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体制的第一步改革,从完善生产关系入手。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几年时间收到了可喜的效果。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展开,土地经营规模的问题开始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现有条件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为了达到或超过其它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合理地利用各生产要素,在稳定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前提下,主要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营的耕地面积。简言之,就是经营的耕地面积与经营者的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条件相适应,使各生产要素实行最优化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信贷配给下的河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河北省中小企业在信贷配给条件下融资难的问题,分析其融资难的现状和原因,并介绍信贷配给的有关知识,从而根据河北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信贷配给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户兼业经营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有利的。但是,农业生产的普遍兼业化,又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羁绊。伴随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适时适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和完善吸纳新技术的机制,转换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进自身积累能力,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对我国农业规模经济的前景作出基本正确的估计,将为土地制度的选择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丁丹 《农业经济》2018,(4):99-101
本文运用1996-2016年辽宁省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研究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从一般经济意义上看这种信贷配给是缺乏效率的,辽宁省农业信贷配给所产生的资金资源的低效率配置变得越来越突出,为解释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信贷配给视角下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信贷配给模型,更深入地探讨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此为基础,明确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内涵与作用机理,并在分析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实践模式的同时,提出“政府组建政策性担保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发起互助性担保带动农户”的农村担保体系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弟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因此,提高土地生产率,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效果。湖北监利县人民大垸农场的土地总面积20万亩。只相当于所在县的一个区镇,但劳均占有耕地11亩,比农村多一倍以上。这是农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与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相似文献   

8.
农业规模经济问题,是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我也想就这个问题,讲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参加这场学术讨论。 一、规模经济的内涵及其制约因素 规模经济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个经济学概念,对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一些不同说法。把规模经济这个概念用于农业经济研究之后,人们对其理解和阐释出现了更多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先对规模经济的内涵讲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业规模经济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经济规律,规模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并不象在其它产业那样明显地表现出来,在推进农业规模经济化方面也远不象其它产业那样容易;并且从宏观上讲,我国农业并不突出地存在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因此,作者提出当前不能将调整耕地规模作为农村的首要工作去抓,当务之急应是在财产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从发展看,作者认为家庭小规模生产十社会化大规模经营是一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0.
探析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置下异质性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情况,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农地抵押贷款目标机制下,存在较多农户面临着新的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实践中农地抵押贷款设置了不同的增信机制,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两类,其中外部增信又分为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同增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1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流转后土地规模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转入能够显著提高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但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并不显著;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土地规模与土地生产率之间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粮食作物的土地生产率在10~20亩时最高,经济作物则在6~9亩时最高。以上结论意味着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规模经营均存在适度问题。因此,基层政府不能盲目开展土地流转,要结合当地具体的自然经济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鼓励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半变异函数、GMM估计等方法探索分析了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户信贷配给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特征;农村金融机构、农户和区域经济属性中的随机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变异的主因,而其结构性因素是导致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空间异质的重要原因。随机性和结构性因素会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配给程度产生差异。基于此,我国应建立地区差别化的信贷支农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信贷配给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农村信贷配给度的历史变迁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给效率。研究表明,政府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变迁决定了农业信贷配给度的变迁;农业信贷配给度有所降低,但其信贷配给效率低下;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逐年增加,但其信贷配给效率较高;农村金融体制深化改革阶段的农业信贷配给效率低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初期阶段;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效率高于农业信贷配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种植业土地规模经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替代原理以及在既定作业方式下土地适度规模的理论,对锡山市种植业适度规模的确定进行了具体研究,指出了目前生产中要素组合需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逐渐凸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结合,主要是注重三农问题的综合解决,实现多功能模式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本文研究分析多功能引导下的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模式时,首先分析了多功能引导下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农业理念以及主要的形成机理,其次分析了多功能引导下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状况,最后探讨总结了多功能引导下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具体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贷结构调整与农业信贷市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贷是农业银行信贷工作的主力军,所以我们必须明确农业信贷经营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从今年5月初,专项贷款管理处翻牌为农业信贷处,这不单纯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而是扩大了专项信贷的业务范畴和适应新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环境、新的金融竞争形势,这对于农业银行来说任务更重了、更艰巨了,所以,有必要理清农业信贷新思路和新对策。这就是要总结几十年来农行农业信贷经验、教训,把农业信贷纳入全行整体商业运营中去,把握农业信贷的新特点,同时确定好农业信贷的业务范围和支持重点。一农业信贷经营策略l、认真落实国家产业、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一、几个概念 (一)农业的生产率 在国内,有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将生产率的概念等同于劳动生产率,实际上这是一种偏狭的理解。所谓生产率是生产过程中的效率或效益,即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的比率。生产要素可粗略地分为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因而可以从不同要  相似文献   

19.
20.
土地生产率对渔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