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金贵 《中国农史》1993,12(1):107-110
禽畜的阉割技术,商代已出现。首先施于猪,阉猪(?)称“豮”。可供祭祀肥壮者是“豚”,“豚”常作阉猪通称。阉马,早期称“(?)”,后称“骟”。阉牛早期称“犗”,后多称“犍”。阉羊,(?)称“羠”,其黑色者称“羯”。阉鸡称“驐”,江南方言词。“豮”、“豚”、“骟”、“(?)”、“犍”、“犗”、“羠”、“羯”、“驐”都是表示阉畜的同义词,《说文·豕部》:“豮,羠豕也。”《马部》:(?),犗马也。”朱骏声谓“犍、(?)、犗、羯、豮”诸字,“皆去势之谓。”(见《说文通训定声·升部》‘(?)’按)《牛部》、“犗,(?)牛也。”《玉篇·羊部》:“羠,犍羊也。”《正字通·马部》:“骟,割去势也。”《说文新附》:“犍,犗牛也。”《广韵·平魂》:“驐,  相似文献   

2.
茉莉古今谈     
茉莉[Jasminum sambac (L.) Aiton.]属木犀科、茉莉属。直立或攀缘状灌木,单叶对生,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花通常白色,有柄,花萼裂片8—9,线形,花冠裂片顶端钝,大致与花冠筒等长,单瓣或重瓣,花后一般不结实。茉莉为著名的芳香植物与重要的经济植物,很早就自国外引入,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茉莉的名称很多,传说“茉莉”一词来自梵文。《南方草木状》称之为“末利”,《洛阳名园记》中称“抹丽”,《王梅溪集》称“没利”,《洪景庐集》称“末丽”,《花  相似文献   

3.
《周礼》成书于战国,其中也有战国以前的内容。它内容丰富而言简意赅,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史籍之一。其内容是作者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据,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所以说《周礼》是一部记载战国及其以前,即整个周代典章制度的史籍,故亦称之为《周官》、《周官经》。同时,它也是一部研究我国先秦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其成书历史久远,且又言简意赅,后世虽几经注疏,但仍有不少难以理解之处,尤其是有关科技方面和内容,费解之处更多。本文仅就兽医职文中的“以节之”句,略述管见。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误,尚清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节之”见载于《天官·冢宰》兽医职文。文曰:“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汉代郑玄注“以节之”的“节”,谓“趋聚之节也”,谓“聚本亦作骤”。  相似文献   

4.
彭志平 《渔政》2009,(4):I0002-I0002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读本好书,就多了位无言之师。转眼间,与《渔政》相识四年了。尽管时间不是很长,但已经与《渔政》结下了一份难得的师生之缘,照样有浓得化不开的记忆与情结。  相似文献   

5.
糙米古今     
稻米的栽培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古人所吃的大米都是糙米,即把稻粒最外面一层硬壳去掉的米。人们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发现,这种糙米不但能够充饥果腹,而且对人体有极大的营养价值。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另录》中称糙米能“益气止渴止泄”。唐代著名中药学家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糙米有“止痢、补中益气、坚筋骨、和血脉”之功。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糙米具有“和五脏、好颜色”的妙用,意思是说常食糙米不仅可以安和五脏,祛病延年,而且还能润泽容颜,使青春常驻。糙米的神奇妙用越来越多被人们所重视,科学家经…  相似文献   

6.
钟兴永 《中国农史》2001,20(1):51-56
湘米自古声名广被。三国时,魏文帝曹丕在《与朝臣书》中说:“江表惟闻长沙名,有好米,上风炊之,五里闻香。”(明)张溥:《汉魏六朝三百家集·魏文帝集》。两宋时,“巨舰漕米,一载万石”《宋朝事实类苑》卷62《风俗杂志》。,成为长沙三绝之一。明代李釜源撰《地图综要》内卷云:“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谚曰‘湖广(湖南、湖北)熟,天下足’,……非他省比。”清康熙三年(1664)始置湖南省。旋湖南便冠以“天下第一出米之区”之雅称。乾隆帝即位不久,于1737年以“湖南熟,天下足”一语,予湘米以至高定位。…  相似文献   

7.
《粮食问题研究》2006,(2):51-51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的别称也颇多。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而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所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相似文献   

8.
新年说福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福”,什么叫福?《韩非子》一书说:“全寿富贵之谓福”。从福字的结构来看,福字由“示、一、口、田”四个字组成。示,古时指神祗,也指地神。田,通佃,又通畋,即耕种、打猎。“焚林而田,竭泽而鱼”。通过种田,打猎,祈求神灵赐予黎民苍生有衣穿,有饭吃。《尚书·洪范》把“福”归为五方面,称之“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里所说…  相似文献   

9.
《杜润生文集》(下简称《文集》)忠实而深刻地阐述了我党农村改革与发展20年成功的决策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选集。杜老在《文 集》后记中说:“我的讲话和文章大都是为解决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即时即事之作,并非系统的理论研究。”正是在这谦逊之中,显示了它的价值所在,那就是名符其实的经世济民作。因为,杜老是我党专门从事农村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学书录》补正六则冯秋季(秦皇岛造纸总厂)一、《洛阳牡丹记》之初刻及其“花品叙”之误王毓瑚先生(中国农学书录)①第66页“洛阳牡丹记”条言是书“流传颇广”,但对其初刻只字未提。今按:是书初刻为治平三年(1066)或四年。《欧阳文忠公全集·外集》...  相似文献   

11.
古代茶史,年代湮远,或载籍阙略,或传抄窜易,或考之欠精,或妄事推测,给后人带来不少疑惑。今依个人之见,对文献中以下几点,略作考证,望指正。一、“齐荼”考宋·魏了翁《邛州先茶记》说:“茶之始,其字为荼。如春秋书齐荼……。”明·杨慎《丹铅录》也说:“茶即古荼字。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荼……。”言下之意,春秋的“齐荼”即“齐茶”。此说存疑。《左传·哀公五年》:“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诸子鬻姒之子荼嬖……公疾,使国惠子、  相似文献   

12.
茶事探源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即“买荼”之荼非“烹茶”之荼说,“买荼”之荼即 苦荼”说以及荼为巴蜀方言汉语音译说。从《僮约》“武阳买荼”之荼,即《尔雅·释木》 、苦荼”之茶论起,由荼之字源,一直考到“茶”的早期正名始出巴人、蜀人的口语,从而进一步认定,我国茶叶文化,当也发于我国古代巴蜀。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14.
班固《汉书·艺文志》农家类,首列“《神农》二十篇”。关于《神农》一书的作者,班固自注说:“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唐代颜师古引刘向《别录》说:“疑李悝及商君所说。”人们认为颜说比班说“具体”可信,自此谈及《神农》一书的作者,皆奉颜说。笔者近年通过对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探讨,颇认为颜说值得怀疑。兹述理由如次: 一、《神农》、《神农书》以及《吕氏春秋》论农篇的关系《神农》自《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可知书亡佚已久,无法确知其内容。但钩稽古书之征引,虽非完璧,犹可窥斑见豹。清人马国翰所辑《神农书》一卷,即属钩沉之作。由辑本可知,《神农》一书要旨,在于君民并耕与重农。这两种思想从《吕氏春秋》中也可  相似文献   

15.
韩旭 《浙江林业》2014,(7):46-46
宋有《爱莲说》曰:“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人多用其说以正其志,故歌而咏之,书而叹之。  相似文献   

16.
《农金纵横》出刊一百期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百”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用“百”字组成的成语不胜枚举,如百年大计、百尺竿头、百川归海、百炼成钢、百折不挠等等。“百”既代表众多、久远、完美,又表示新的起点、永不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农金纵横》百期志庆,的确值得祝贺。我从《农金纵横》创办之日起,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是它成长、发展的见证人之一。创办之初,我和同事们品尝的苦辣酸甜诸味,非文字可形容。翻一翻《农金纵横》的前身———《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的最初几期,观其内容、版式及印…  相似文献   

17.
王维《相思》绝句中的红豆,其原植物究竟是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蜀中红豆树;有的说是岭南红豆树;有的说是相思子;有的说是海红豆;有的说是泛指红豆树、海红豆、相思子。这些说法何者正确?笔者以为只有对照《相思》来检查有关文献,充分体会“南国”地望,并对汉唐间文人的用词惯例做一番考察,才能求得确切的解答。《相思》中的红豆,其原植物应该最有可能是第一种说法指出的蜀中红豆树—红豆树(Ormosia hosiei Hemsl.et wils)或称鄂西红豆树、何氏红豆树。这是红豆树属分布最北的一种。考虑到红豆树的某些近缘种也在“南国”存在,因此要说《相思》里的红豆是红豆树及其近缘种的种子,笔者认为也并无不可。  相似文献   

18.
一、众说不一的菑新畬“菑、新、畬”这几个字或词,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诗》、《书》、《易》的经文中,皆有出现。最先对这几个字进行解释的,是《尔雅》。在上述许多经典著作的注疏中,经常看到的“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的说法,就是它的来源。《尔雅》是先秦著作,较为近古,其说可信程度较高,故历代的学者无不将它奉为圭桌。但因《尔雅》的解释,存在有不够明确的地方,如上面引文的第一个“田”字,究竟是  相似文献   

19.
《禾谱》及其作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禾谱》是北宋时期江西泰和人曾安止所著的一部农书。《通考经籍志》和《宋史·艺文志》农家类均有著录。北宋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被贬南迁,路过泰和,得见此书,极为赞赏,称其“文既温雅,事亦详实”。然惜其不谱农器,遂作“秧马歌”一诗赠安止,以附书后。但是,苏轼的文集中却没有一字提及《禾谱》的内容。关于此书,明代《世善堂藏书目录》中还有著录,至《说郛》本,只空存其目,不见内容,学者们认为此书的亡失当在明代末年。最近,江西泰和县有关部门发现了曾安止的族谱,族谱中有《禾谱》一书的部分内容。笔者与县有关部门合作,又发现一批有关曾安止生平及其“禾谱”内容的珍贵资料。苏东坡的“秧马歌”碑刻也在曾氏祠堂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说“荍”     
说“荍”陈有清(山西省农科院高寒区作物所)《诗·陈风·东门之》有“视尔如,贻我握椒”。“”是何物?因其涉及到我国种植荞麦的历史,实有弄清楚的必要。《尔雅·释草》曰:“,蚍。”《毛传》亦日:“,芘也。”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芘.一名荆葵。”据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