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按劳分配"、"先富带动后富"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有了长久迅猛的发展.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其所能、得其该得.但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能力不同,"先富"和"后富"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到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8,远超过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的扩大逐渐引发了社会成员的心理失衡,"仇富"心理日渐显露.如何正确认识贫富差距扩大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玲 《中国报道》2010,(3):62-63
关于促进西部发展的建议 西部开发十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东西部地区的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这同邓小平同志当年“先富带动后富”的设想还有一段距离。如何整合全国资源,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我国要想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要想能够更有力地增强我国的整体实力,就必须从农村抓起.必须把“先富带动后富”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不能只看到先富而看不到后富.而要把这个指导方针落到实处,就必须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进程.本文将从小城镇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其对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发展目标,贫富差距的日益拉大,既不利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缩小贫富差距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欲缩小贫富差距,就要给“后富者”一个好的致富环境,现在的环境怎样呢?毋庸置疑,“先富者”因为其富,往往占尽优势,“后富者”因为其穷,常常处于劣势,这种环境不改变,只会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给“后富”一个好环境,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张莉 《魅力中国》2013,(22):296-297
自改革开放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富人也不断涌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目标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允许部分人通过合法劳动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从而拉大了贫富之间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过大.富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裕,穷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两个严重的对立阶级。对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差别原则,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1978年,我们从农村开始逐渐面向城市进行了全国性的资源重新分配和调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定了“先富带动共富”的策略,逐步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这一模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弊端和问题也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7.
正确把握贫富差距的度──对一个跨世纪问题的探讨邓永鹏(兰州73007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先富后富政策的贯彻,富翁阶层的铺张与贫富差距的拉大同时成为社会生活的热门话题,这也是一个跨世纪问题。目前,属于感性直观的街谈巷议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是先实现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先富后老”;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未富先老”。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总目标是共同富裕的理论。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提出完全符合邓小平先富共富理论,它意味着我国将从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先富阶段”,进入社会全面发展更高层次的让更多的人共同富裕起来的“共富阶段”。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富人数量越来越多 ,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富人群体形成。他们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端正对富人的态度 ,消除“仇富”情结 ,善待富人 ,启动“先富带动后富”战略 ,积极发挥富人的社会作用 ,引导富人“富而思源 ,富而思进” ,打破“为富不仁”的历史怪圈  相似文献   

11.
泰贫富差距在增大本刊讯泰国发展研究院社会与人才研究部主任指出,泰国的贫富差距正在增大,在今年将成为世界第六个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尽管泰国的经济增长很快,但人民的贫富差距在扩大,占全民约40%的富有者,其收入为全民收入总额的77.15%,而1994年富...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也是分配伦理的价值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中心课题,认真研究和谋划。鉴于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本文从分配伦理的视角.围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出6个方面建议: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决定机制;重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遏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一个“带”字,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统筹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直面“穷学生”与“富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蕴茝 《开放潮》2004,(11):46-48
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十分重要的成长历程,是个体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个体走向社会的前沿阵地,在大学校园里,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济济一堂,在互相学习、交流,共同砥砺、进步,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大学都应该是一段洋溢着激情和理想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实往往是严酷的,由于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贫富差距,导致大学校园内“穷学生”和“富学生”之间的分野也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与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对民众的社会心理造成了一定冲击,也必然影响到社会和谐。文章对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现状进行总结,对这种差距导致的某些社会心理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促进和谐社会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理性地审视并解决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30年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基本上是"共同贫穷"。30年后,"先富"政策效应已经充分显现,我国富裕群体逐渐壮大,但富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复杂。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五十周年的生日。50年,半个世纪的历程,伴随着希望,伴随着艰辛,伴随着辉煌。50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锐意创新,进行了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50年的风雨沧桑,留下了诸多的经验、教训和遗憾,然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是我们党和亿万人民开拓前进的主旋律。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奏响了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王笑 《改革与开放》2014,(18):52-53,55
"先富后富"自改革开放伊始就饱受争议,其语域的发展经历了对"共贫"论反驳、路径演绎,及"路径"说阐发三个阶段。但在贫富差距拉大与社会分层固化的现实语境下,无法消除其与贫富分化现实的关联。中国的分层结构与分层模式,发生了政治分层到经济分化,经济分化到经济分层,经济分层到社会分层三个阶段的变化。"路径"说违背了社会分层发展的机制,"先富后富"的理论发展需要针对社会分层现实,完成由路径向现实基调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吴虹 《科学决策》2005,(12):35-37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党校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十一五”规划唱响了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实现均衡协调发展的主旋律,为我们绘制了社会公平、利益均衡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科学设想.本文从三方面剖析这一理论,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葛燕 《浙江经济》2023,(11):56-57
<正>民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如何有效放大其“造富”的“溢出效应”,是一道必答题,需要把握“增富”关键、夯实“致富”根基、激活“创富”源泉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坚力量。浙江有着民营经济发达的天然优势和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如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更加有效发挥民营经济的“创富属性”,浙江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放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须紧紧把握农村这一“增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