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时期,福建官民绅商僧孝节等各色人等都加入了兴办义田的行列,从而使义田越出家族界限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发挥作用,这便促进了明清福建民办社会事业的大发展。 一、桥渡路井的大量修造 修造桥渡路井是地方的基础公共事业。在唐以前是靠官府收入由地方官吏督办而成的,但唐以后封建政府的这种职能随着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松弛日益削弱,而这些公共事业却不能因此而废止。于是从宋代开始义民兴办义田投资于修桥设渡挖井辟地就得以发展起来,福建多北方移民,聚族而居,而福建又地形复杂,山多水众,造桥设渡需要较多的开支,这都为义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一) 暨南大学李龙潜副教授著《明清经济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是近年来系统阐述明清经济发展历史的第一部专书。 全书分为五章,作者把明初至清代鸦片战争以前的经济兴衰演变史,按明初、明中叶、明末清初、雍朝时期、嘉道时期划分为五个段落。在每一个段落中,不仅注意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还把当时的政治状况、财经政第、财政状况、经济法令和农、工 商的兴衰结合起来。他既重视于各项经济制度和整体经济的研究,同时对于社会基层、地方区域的种种经济现象,也都作了条理清晰的细部分析,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3.
从地方志书看明清甘肃的商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志书是关照地方经济生活的有力材料 ,本文从地方志书入手 ,揭示出明清甘肃商业经济总体呈现缓慢发展的格局 ,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经济特点、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的制约。与其它区域相比 ,明清甘肃的商业经济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诸如土、客商经济实力的较大差距及其对当地经济影响的差别 ;以市镇经济和茶马贸易为主的地方商业贸易形式 ;境内各地商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及其存在的巨大差距等。这些特征显现了该地商业经济的弱态 ,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西北一带的商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4.
清澈见底的南明河一直是贵阳居民的直接饮用水源,两岸风光旖旎,是游玩的好地方。人们在河中游泳垂钓、淘米浣衣的情景,至今还留在贵阳老人们的记忆中。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河水逐渐变黑发臭,南明河污染是涉及到贵阳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总结历次南明河治理的经验,贵阳市决定改变以往局部的单项治理,把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流域治理,进行河道清淤,从而改变南明河河道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演变带有经济转型时期的特征。通过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获得了较快发展,地方政府也因为控制了一定的金融资源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现有的制度格局却带来了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由于各方利益的博弈,城市商业银行所推行的股权改革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良好的互动关系仍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人出现,商人就逐渐地成为了文学的描写对象,成为作家笔下的常客,这也使得明清文学中涉及商业的文学作品增多,甚至超越了之前的任何时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文章就是以明清小说中作家所描绘的内容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  相似文献   

7.
唐以来福建水利建设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早期属于闽越地,汉武帝征闽越,“遂虚其他”。三国吴屡迁罪人入闽,在今福州设置典船校尉,专管造船事业。至晋初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就在福州设立晋安郡。其时,为使晋安郡城免遭水患,并使农田有充足水源的灌溉,便在郡城的东西两方筑湖,谓之东、西湖,湖周各达二十里,此即志书所云“引东北诸山溪水注于东湖,引西北诸山溪水注于西湖,二湖与闽海潮汐通,所溉田不可胜计”是也。而自永嘉之乱,北人入闽更多;后经陈元光和王审知再次率军入闽,人口倍增,闽南、闽西和闽东北也得到了开发,各地区水利建设遂纷纷进行。迨至宋代,金兵南下,福建又因远离战场,成为移民的集中地,荒地大量被开垦,农田用水急增,于是水利勃兴,建树之多,遂居全国之首。但是进入明清、特别是至明末之后,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加上人口过剩,耕地严重不足,人们争相垦拓山坡、进占河道与湖地,水利事业废弃,水旱灾害频繁,农业便趋衰落了。下面略分唐五代、宋和明清三个时期,作一历史的概述。  相似文献   

8.
上中游河道治理是一项与我省沿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认真研究河流自然规律,适时做好黑龙江河道新的治理规划,实施黑龙江上中游河道河势控制工程,为沿江地区乃至黑龙江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关系型合约的框架下,通过一个简单的微观治理模型探讨了传统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文章认为,传统中国社会主要依赖关系型合约维持社会经济的运行,而关系型合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则受经济交易规模的限制。在传统中国经济发展的早期、经济交易规模较小时,关系型合约是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它通过节省社会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交易规模的扩大,关系型合约的治理成本越来越高,依赖关系型合约难以有效调动资源和促成交易,导致经济陷入停滞。文章的结论为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参考。国家如何采取政策措施以推动合约治理从关系型合约向规则型合约转变,将是中国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福建海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封建政府积极加强对福建的行政管辖和军事管辖的时期。莅闽官员多来自内陆,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为政方面则体现出改造海洋社会文化、纳福建于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倾向。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儒家文化与当地海洋文化的交融和协调。陈盛韶的《问俗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内陆官员为官于闽的一种轨迹的个案,也为我们认识福建社会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切实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福州开发区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即将加入WTO以及受世界经济的科技化趋势的影响,福州开发区既面临空前的机遇,也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而且自身发展条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对新世纪开发区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审视并作出抉择。 一、福州开发区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港口条件的制约。福州开发区所依托的马尾港口是一个内河港,河道较浅,乘潮只能进出一万吨轮船。在当前长安港区建设还未起步的情况下,与广州、深圳、厦  相似文献   

12.
宋代以后,商品经济从封建经济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由于可垦荒地的减少,传统农业资源业已充分利用。因此,人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尚未充分发展的商品生产与流通领域,此期就成为我国在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基础之上,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与落后的西北地区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地区是如何在明清我国传统农业已达到顶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作出反应的。这是治明清社会经济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明清时期,虽然总的情景是…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图甲制,作为一种用于登记户籍和征纳赋税的制度,是由明代的里甲制衍变过来的。在广东,一直至民国初年,它都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制度虽是明代里甲制的延续,但从内容到功能都与明代里甲制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明清时期地方社会结构的变动。在《明清珠江三角洲地区里甲制中“户”的衍变》一文中,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历史人口学的一个热点,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构成了近现代中国人口的直接前提。学术界对明清人口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是探索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何炳律认为11、12世纪早熟稻(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农业革命。两宋时期早熟精只在江浙交界处、江西、福建的一些地方传播,两个世纪后(明清时期)早熟稻已使“中国稻作区东半部的地貌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早熟稻的推广使得“明代和清代的人口几乎一直上升”。此外,16世纪玉米、甘薯、花生的传入也支持了明清以来的人口膨胀。①…  相似文献   

15.
地方军事化是我们探讨明中叶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结构转型的一个切入点。其在明清时期所经历的历史过程,集中体现了国家对地方社会控制权的下移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变迁。晚清时期,地方军事化更是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本文拟从地方社会出发,探讨地方军事化、宗族、士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其对地方社会权力结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数字治理成为政府治理新形态,数字经济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数字经济赋能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结构改善三个方面面临挑战。对此,可以从转变治理理念,打造数字经济下的开放式治理;提升治理效率,融通数字经济下的标准化治理;完善治理结构,实现数字经济下的多元化治理等方面来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河道治理中,越来越重视河道的亲水性,旅游性、休闲性等,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水利的地位,需要从多元化的视角着手将生态水利与当代河道治理融会贯通.本文探讨了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和未来很长时间段内我国还面临诸如资源分配不均匀、 贫富差距拉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 集体抗争性事件增多、 贪污腐败盛行等挑战.地方政府是社会发展的领头羊,是解决公共问题的主力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语云:“治江南水利者,必先治吴淞江。”吴淞江作为太湖的泄水干道.因关涉江南各县农业生产的稳定,受到政府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从环境史的角度对明清时期吴淞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系变迁进行了考察.而对民国时期有关该流域的水利治理则鲜有专门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吴淞江流域的环境变迁与水利治理出发.兼顾太湖水利局、地方政府与绅商三者的相互关系.从一场有关水利工程的历史争论中.揭示出民国初年地方社会错综复杂的群体关系与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垦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以来的黄河全面夺淮,是江淮地区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主导因素。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历代政府为保南粮北运大动脉的畅通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以及江淮人们的农业垦殖活动给这一地区的环境变迁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本文借鉴环境科学、历史地理学有关的人地关系理论,着重探讨了明清时期江淮各地人们农业垦殖活动这一外营力作用于环境的过程。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涸湖废塘为田、伐林垦荒新一轮农业垦殖高潮的出现,根源于清中叶以来当地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田尽而地、地尽而水而山的过度垦殖则加剧了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