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蚕业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合理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柞蚕业在我国发展至今,一直与国民经济建设的总目标相一致,现在这种一致性更为突出,柞蚕业体现了柞蚕场,柞蚕种,蚕区劳动力与柞蚕放养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柞蚕丝绸商品有巩固的国内外市场地位,一批新的柞蚕生物新产品正中以较高的科技含量挺进市场,柞蚕放养业在农村还一直保持有相当高的劳动生产率。连年养蚕收益成为人们保护蚕场资源的经济动力,柞树又具有超强的保水保肥功能,秋柞蚕的放养特点表明,柞蚕取食柞叶不会对柞树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全国上下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在经济工作中积极开展了各项改革,而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势喜人,形势逼人。相形之下,辽宁柞蚕业经济体制改革就显得很不够了。近三十多年来,辽宁柞蚕业经济体制始终是一个老模式,除了生产技术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外,其他方面,从建国初到现在,基本无什么较大的变化。柞蚕茧由独家经营,柞蚕茧  相似文献   

3.
岫岩柞蚕业的发展和所处地位岫岩素有柞蚕之乡的称呼,柞蚕业和缫丝业历史悠久。早在一九二八年编写的《岫岩县志》中,曾用八分之一篇幅,予以详细记述。文曰:“本邑山多地少,居民惟恃山茧以为生活,全境蚕场剪子一万七千余把,较之十年前之茧业,可谓极端发达矣。”文曰:“缫柞蚕  相似文献   

4.
柞蚕是我国的特产之一,我国的柞蚕业在世界柞蚕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柞蚕养殖地区,柞蚕的生产是该地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柞蚕发展史进行发掘和探索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的世界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柞树作为一种专性菌根共生树种具有耐旱、耐瘠薄等特点,所以它对于绿化荒山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对柞蚕业发展中不同的树种对于养蚕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能够为将来柞蚕业获取更多的收益以及促进柞蚕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将主要从柞树和柞蚕的生产意义以及柞蚕原料林调查及形态特征这两个方面出发对柞蚕业发展及柞蚕原料林养蚕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贵州蚕业生产解放前主要是放养柞蚕,1956年开始发展栽桑养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部分地区的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之路。从贵州蚕业生产的现状来看,有喜有忧,为使贵州蚕业生产能够持速、健康地发展,特提出几点措施及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柞蚕是丹东地区一项重要资源。多年来,山区人民靠养蚕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为“四化”做贡献;国家靠蚕茧做原料发展丝绸工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换取外汇。发展柞蚕对我国“四化”建设曾起到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它曾以丹东的一大名产、一张王牌誉满全省以至全国及世界上相当数量的国家。近几年,对柞蚕的看法有些不同了。蚕民及各级蚕业工作者,仍然认为柞蚕生产是一种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利国利民的好产业,是山区人民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原,主张继续发展,要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今后长时期对柞蚕业商品的需求,人们把目光投向高纬度地区巨大的柞蚕业发展潜力上,包括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与其他社会经济资源,认为,只要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体制,选准技术突破口,通过选点示范、全区联动的方式,就完全可能走出一条与传统柞蚕区不同的柞蚕业健康发展新路,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柞蚕产业。  相似文献   

8.
(一) 辽宁柞蚕生产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几百年来都是以蚕农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放养,风险性大,产蚕量低而不稳,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较低。近二十年来,在辽宁的柞蚕生产上发生了一场比较深刻的技术革命。使辽宁的柞蚕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几百年来的传统放养,在几个主要方面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了柞蚕生产。自六十年代初,我省在柞蚕生产上进行的技术革命,涉及面之广,解决问题之多,取得成果之大,都是辽宁柞蚕生产史上空前的。因而,使我省的柞蚕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柞蚕二化一放养殖期,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因此,高温干旱是柞蚕生产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就高温干旱对柞蚕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生产者在发展柞蚕产业中,克服对蚕生长发育不利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业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柞蚕、芦苇、对虾、人参、烤烟、绵羊毛等特产生产是辽宁不同地区的优势或重点拳头产品。其中柞蚕放养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70%;芦苇面积仅次于多瑙河三角洲;对虾放养面积和产量为全国之首;人参和烤烟相继同吉林长白参和云南烟草一起跻身于国际市场;绵羊毛是辽宁毛纺工业的大宗原料。因此。这些特产品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不同地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农民收入增长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也是重点柞蚕生产基地。柞蚕是全省的一大特产,柞蚕丝及其织品是著名的出口商品。但是,多年来对蚕场建设不够,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甚至掠夺经营,导致植被逆行演替,蚕场沙化,树势衰弱,水土流失加剧,产叶量和产茧量下降,使柞蚕生产处于生产和生态的恶性循环。如不采取措施,不仅影响柞蚕生产,而且还会加重水土流失,给全省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后果。最近,我们对宽甸县步达远乡发展桑蚕生产进行了调查,并走访了省直和有关县一些部门,认为发展桑蚕生产,实行柞蚕轮放,走桑柞并举的路子,对于开发东部山区资源,发展经济,特别是对促进生态建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红五月农场试养柞蚕,从49天的试养过程中看,生长和发育正常。据养蚕工人汪庆坤同志谈:这里完全可以养柞蚕,我场于5月4日开始暖种,5月15日出蛾,经过交尾和折对,于5月18日产卵,接着进行催青。于六月一日蚁蚕孵出,收蚁后在柞树食欲正常蚕体健壮。于7月22日出丝结茧。目前将全部蚕茧收回,放在井内保管,以备明年再养。根据我场试养柞蚕来看,还有放养秋柞蚕的可能,现在已开  相似文献   

13.
一、制种时间宜早 贵州无霜期较长,适合秋柞蚕放养,一般都能在霜期来临之前完成放养工作。但由于在结茧期易受低温多雨天气影响,蚕常常不能适时结茧或不结茧。为避免气象因素造成的危害,应根据贵州气候情况,控制好制种日期和收蚁上山日期,做到早放春蚕,早制秋种,保证能在7月底8  相似文献   

14.
以养殖对象的扩大和鱼苗装捞业的相应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我国中晚唐时期的淡水养殖得到进一步发展。《酉阳杂俎》所说的唐王朝禁捕、禁食、禁卖鲤鱼,从现有文献看,与历史真实不符。相沿日久的观点,把所谓唐代养鲤业受到束缚与养殖品种的扩大构成因果关系,看来无法得出必然的结论。苗种来源缺乏的状况一直存在,即使是单养品种的鲤苗,北魏以来就已亲鲤难求。唐末在我国南部广大地区采著有鱼子的草把置于烟灶之上,提高来年孵化率的方法已有人工孵化的成份。此时,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装运鱼苗的鱼箩,制作方法和防渗漏的工艺已经成熟。新泷等州开始放养鲩鱼,放养方法系直接往鱼池中撒布买来的鱼子,为缓和苗种供应紧缺矛盾开辟了新的途径。定品种放养确立了青草鲢鳙家养的地位。明末清初,湖北、江西、两广的鱼苗业十分兴盛,常年以捞鱼花为业的“专业户”的产生,完成了鱼苗装捞专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山区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优势,大力推广池塘养殖鳜鱼,对优化山区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现将池塘养殖鳜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单养技术池塘单养是选择适宜的池塘专门放养鳜鱼,并配套一定比例的饵料鱼培育,按鳜鱼的生长要求投喂饵料鱼,  相似文献   

16.
<正>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7.
贵州柞林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现有柞林资源,加大力度开发柞蚕生产,使这一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繁荣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加快“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有着深远意义。 一、贵州种柞养蚕的历史与现状 贵州柞蚕分布于黔北、黔西、黔南等20多个县,以黔北为主。1911年为最盛时期,年产茧  相似文献   

18.
在欠发达山区,森林资源是民众生产、生活的依托,是社会经济收入的顶梁柱。但森林资源的取得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及许多地方性法规对培育森林资源资金的投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欠发达山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少,这块资金往往难以到位。2001年以来,通过试点及全面推进《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及实施《浙江省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试行)》,对解决山区森林资源培育资金投入问题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19.
<正>山区小池塘自然流水养鱼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射和摄食生长,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立足发挥山区丰富的水资源和青饲料资源优势,以放养草食性鱼类(草鱼为  相似文献   

20.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来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当地淡水渔业主要养殖模式之一。全县现有池塘养鱼面积一万亩,池塘养鱼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0%左右。由于大部分池塘属传统的常规养殖,放养密度稀,故单产和效益较低。2004年-2005年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山区池塘无公害主养草鱼高产技术”课题。主要采取草鱼注射冻干细胞弱毒疫苗和“三联”疫苗提高成话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推广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从传统的粗养型,向精养型、集约化养殖发展;推广种植牧草,利用荒地、冬闲田、池埂种植黑麦草、象草、苏丹草等优质草喂鱼,补充淡季青饲料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