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农业起源必然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阐述中国是二个独立的农业起源中本文认为:家业起源的外因是晚更新世冰期的到来,由此导致求生的原始人类贮藏食物以备乏食季节的需要,因为贮藏使人类度过乏食的冬天,贮藏诱发了种植行为,贮藏参与了驯化。但是冰期之中期,贮藏只能产生观念农业。到了冰后期,全新世来临,由于条件的允许,农业才开始产生。中国是一个独立的起源中心,(1)它是观念农业产生区。(2)它的农作物具有独特的本地特征。(3)它的起源时间较晚是因限制农业产生的冰期太长、全新世来临较迟所致。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江中游是目前全国发现史前稻作遗存最多的地区。1992年有关统计,在全国各地发现和公布的99处史前稻作遗存中,长江中游就占了41处。在这些遗存中,湖北城背溪、关庙山、屈家岭和湖南彭头山、皂市等遗址的发现特别重要,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以关庙山遗址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经济属于典型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水平及特点并不一样。要对关庙山史前稻作文化作出客现而科学的评价,大致了解整个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乃是不可缺少的。本文欲综合有关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对此作一比较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猪种的起源和进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我国古代有关文献记载,对我国猪种的起源和进化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猪种对外国猪种的改良作过举足轻重的贡献。此外,本文亦从农牧结合与养猪积肥、城市兴起与内类消费、古代祭祀对发展养猪业的影响等几方面,对中国古代养猪业的发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相似文献
5.
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花椒由野生而被剔化栽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指出先民利用花椒资源的历史进程。最初花椒只是敬神的香物,春秋时期已作为药物被利用,至迟在东汉开始用于熟调食品。在社会需求增加的刺激下,大约在西晋末东晋初,在花椒名品蜀椒分布较集中的今四川北部出现了栽培花椒。从(齐民要术)看,北魏时期花椒不仅被引种北方,而且其栽培技术也已基本成熟。根据现有材料,在古代,我国花椒的地理分布北起泰山黄河以南,南达江南丘陵;东至东南沿海诸岛屿,西抵青藏高原东北缘。我国早期的花椒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地区与粟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太行山地区是中国粟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第四纪全新世前后,太行山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粟作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早期人类经常的采集活动为粟作农业的诞生准备了技术条件;多种原因造成的食物匮乏为粟作农业的产生提供了契机;野生狗尾草的存在为粟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生物依据。以上条件的具备,使得太行山地区的先民们约在距今一万余年前便开始栽培粟类作物。而粟作农业的诞生,为以后夏、商等王朝在该地区的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8.
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的彝族先民,记载下了西南农业经济的起源情况。从彝文古籍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母权制时期原始农业的产生,普通劳动者在荞、茶等栽培中的创造性作用,以及在赋税征收与粮仓建设活动中如何产生了国家政权。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丰富了我国早期农业文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史前农业起源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阔的青藏高原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对远古时期这一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史前考古遗址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青藏高原的先民们已经逐渐脱离了渔猎采集活动,从事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和渔业活动。畜牧业是青藏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农业生产部门,家畜以牦牛和猪为主;这一地区的种植业与北方黄土高原相似,是以旱地作物为主,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粟、豌豆等,起初可能受到起源于中原的粟作农业文化的影响,随后也可能受到西亚麦作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农业起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观念农业阶段”。农业起源的内因是由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使用石器等因素的作用;农业起源的外因则是受晚更世冰期的影响。由于当时气温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人们食物严重短缺,迫使人类对动植物有新的认识,逐渐了解到植物可以被种植,即出现了“农业观念”。不过,虽然当时的人们拥有一些有关从事农业所必备的知识,但是由于食物经常短缺,使得种值行为不能经常地、持续地进行,因而只能是处于“观念农业阶段”,即是一种拥有部分有关种植的知识,但没有相应的、有效地农业行为的阶段。“观念农业阶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全新世来临才结束。而这部分的人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这种行为持续地进行下去。这样渐渐地结束了“观念农业阶段”,发现了实实在在的农业,进入了全新世、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视角考察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的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污染和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农业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运用2004—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作物种植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农业产值、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以及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1)作物种植专业化显著促进了农业产值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作物种植专业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产值将增加1.6%,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01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提高0.009个单位;(2)作物种植多样化对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农业产值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有负面效应,作物种植多样化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业碳排放将减少0.072个单位,农业生态效率将降低0.699个单位;(3)当一般性农业技术水平高的时候,作物种植专业化对农业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低碳型农业技术水平高(大于临... 相似文献
12.
人种迁徙、语言演变与农业起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起源研究通常都根据考古出土的遗址年代和实物遗存,进行不断追溯,目前已追溯到距今万年之前。本文试以最近有关微卫星标记,测试中国人种和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新几内亚人、高加索人等与北美洲群体样本对照所得结果绘制的种系发育树模式,从人种迁徙的角度,结合考古发现,追溯我国原始农耕人的来源,及南北农业如何起源和交流。并从PCDX基因使人类有可能产生语言的角度,推论农业基本词汇的产生和语言演变的关系作为旁证,加以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方一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2):40-43
林芝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在阐述气候资源、耕地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对该区主要农作物包括果茶等经济作物的气候适应性、生态适应性作了综合分析与评价。认为冬小麦、冬油菜、冬青裸、玉米、苹果、茶叶等农作物在该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坐在城里的月光下,我喜欢“低头思故乡”这一种景致。那不一定是一个圣贤之辈,也可能拥有圣贤们的寂寞;这是一个饮者,但他不一定是为了留名。他充其量不过是一口竖井.或者把自己弯成90度,离月光更远一些,离酒樽更近一些。我自己虽然是一口旱井,但我对饮者充满敬意,此时对一个劳动者而言,获得酒,比获得权力、获得喜悦、获得爱情,更为具体。一个能操持酒杯的人,能够有勇气把这一刻闲暇留给自己,灌溉自己,比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史的起点与农业对草地农业系统的回归--有关我国农业起源的浅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起源于以伏羲氏为代表的草地畜牧业时代。以籽粒生产为主导的神农时代相继发生。其间应存在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长短,因地域特点而异。伏羲时代不仅体现了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它还具有游牧民族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时空特征的地理历史现象。过去把神农氏作为华夏农业起源的象征,是囿于‘辟土殖谷日农’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偏见,不仅抹煞了整个伏羲代表的历史阶段,也割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模式,终于泛化为单一籽粒生产为主的“以粮为纲”单一农业系统,使土地利用偏颇,文化多样性受损,最终导致了生态、生产两败俱伤,形成举国为之忧虑的“三农问题”。农业的实质是自然生态系统遵循一定规律而发展的多阶段的农业化过程。目前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逐步从单一谷物生产的华夏农耕文化的弊端,领悟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无疑是我国农业向生态系统的回归,在我国农业中出现天、地、人和谐发展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统水车中的两种——筒车和井车作为研究对象。关于筒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宋元筒车发展的大势和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专节介绍了宫廷、贵族对筒车的利用,分析了有关筒车起源研究中的某些疑误、不足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关于井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发掘新材料,作了某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新农业法案将很快生效5月上旬,美国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2002年农业法案(TheFarmSecurityandRuralInvestmentActof2002),布什总统也表示同意签署该法案。即将生效的新法案对未来6年的谷物、油料和棉花等作物产量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将完全不亚于1996年法案对过去6年美国作物产量的影响力度。特别由于“面积缩减方案”的取消,农场主可以自主种植任何作物,因为他的全部产量都可以获得多面的无追索权贷款。新法案大大增加了农业的补贴,新法案规定,在6年期限内,农场主除了可以获得作物贷款外,还有资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介绍了华耐调查考察台湾高山族和雅美族种植粟的全过程,指出雅美族还处于驯化粟的初期阶段,高山族则显然已进入驯化的后期阶段,两者的细节对比非常有趣,对农业的起源富有启发性,粟在驯化过程中其品种的多样化是通过不断的严格选择,相互交换种子和执着的宗教信爷及禁忌而实现的,但华耐认为中国的粟是南而北由和平文化传给爷韶文化的观点则是十分错误的,本文根据华耐的研究,结合中国粟的情况,指出我们研究古代农业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