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锟 《商业科技》2014,(18):198-198
本文主要阐述了产业安全、区域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关系,探讨了维护经济安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由此证明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关系到怎样发展经济,同时也关系到怎样保障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维护,不但对经济发展的转变有积极影响,还可以发达国家对国内经济的干扰。总之,要想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安全绝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把握加快转变的主题、关键、内容、目标、路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全银  陈俊龙 《品牌》2014,(11):11-11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随后从低碳经济的视角指出了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作君 《商》2014,(1):273-273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其“以人为本思想”的本义,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以人为本思想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完善经济结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将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思想。本文首先介绍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新常态环境下,东北三省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其深层次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而东北三省经济要想彻底摆脱困境、实现"振兴",就必须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本文在总结阐释新时期、新常态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所遇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东北三省经济发展走入困境的原因,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角度就东北三省经济"振兴"探索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与改进建议,以期对促进东北经济的更好转型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应加快建立扩大国内消费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王迥澜 《商场现代化》2008,(10):338-33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在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其核心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八大问题,本文提出了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孟扬 《财贸经济》1996,(12):21-25
充分重视和培育市场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孟扬"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后15年,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市场经济理论和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没有充分发育了的市场,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方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地方经济都是靠投入大量的生产要素"铺摊子"、上项目"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来维持的。但当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形成后,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增长方式就应实现转变,从粗放型增长逐步转向集约型增长。笔者从理论并结合闻喜县经济发展的实际就什么是转型?为什么要转型?如何来转型等...  相似文献   

11.
这次两会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重点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媒体的热炒,通过众多专家和官员的齐力解读,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政府开始重视,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在不久后就可以成功实现,一个美丽的中国经济新蓝图就要绘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新兴词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直接以"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也很稀少。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主要内涵在发明、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的研讨中已展开得较为充分。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把发明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把创新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扩散与转移、传导机制、绩效评价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产业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十一五"时期是内蒙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将牢牢把握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坚持科学发展,力争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王迴澜 《江苏商论》2008,(5):147-1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为我国今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回顾2005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又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后,学界对于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曾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和设想,有的强调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有的强调要制定和完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法律法规,有的强调要完善政策强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激励机制,有的则强调关键是要深化改革形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经过此后多年的研讨和实践,已逐渐达成共识,即像十八大报告所说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的进程中,应针对省情,把"投资"放在三驾马车之首,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要向优势产业转变,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装备工业企业组织化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是:扭转"原"字号产业出省局面;优化资源配置;重视科技队伍建设;打造和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宏观上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方式其实就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区域完成经济增长、改善经济结构的一种方式。经济结构所体现的其实就是国民经济各构成部分的地位与彼此之间所呈现出来的比重,就宏观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能够分析所有制结构、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而就微观层面上进行分析能够体现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而经济结构调整其实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进而使其实现高级化与合理化,如此就能够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可见经济结构是不是科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鉴于此,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进行分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而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低碳经济相关概念,针对登封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就本市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和看法,以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分析了北京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论证了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北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董昀 《中国市场》2011,(14):105-106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当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在于体制改革的停滞。本文认为,财税、金融、价格和政府体制四个方面的问题导致粗放型发展方式长期存在。只有大力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发展多层次的银行体系、加快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改变GDP至上的政绩考核机制,才能真正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