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目前土地生态恶化,表现为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态意识、经济负外部性和相关法律不完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恢复土地生态,保护土地生态价值,必须树立人地和谐的生态意识、建立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土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里提出的三个严峻形势,都与土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文明     
对生态文明的含义从广义和狭义进行了论述,并从价值观、发展观、道德观、消费观和政绩观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提出从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传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与和谐社会有机结合等方面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土地整治的新目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整治的新目标经常听到这样的质疑:耕地红线能守得住吗?应该坚守吗?第一个质疑的实质是担心,在保障发展的压力下,能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第二个质疑的实质是外行话,认为坚守耕地红线,就不能保障发展用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关系,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之一是优化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并从技术和战略层面总结现有土地资源规划模式,分析诸如理性开发欠缺、布局方式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开发缺乏统筹等影响其优化的相关因素,提出坚持城乡土地规划统筹,完善土地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提升土地规划水平等方面的优化途径。旨在为实现城乡土地集约高效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绿色城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含义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追求的是生态平等 ,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倡导的是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 ,崇尚的是善待一切生命。生态文明深化了人对自然的认识 ,拓展了人类的道德关怀 ,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生态文明激发了科技人员从事生态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演化—反思—重塑"的基础逻辑诠释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价值认知观。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土地从自然物、生产资料到自然经济社会综合体,土地内涵表面上从一元拓展为多元,土地价值认知本质上从广纳趋向收缩,经济价值成为主导;(2)土地在满足以经济驱动的人类需要的价值标准中成为"财富增长的机器",其自然属性被忽视,商品属性被强化,土地承载压力不断增大,成为影响土地价值量的关键约束;(3)从"人"的利益衡平、"地"的功能协同、"人地"的价值共生三个维度重塑土地价值认知,形成以"人"的认知秩序为基础,"地"的本体完善为核心,"人地"价值统一为旨归的土地价值认知体系。研究结论: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以经济价值为核心的单一向度的土地价值认知难以匹配生态文明价值取向,重塑多维系统的土地价值认知,以适应新时代空间治理需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相关领域的登记和获奖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创新能力、研究尺度和内容、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研究结论: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发展促进了土地整治水平的提高,今后,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在项目设计、标准化、研究内容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区生态伦理建设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建制城市600多个。其中既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有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成了人们聚焦的热点,形成了潮流。然而,在城市有限的风景景观中,市区的绿地、林带、花园却出现了一边在建设,一边遭破坏的不和谐现象。以杭州市的河流沿岸绿化带和芜湖市赭山风景区的绿地相继被占、树林被砍、青山被挖等现象为例,阐述了绿色在城市建设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生态伦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探讨了人们对生态安全麻木的严重后果;呼唤公众将伦理道德的视野扩展到自然界,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经济增长范式的革命性思考,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下国土空间开发应遵循七大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基础,以集聚开发提升空间效益为重点,以点轴开发促进面上保护为主线,以重点开发促进区域均衡为目的,以促进陆海统筹和纵深开发为导向,以综合整治优化空间格局为平台,以节约集约缓解资源瓶颈约束为手段。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必须适度创新,加大对现行空间规划的集成力度,开展国土规划,将“开发、保护、整治”三项主要内容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拓展了"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新认识。国土资源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力发展地质科技,以及统筹国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整治,需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主要载体,林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建设生态文明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生态文明是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较于传统文明是“绿色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按照生态系统规律运行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遏制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机制,切实增强生产过程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和GEP的徐州市生态文明核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将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核算。研究方法:以徐州市为例,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框架下,开展生态文明评估的核算。研究结果:能值评估将徐州市不同类型产品和服务转换为统一的量纲,并对GEP的生态供给价值、生态调节价值、生态文化价值和生态支持价值4项指标进行了核算,得到能值-货币价值($)。研究结论:基于能值的GEP相对于传统单一的GDP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实现在其他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一次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伦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人类在土地利用实践中折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土地伦理观是从以人类为中心的利已主义,转变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人地共荣发展观.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生态原则和健康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伦理建设策略主要有:(1)树立生态意识、合理利用土地;(2)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3)逐步完善土地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