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态辩证法以现实的人和自然为切入点,以全面而又科学地阐明人与自然的内在本质关系为中介,系统、科学地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范式和实践路径.现今广西民族地区由于特殊地质环境、过渡崇尚资本、价值审视偏向和治理模式失效等因素致使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制约了该地区人、社会和自然的持续健康发展.因而以马克思生态辩证法为理论导向,以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失衡关系及根源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广西民族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思维理路和有效逻辑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揭示了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本质,阐明了人的历史性存在及现实世界在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生成性。深入挖掘马克思哲学的生态意蕴不仅催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建构,而且实际引导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我们党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新的突破和新的高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上,并从劳动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又基于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得以实现的事实,用物质变换概念来描述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人类的全部消费所占用的生态足迹与自己所拥有的生态容量相比较来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方法。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恭城实验区2001——201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并引入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标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恭城实验区2001——2012年间呈生态赤字状态,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呈微幅上升趋势,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则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恭城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处于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较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方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理论逐渐结合,形成生态社会主义。它属于一种西方社会思潮,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社会主义是基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论构想。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可以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即贯穿人与自然共存发展的理念,把"以人为中心"和"以自然为中心"的理念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梅沙白 《改革与开放》2013,(10):119-120
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与自然关系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主题。资本主义下人与自然矛盾激化,马克思在此背景下提出先后自然异化和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人与自然问题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本文按马克思著作的时间顺序整理并分析了相关论述,并提出了马克思人与自然观念的几点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刚  蒙涓 《特区经济》2006,210(7):279-280
文章针对目前西部县域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现象,结合环境保护中的循环经济理论,提出将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西部生态旅游县域的建设之中。并通过分析“恭城模式”,指出建设循环型生态旅游县域是解决西部地区现有问题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和谐思想的提出,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环境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要义1.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  相似文献   

11.
12.
李曰春 《理论观察》2008,(1):149-15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那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呢?这就需要树立生态民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刚刚应付了一场现代战争!”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余志豪瞪圆了眼睛说。这位已经73岁的老科学家口中的战争就是2008年年初那场50年难遇的大雪灾。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包含丰富的观点,提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此外,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中还初步具体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雏形概念.在今天我国大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将为我们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生态观,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启示下生态实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生态实践的努力方向。要树立生态意识,建立生态制度,促使生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何逵燕 《中国经贸》2013,(14):86-87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西部城市重庆为例,从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方面,论述了重庆市生态工业的发展成效。进而针对重庆市生态工业构建现状,从工业内部结构、生态环保意识、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论述了生态工业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立足于已有的构建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两大模式的确立、两批试点的推进.阐述了“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强化生态工业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在极大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以此为基点,阐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人类必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在实践中合理的认识和利用自然。另外,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发展大势,根据马克思的生态观,适时地提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家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包括:天人合一的整体生态观念;知常知和的观念;知止知足的观念等.挖掘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为当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根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作为北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作了一个系统清晰的梳理。在对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建构的过程,福斯特主要通过考察伊壁鸠鲁、费尔巴哈以及达尔文等人的思想对马克思生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他们的启发和影响下,马克思最终完成了自然、历史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