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感的形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道德形成上的作用,有关美德的品质及美德形成的制约机制等方面论述的解读,认为道德感觉的形成是从人的平常的生活中产生的,道德感觉形成的主体是自由的个人,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其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着契合性和传承性。由此得出包括必要的制度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必要的法律约束机制等几方面对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对法治实现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平  蒋红雨 《理论观察》2000,3(1):39-42
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将法律与道德分别看成是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子系统,从自身身及其与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关系来阐明法律与道德与生俱来的天然源、缘关系,进而阐明二者协调发展对我国法治依法实现法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光宗 《魅力中国》2010,(32):400-400,377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见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同时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巨大的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挑战。科技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会计道德,我国会计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会计道德即为会计职业道德,是整个会计道德体系中的一个方面:另一种认为会计道德不仅是指会计职业道德,还包含社会道德在内,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以便使社会公众都能理解、接受、遵守会计道德,并监督其实施。然而,以上对于会计道德的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5.
道德整合是对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追求,多元社会的道德整合需要道德共识的形成。道德整合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路径,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是道德整合实现的制度机制;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道德整合实现的主体机制;符合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是道德整合实现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知识是人们在客观实践过程中,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的,对于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是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生态道德知识通过历史传承、教育传授、实践经验等方式获得,具有控制性、情境性、发展性的特点。实现生态道德知识的内化,将外在的生态道德知识,转化为人类自身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认识,是提高社会成员个体和整个社会的生态道德水平,推进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家庭道德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以家庭道德要求去处理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形成家庭凝聚力,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方面;以家庭道德来教育家庭成员,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湘安 《理论观察》2006,(4):101-102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由于其历史延续性和群体潜意识性,对当代道德建设具有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传统道德对于促进当代道德建设价值形成、与当代道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绑架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道德向来都是很受国人重视的,也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事,到现在他甚至用道德来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发展前景等。但是最近几年道德绑架事件时不时的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推波助澜,使一件很小的事件、甚至是个人的私事传的全国人都知道,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种种事件揭示出了现在道德素养的缺失和法制建设的落后,也反映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紧张冲突。为了能够很好地解决道德绑架事件,人们不再因"道德"一词而使自己身败名裂或者进退两难,我们有必要对道德绑架进行深入的探析,分析其含义和本质,通过相关的事例分析道德绑架的负面作用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道德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主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主体自身以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在众多的因素中,社会制度处于核心地位。社会制度的正义优先于善并体现着社会的善;社会制度的正义与否决定着人们道德行为的选择;社会制度的道德合理性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约束具有源头性。正因为如此,道德环境建设应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只有建立一个完善和正义的社会制度,才能为良好的道德环境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体人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与道德的相互作用、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论述了道德的经济价值存在的理论依据,并对道德的经济价值作了概括。认为道德的经济价值与功能,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也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道德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道德除了具有理想性和崇高性外,更应该具有一种与人性紧密相连的本然性和自觉性。关注本然性和自觉性的道德才是一种文明的道德,它意味着三方面的认可,即道德是目的的而非理想的、是契约的而非政治的、是世俗的而非宗教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为道德滑坡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性;博弈成本的大小对道德滑坡产生重要影响;行为共识的性质反映了道德状况的好坏,行为共识的共识程度会影响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判。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和谐同为中国优秀历史文明的结晶,又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元素,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与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道德与和谐社会关系密不可分,良好的社会道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成员互动的主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道德行为失范和社会伦理问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根源极为复杂,涉及到网络自身、行为主体、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网络行为失范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对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加大,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日益受到各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首先对管理者道德和伦理的界定及研究模式进行了考察,然后主要从管理者道德的状况、潜在影响、影响因素及建设机制等方面对有关企业管理者道德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7.
陈有英 《魅力中国》2011,(8):269-26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套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道德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道德建设要驭得实效.必须正确的认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为此,作者着重从三个方面全面论述道德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一:从理论上即道德学说的语义学分析,层次性及其夺质和功能方面看、二:从道德的几个范畴如善何以必要,义与利,幸福等看。三:从道德在社会生活的实际运用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道德建设具有双向互动效应.针对道德冷漠与道德失范现象,需要积聚道德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遇关爱道德榜样就显得尤为必要.良好道德风尚的营造,需要总结当前关爱道德榜样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在理念、舆论、政策、实践上建立礼遇关爱道德榜样的机制,不断促进道德风气的好转,逐步形成人人尚德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9.
道德法律化的理论依据是道德与法律的深远的渊源关系,道德与法律同属调整和维持人类行为关系的规范,道德与法律的互化是以道德法律化为前提的。在社会转型期,道德本身面临困境的现实情况下,一定的道德规范进入到立法程序之内,形成为法律条文,并具有法律效力,即道德法律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在社会互构理论的视角看来,道德法律化变得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云书 《发展》2014,(10):87-87
文艺是道德的载体,负有承载和发扬道德的使命与责任。文艺作品在建设社会道德与文明中具有积极而巨大的作用,这是由文艺与道德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同时也是文艺创作自身的需要,二者关系是相依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