2006,(4):136-139
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是比较现实的选择,而再贴现率无法充当基准利率,目前国债利率也不宜选作基准利率。要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陈芳平中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出现,导源于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自1986年正式开放同业拆借市场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了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拆借市场。目前拆借的组织形式以无形市场为主,拆借规模随银根松紧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公开市场业务既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银行实施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A.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将首先促进货币市场的完善。公开市场业务的这种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中介来实现的。而这种中介又主要由利率的变化来体现的。当中央银行实行公开市场业务时,首先影响到同业拆借市场。因为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是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斌 《当代经济》2003,(10):46-46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渐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在今后两年内应继续按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次序,在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金融市场的国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支农再贷款利率等层面取得重点突破.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要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图,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结合再贴现利率调节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并促使其均衡发展;国债利率可以率先实行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则应通过扩大拆借网络和交易量,逐步发挥其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的作用;金融市场的债券利率和股票发行利率也应率先完全放开;同时,可选择市场基础较好的部分地区,进行人民币大额定期存款利率浮动和贷款利率上限管理的试点工作,争取5年内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出现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暴涨再次凸显了货币存量对金融市场具有较强的冲击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据此希望中央银行继续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缓解资金短缺的现象,但在当前通胀预期较高的背景下,盲目的实行适度宽松甚至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如何权衡控制通胀与稳定金融市场成为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两难抉择,文章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全面的实证分析认为,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波动更多是由市场预期导致的,而非现实中的货币存量大小。  相似文献   

19.
基准利率是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利率,本文就我国基准利率的选取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从市场性、可控性、基础性、稳定性四个方面检验候选基准利率,通过研究发现,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更适合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20.
200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一度出现复苏迹象,但下半年形势突变,世界经济未能真正摆脱衰退。2002年的全球金融市场结构调整特征愈益明显,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普遍遭困,东南亚金融相对稳定。 一、2002年世界经济曾出现复苏迹象,但未能真正摆脱衰退 2002年,全球货币市场缓慢增长。同业拆借市场和跨境短期票据市场略有回升,境内商业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