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20世纪末,杨国桢教授发表《中国需要自己的海洋社会经济史》、《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等文,积极呼吁建立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学科,并论述了以海洋为本位的研究方法,从十个研究方向挖掘历史积累的海洋人文社会资源,搭建了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架构,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二十余年来,杨教授对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学科建设的贡献,备受学界推崇。2015年,杨国桢教授推出新书《海涛集》  相似文献   

2.
体现"海洋本位"的历史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中国海洋史研究在海洋史理论、海洋经济史、海洋政治史、海洋文化史、海洋军事史、海洋环境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已很有必要。今后中国海洋史研究仍需在理论研究、学科交叉、史料扩展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3.
<正>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今年8月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卷《海洋文明论与海洋中国》为杨国桢教授撰写的研究集成式的著作,其主体是2010~2015年间杨国桢教授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海洋文明史研究》对海洋文明与海洋中国基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部分为调研报告或相关论文、演讲、发言和访谈。其余九卷皆为专题性研究,以青年学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后经不断修改、补充,方呈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杨国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地区即沿海地区崛起,成为牵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东部崛起的驱动力是以工业和海洋贸易为主轴的外向型经济。创造这一经济伟迹的现实动因,是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即中央权力中心对海洋的开放,推动沿...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1996年启动《海洋与中国丛书》编撰计划,到2016年《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出版,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和他的海洋史研究团队开展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整整经历了二十年,共出版了三十本书。"展开海洋视野,敞舒海洋胸怀,挖掘海洋信息,探讨海洋成败,复忆海洋过去,关注海洋未来,重塑中国海洋文明,迎接全球海洋时代!"这是《海洋与中国丛书》封底打出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海洋对外经济在国家对外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发展对于推进海洋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初步探索了中国海洋对外贸易内涵与核算方法,利用WIND 和WTO 数据库,用沿海城市贸易依存度法和系数剥离法分别测算了中国海洋对外货物和对外服务贸易额。分析发现:海洋经济开放度日益提高,海洋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强国背景下海洋对外贸易应向科技兴贸、创新强贸方向转变,以此为民生改善、提振内需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7.
<正>蒋一苇先生是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奠基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起,蒋一苇先生就开始从事企业改革与管理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他继续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孜孜不倦,鞠躬尽瘁!蒋一苇先生的"企业本位论"思想,为改  相似文献   

8.
唐志军 《商周刊》2012,(18):43-43
走向海洋,既不能片面,更不能以牺牲海洋和城市环境及高成本为代价。而沉重和失衡的中国海岸线,缺失的恰恰是能够穿越历史的文化分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色的海洋蕴藏丰富的蓝色碳汇,是我国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缓和国际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新空间。该文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在低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必须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碳中和技术推广应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入手,加快推进中国海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文化研究中 ,“以海为田”一词频繁为学者所引用 ,但由于对其内涵的理解不同 ,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本文检索使用“以海为田”一词的历史文献 ,认为“以海为田”是沿海知识分子和官员对海洋社会分工及生业模式的农本式概括 ,具体是指海洋渔业、航海商贸等海洋产业 ,而不是指农业种植。并指出 ,弄清“以海为田”的真实内涵 ,对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和海洋文化研究思维方式的调整 ,实现学术思想的转换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全球史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史学领域的新兴趋势。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以更宏观的视野对中国历史与社会变迁进行观察与解读,从而得出许多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见。以晚明史研究为例,张显清先生率先提出"晚明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观点,引起学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目前已基本为学界所接受。此后,樊树志先生《晚明史》的出版将这一研究推向更加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旅游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人类将步入一个全面开发和利用海洋的世纪。在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中,发展海洋旅游,尤其是滨海旅游,日益引起世界海洋大国的重视。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公里海岛海岸线,6500多岛屿,300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也已经开始重视海洋旅游的开发。《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均把“滨海旅游”列为新兴的支柱性海洋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孙才志  朱云路 《经济地理》2020,40(1):103-113
从海洋创新过程角度入手对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进行横向拉伸变形,结合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尝试对海洋创新概念进行界定,进而构建以海洋创新资源、海洋创新机制、海洋创新绩效为基础的海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沿海11省市(港、澳、台除外)2001—2016年海洋创新相关数据,经主客观综合赋权,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沿海区域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及成因,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海洋创新水平呈波动递增趋势,空间分布上呈非均衡的三极格局。②从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来看,中国海洋创新水平总体区域差距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③空间非均衡格局成因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资源禀赋差距大、创新体制活力不足、海洋创新理念践行度低。据此,提出改善中国海洋创新水平空间非均衡格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创新及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四个阶段绘制分析中国海洋创新区域合作网络演化图。结果表明,中国海洋创新区域合作网络更趋密集化,网络中包含区域不断增加,而区域的创新合作伙伴数量、与伙伴的创新合作次数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区域的内部合作创新与外部合作创新也同向大幅度提高,而整体的态势为区域更倾向与其他区域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产业灰色关联及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和国家海洋局公布的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与方法对中国海洋产业发展进行了关联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海洋管理与中国海洋管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海洋管理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对中国海洋管理的历史加以梳理,我们以海洋史学为研究构架,力图综合运用海洋科学及管理科学的研究概念和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海洋管理进行整体研究,找寻海洋史学下的中国古代海洋管理史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隆庆改元,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的月港实行部分开放海禁的政策。在此后的一两百年时间里,中国东南海洋形势风云变幻,闽人的海洋活动几起几落,一批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海洋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海洋史的角度出发,以海洋为本位,对他们进行梳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洋社会人文信息。尽管,这些闽籍士绅的叙述是主流社会精英文化可以接纳的海洋信息,但是,从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相关言论,我们对明清时期福建人的海洋活动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从中或可窥探中国东南海洋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8.
陆海一体建设﹃海上唐山﹄□纪秋玉群燕华进入80年代以来,以开发海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蓝色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1990年第45届联大做出决议,敦促世界各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为国家的主要发展战略。据此,我国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1995年,河北...  相似文献   

19.
2001年5月,联合国缔约国文件指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就是意味着,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主题.其实,人类于海洋并不陌生,甚至有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海洋.人们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似乎与生俱来,比如自古海洋就是联接各大洲通道,海洋捕捞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更早的远古.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从陆地转向海洋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83年9月,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森正夫在厦门大学与傅衣凌、杨国桢先生进行一个月的合作研究,以<明清时代地主土地所有及农民有关土地诸权利的特点>为题,在各自阅读对方所写的有关论著及历史资科的基础上,围绕"地主土地所有的特点"、"农民有关土地的诸权利"、"土地所有和地方社会"三个主题,举行了6次研究会,报告研究心得并展开讨论.会后,由研究生郑振满、郑志章根据录音,将讨论发言部分整理成这份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日史学界交流活跃的一个场景,感受学术对话与互动的潮流和气氛.时间虽过去了二十六年,有关研究已有新的开拓和发展,但当年论学的视野和问题意识,思想激荡产生的智慧之光,仍具有学术史的价值.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并庆贺杨国桢先生治史五十年,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