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就要创新人才培养与开发模式,满足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西部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人才瓶颈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劳动者的总体综合素质不高,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偏小,人才存量总量不足,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模式,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来临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西部地区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抓住机遇,实现后来者居上,使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尤其是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必须培养并使用好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本文认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还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它包括劳动者个体的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也包括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文章着重从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侧面探讨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钢花 《经济论坛》2009,(23):102-103
经济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首先要确立劳动者素质技能结构在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只有劳动者素质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才能引导地区就业结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等不断优化。系统分析内蒙古经济结构,明确劳动者素质技能结构在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前导性作用,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革和优化是促进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社会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产业结构演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制度创新转变,从而建立起现代产业体系。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级次低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是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变革和优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条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并进一步指明:“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现代生产的发展不仅依靠合格的专门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刘小兵 《经济论坛》2011,(8):164-166
由低素质人口向高素质劳动人口转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建设富强国家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研究新时期劳动者素质基本内涵和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素,认为劳动者素质是构成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素。提高劳动者创造力,在于有针对性开展劳动者素质教育,以及实现基本智力资源的普惠配置。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和劳动者素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必须重视劳动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论述了我国劳动者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探讨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西部大开发思路的战略性转变及政策内涵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差距、人才差距和劳动者素质差距造成的。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运行的典型特征表现为:①人文生态失衡。农耕文化从根本上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求稳定不求进取和“等靠要”的文化氛围制约着西部人。②社会运行陷入高生育水平与低人口素质的陷阱。过高的出生率既造成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又导致对社会教育、卫生服务的更多需求;而其提供社会服务能力最差,从而直接导致人力资本状况的进一步恶化。③生态环境脆弱。森林覆盖率最低;水土流失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体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劳动者 ,而劳动者的素质是其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所以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一个人的身体素质高低的因素主要在于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这两方面。先天遗传只是提供了素质高低的可能性 ,而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后天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体育运动对改善和提高人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与能力、心理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体育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出发,以浙江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数据实证分析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从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员工培训、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等四个方面来提升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清凉镇党委、政府努力把发展农村经济转玛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通过抓宣传、引进、培训、示范、开发、服务等措施,全镇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和  相似文献   

14.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一般来说,决定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的素质以及受教育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水平程度通常决定了当地的科技发展水平,因此,上海市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水平,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支  相似文献   

15.
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琪 《财经科学》2006,(3):80-85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必由之路”。改革所以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在于只有改革才能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技能。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劳动者,要发挥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靠两条,一是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二是生产技能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素质技能是人特有的技术和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和思想文化素质.农村劳动者素质技能低于城市劳动者,是中国经济,乃至全世界都存在的一个现象.本文从农村的经济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受教育程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阐述原因.根据这些原因,相应的得出一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对策建议,它包括: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外部帮扶和村之间的支持相结合;增加教育的投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相结合;实施教育奖惩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一、人力资本在现代技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是人的劳动能力,这是国家或企业的重要资本,它包括劳动者数量与劳动者素质两个方面。劳动者数量是指满足技术经济工作需要的人数;劳动者素质是指劳动者的身体、思想、文化、知识程度及劳动技能和精神文明状况等等。在当今时代,由于技术经济飞速发展,劳动者的技术经济水平及精神文明状况是发展技术经济的重要因素。这是现代技术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水平所决定的。因为现代技术经济飞速发展,有很多专利技术只盛行三、五年就被更新技术所代替,甚至有的新产品只有二、三年时间就被更新产品夺…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应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渠道●张宪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科教兴国”的国策指导下,各种培养人才的渠道都要抓,这里重点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以为,...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转轨时期的劳动就业问题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108-109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公平的基本体现。解决好转轨时期的劳动就业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我们应通过发展多层次教育,加大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等重要举措,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