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体系的发展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但是三者间的关系还不明确.笔者对河南省1978年~2010年之间城镇化、工业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性检验和方差分解等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工业化对于城镇化有着显著的作用.金融发展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并且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分析、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等技术分析了1986-2013年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显示: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对来自城镇化水平的随机扰动具有正的效应,城镇化水平对来自工业化水平的随机扰动也具有正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均是开始不断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反之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金融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金融深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变量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验证,指出金融深化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改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职能,加速金融发展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步晓宁 《时代经贸》2011,(6):166-166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金融深度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变量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验证,指出金融深化可牲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改善金融市场机制,提高金融市场职能,加速金融发展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东省2003—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金融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基于VAR模型,对广东的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对出口贸易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协整检验表明广东出口贸易升级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金融发展是同向变动关系、与金融结构是负向变动关系.其次,广东金融发展、金融结...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内在关系。并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与Johanson协整检验,对浙江省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金融发展与贸易规模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浙江省金融发展既不是贸易规模扩张的原因,也不是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多变量VAR模型,对1978年-2008年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未实现互动发展.相应地,中部地区应加快金融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中部崛起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整理1984-2018年间湛江市金融运行数据与民营经济增加值,运用VEC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分析,并估算湛江民营经济金融缺口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湛江金融发展与民营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民营经济增长对于金融规模扩张有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对湛江民营经济发展并未起到显著拉动作用;湛江民营经济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对象选定陕西省,通过指标确定、数据收集、统计性分析、模型构建、模型分析这些环节,具体确定了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路径。通过对该路径的深入分析,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了1995年-2015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以及城市化率的年度数据,构建了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正相关的关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产业结构在短期内有影响,长期影响趋于0;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仍然有待提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工业化进程与金融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内在机理,在探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与差距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笔者利用分省数据,通过面板VAR的实证方法并借鉴动态面板的稳健性检验发现,一,我国目前的技术产出并没有完全发挥技术进步的引致效应;宏观景气能使商业银行产生好的预期并有助于企业抵押能力的提高;专利授权数并没有带来银行信贷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是正相关关系.二,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存在良性互动,技术进步具备自我积累的发展机制.三,从冲击反应来看,短期内金融发展确实会影响经济增长绩效,货币非中性在短期是成立的;短期来看,宏观经济景气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良好的经济发展能刺激技术研发和投资并带来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可能会因为专利法规等的管制而对自身产生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推动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贸易发展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其中,贸易规模扩大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长期正效应;贸易结构优化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短期波动效应和长期正效应;贸易方式升级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短期正效应;贸易风险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短期负效应.这四个因素共同解释了约60%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变动.因此,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初期进程应该以贸易发展为主要力量,通过大力发展贸易,特别是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升级贸易方式和降低贸易风险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郭辉 《经济论坛》2014,(8):41-45
新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和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所呈现的能源需求特征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陷入两难困境。在估算了1978~2008年新疆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之上,从工业结构和城市化两方面分析了新疆能源消费引致的碳排放的主要特征,选用协整方法和VECM研究发现新疆的碳排放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水平和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每变动1%,分别带动碳排放总量同方向变动1.516%和3.038%。相比之下,工业产值变化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影响。减排政策调控的重点应该是从节能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两方面入手,才能在碳排放约束下实现新疆经济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向量纠错模型VECM(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以及Johansen协整分析,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金融数据进行系统地统计分析,说明了不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金融因素都是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同时,也证明了我们提出的金融内生于经济社会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6.
梁滢 《经济论坛》2011,(6):26-29
近年来加工贸易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加工贸易贡献作用的看法不一。本文通过VAR模型对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加工贸易进口与我国GDP增长做了动态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加工贸易出口与加工贸易进口长期都会促进GDP的增长,但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进一步加快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加快我国经济增长转变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金融支持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必要条件。怎样解决金融约束,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结构发展,并根据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理论,构造了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量,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并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解分析。最后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应该重视统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城乡差异问题.本文采用改革开放后的年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城乡经济的影响方向基本相同,但是影响程度以及时滞效应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城乡收入差距以及金融系统发展水平的不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金融抑制被认为是导致我国扭曲的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东西部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水平差异使得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也表现出非完全一致的关系.本文运用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均表现为非同阶单整变量,从而并未支持二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但从短期来看,西部金融发展显著的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Granger原因,而这种因果关系在东部地区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投资消费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文章运用1994~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及GDP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对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消费水平的提高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和消费之间没有相互促进作用;投资与GDP增长也没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