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配置效应与农户收入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1995-2001年湖南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抽样调查结果,构建面板数据,探讨在此期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通过影响部门间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户收入,在此期间,教育在配置更多的要素到非农部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教育是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一包括收入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食品的消费水平很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的食品供给能力很低,而由于外汇有限又难于大规模进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农户风险认知、保险意识与风险承担能力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同时深入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风险认知、保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方面是否存在个体的显著性差异,基于江苏、安徽和四川粮食种植重点区(县)的155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进行了相关性和差异性的多重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地区、受教育水平、耕地经营形式、种植方式、灌溉方式和农产品出售方式等变量会导致农户在风险认知、保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故此,农业风险管理政策须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优化农业保险的保障度和保障范围以提高农业保险的福利效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候变化农户决策适应理论和收入相对剥夺理论,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面板Ordered-log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气候变化、收入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般气候变化显著抑制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则拉大了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农户收入向上流动会显著减缓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而农户收入向下流动则显著拉大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状况。从两者交互效应来看,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强化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主要源自于一般气候变化能够减缓收入向上流动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不平等,而极端气候变化则弱化了收入向上流动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减缓效应。从收入结构不平等的作用逻辑来看,一般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抑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户普遍性非农就业减轻了贫困户的低收入“锁定”效应,从而缓解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状况。而极端气候变化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的拉大效应主要源自于极端气候变化造成了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拉大。  相似文献   

5.
森林碳汇价值与农户林业收入增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根据福建省顺昌县农户林业收入的调查数据,从林产品收入、林业服务性收入、林地地租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收入、其他涉林收入等方面对农户林业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发现森林生态效益在农户林业收入中的贡献非常小,仅占0.18%;以现有碳汇市场为参考,通过森林蓄积量换算因子法估算出该县的森林碳汇量及其碳汇价值,指出森林碳汇价值的实现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户林业生态收入、改善农户的林业收入结构;并探讨了农户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1985-2007年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工资性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对工资性收入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健康投资对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工资性收入对人力资本投资各变量的影响都是不显著的.在人力资本投资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中,教育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最大,迁移投资次之,健康投资的影响为负.文章还对以上结论做出了解释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通径分析法对广东农户收入增长影响因素贡献度进行研究,通过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假设条件及指标的选取,采用通径系数法测算广东农民收入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提出了增加广东农户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9.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因其操作流程简单、流动性强等优点,已经成为2015年以来上市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控股股东来说具有一定风险.本文以2012~2017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企业风险承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提高上市...  相似文献   

10.
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20世纪末中国政府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农户收入是退耕还林工程两个核心目标之一,退耕还林工程与我国深度贫困发生地区高度重叠。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否提高农户收入和农村扶贫具有积极作用引起中国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6省区15市县72个乡镇216个行政村的952个样本农户1995-2016年的连续跟踪调研平衡面板数据和收入决定方程,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样本农户收入增长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基于收入增长和收入不平等路径,测度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扶贫的影响。经验性结果表明:(1)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促进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增长了10.80%,对样本农户非农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拉大了样本农户的收入不平等,2003-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保持在1.60%~2.80%之间。(3)在样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果,1999-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减贫的贡献率维持在0.12%~1.67%之间。基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政府部门应调整退耕还林工程政策,需要进一步体现其在农户增收和农村扶贫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需谨慎调整退耕还林工程补助政策,加大对经济林等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扶持,强化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农户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的帮助和引导。同时,需要关注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引发的农户收入差距拉大问题,通过适度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政策倾斜,实现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改善、农户收入增长、收入差距缩小和脱贫致富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多数西方国家作为拥有强盛国力的发达国家,他们的经济排名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方面都处于发展状态,尤其中国的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中国的人口众多,虽然总体收入还算乐观,但人均收入就令人担忧了,究其原因,中国的贫富差距远超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对改善贫富差距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贫富差距的问题。农民作为国家最低生活水平的群体经济收入自然是最低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生活水平,农户成为了主要辅助对象。本文将通过国家对农户的扶贫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2.
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收入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计量结果显示,人均土地资源变动、初始人收入是影响1978-1984年农户收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资源的省区分布、农户就业结构的变动对1984-1998年农户收入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制定加快农户收入增长、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措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众多,虽然总体收入还算乐观,但人均收入就令人担忧了,因此中央对改善贫富差距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本文通过国家对农户的扶贫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4.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1978—2009年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三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可以促进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长期影响;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长期正的影响,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制约作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互为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社会网络在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其对农户储蓄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户社会网络对其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会网络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在考虑家庭成员不可观测的能力因素以及农户的文化传统和偏好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社会网络通过其内部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着非正式保险的作用,进而降低农户储蓄率;3对社会网络的进一步分类表明,亲戚这种"强关系"能显著降低农户储蓄率,而朋友这种"弱关系"则不显著。中国农村社会网络的风险分担机制主要发生在联系较为紧密的亲戚之间。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小农户通过组织化的方式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有待验证。基于对山东省博兴县372个种粮小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值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分析了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其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小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23.03%)和非农收入(23.12%),对农业纯收入也有正向影响。(2)从不同组织模式看,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均能显著提升小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非农收入,且土地入社托管模式的提升效应高于村级代理托管模式。(3)村级代理托管模式对小农户农业纯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土地入社托管模式则相反。因此,应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功能,不断提高小农户在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时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强化农业服务主体建设,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数字乡村背景下互联网使用与农户环境治理行为的关系,对实现农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收入差距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效应;受教育水平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在男性、受教育水平较高、身体健康状况较好、东部地区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户群体中表现更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技术下沉、加强农户对互联网使用的技术培训,缓解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制定环境治理规则的差异化推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风险偏好、风险感知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4省844户水稻和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获取了农户风险偏好指数,探讨了风险偏好、风险感知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风险感知情况下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风险厌恶、感知风险存在的农户较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尤其是秸秆还田+免耕或深松组合技术。农户具有"模糊厌恶"特质,确定概率风险偏好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大于模糊概率风险偏好的影响。②风险感知对风险偏好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当农户感知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反之,当农户感知自然灾害风险不存在时,风险偏好对其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王彦 《农村展望》1991,(5):38-38,36
  相似文献   

20.
以污水处理类上市公司2013-2017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研发投入为被解释变量,以公司战略、风险承担为解释变量,结合污水处理行业的特点,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公司战略、风险承担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战略和风险承担对研发投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完善法律法规、转变发展战略、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和加大研发投入等对策,以促进污水处理类公司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