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2009年经济形势与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集中阐述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中央适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度刺激内需和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企稳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以上。本文分析2010年,尽管经济回升势头较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经济回升基础不稳固,变数较多,关键是要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继而论证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政策取向上应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同时不放弃外需,不失时机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健全市场机制,激活民间力量,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持续健康地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2.
万敏 《商业时代》2022,(2):13-15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需要从布局多极增长格局、推动"商贸流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完善绿色流通空间格局建设等方面加以优化,重点在于形成商贸流通业全产业体系下的低碳减排战略,实现稳健的碳中和发展.只有如此,我国商贸流通业才能更好健康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消费需求得不到适度增长,经济就难以回升,刺激消费是促进当前经济回升的重中之重。一、消费热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目前,消费市场相对疲软的背后,实际上正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一个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结构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消费领域正酝酿着新的消费热点。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一、面对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一揽子计划,较快地扭转了经济下滑势头,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05%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政策调整下2004年经济呈稳中趋降走势受经济内在增长机制增强的影响 ,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3年政府适度微调政策的作用将在2004年中显现。(一)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消费需求明显回升2004年 ,有五大有利因素促使消费需求增长。一是消费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十年前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近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减弱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却远远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正常性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通过对财政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对我国财政超经济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战胜了困难,经济开始企稳回升,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困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在结构调整上必须把握好以下三条:第一,从生产角度看,要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调整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面支撑,其中特别要发挥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作用,而流通行业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第二,从需求角度看,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投资、过去主要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到投资、消费、出口共同发展的方向上来,其中特别要发挥消费的作用,把经济增长转到消费上来;第三,要从依赖经济增长和物质资源投入,调整到依赖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上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其中,前面两个结构调整都与流通业直接相关,都是流通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在国内经济增速放慢、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市场价格涨幅回落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既不同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别于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强调经济增长,还要兼顾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要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着力提高政策前瞻性,根据形势变化及时、灵活、适度调整政策操作:正确把握政策的着力点,保持货币供给的合理增长,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消费文化是消费领域中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一个社会主流的消费文化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选择,而且制约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消费不足.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前一阶段,国家刺激消费的政策失去应有的效力.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对现阶段我国消费文化的特点了解不够、政策的针对性不强造成的.本文试图从我国消费文化变化特征的分析入手,探讨我国消费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冲击情形下,政府要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增长中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在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应采取的着力点主要是:调整税收调节机制,刺激消费需求;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需求;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来拉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The year of 2010 will be a crucial but complicated year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as the country will continue fighting agains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hile maintaining a stable and comparatively fast economic growth and accelerating transformation of growth pattern.  相似文献   

12.
These remarks summarize the economic forecast and budget outlook that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 published in February 2014. The discussion has not been updated to reflect subsequent economic and budget data or subsequent projections by CBO. Under an assumption that current laws governing federal taxes and spending remain in place, CBO projects that real GDP will expand by roughly 3 percent betwee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3 and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4—the largest rise in nearly a decade. Similar annual growth rates are projected through 2017. Nevertheless, CBO estimates that th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have considerable slack for the next few years. To a large degree, the slow recovery of the labor market since the official end of the recession in 2009 reflects slow growth in the demand for goods and services. To a smaller degree, that slow recovery is the result of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stem from the recession and the subsequent weak growth of output but that are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conomy’s current cyclical weakness.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expected to remain above 6.0 percent until late 2016. Moreover,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s projected to move only slowly back toward what it would be without the cyclical weakness in the economy. Beyond 2017, CBO expects that economic growth will be well below the average seen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primarily because of slower growth in the labor force arising from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flation, as measured by the change in the price index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is expected to remain at or below 2.0 percent throughout the next decade. Interest rates on Treasury securities are projected to increase in the next few years as the economy strengthens. The federal budget deficit has fallen sharply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and it is on a path to decline further this year and next year. However, if current laws remain unchanged, the deficit will increase again after a few years because revenues are expected to grow at roughly the same pace as GDP whereas spending is expected to grow more rapidly. Federal debt held by the public is expected to equal 74 percent of GDP at the end of this year and close to 80 percent a decade from now.  相似文献   

13.
在纸币体系中,存在"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等三个重要经济现象。因此,任何相对价格调整(变化)的微观经济行为,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促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纸币体系中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效应,有三种具体形式。对此,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了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需要对症下药,针对这些微观经济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美国经济的增速将放缓,欧元区经济进入相对稳定期,日本经济会在一定程度内反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也将趋缓,世界经济的整体增速将下滑,但不会衰退。在这种大环境下,2012年前4个月我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第二季度将延续减速态势。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尤显重要;物价较快上涨势头虽得到控制,但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小微企业仍然困难,贷款难已转为生产经营规模的缩小。而且,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节能减排等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新要求,将制约粗放型增长;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进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规划陆续出台给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消费水平将保持稳步增长。综合来看,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呈"前低后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物流业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我国物流业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平稳运行,取得多方面进展。具体而言,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放缓,总体运行缓中趋稳;二是物流需求结构持续优化,物流供给结构稳步升级,供需结构加速调整;三是科技应用引领数智化转型,科技赋能物流数智化、平台化;四是新兴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向标准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供应链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现代供应链成为新亮点;五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升级,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助力枢纽经济发展;六是物流业"走出去"空间加大,国际物流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与对外援助执行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七是绿色物流配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可持续物流取得新进展;八是物流政策落地,物流企业获得感增强,从业人员稳定性增强,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物流业平稳增长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物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里,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一要平衡物流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要坚持目标导向,探索新时代物流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三要突出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数量型降成本向效率型降成本转变;四要深化产业联动融合,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转变;五要坚持科技引领和技术驱动,激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六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工程和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七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物流合作与交流;八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地方、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营造政府、企业与协会合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相似文献   

16.
目前,欧美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之后,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增速非常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美国人将失去自己的房屋。欧洲经济衰退的危机和风险也非常严重,前景也比较悲观,且目前欧洲普遍采用财政紧缩政策,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很有可能保持增长,当然为保增长,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文章认为,美国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金融和赤字问题,而是没有增量的需求问题,是严重的失业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危机,恢复经济,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正确处理储蓄及储备之间的关系,让市场更加高效、稳定运行。文章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稳定性将比2011年进一步提升,但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际社会是否有能力对全球货币和经济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革。当今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经济政策、经济秩序来更好地反映经济力量再平衡的过程。新兴市场将在全球治理以及全球机构重组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在创建新的全球经济秩序和推动全球货币与经济体系改革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要在关注全球经济动荡的同时,更多关注全球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船舶工业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人民币升值、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市场出现的急剧变化,全行业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为在新的一年中打好攻坚战、迎接新挑战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2011,(3):96-101,137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9.
裴超 《中国会展》2020,(2):62-69,8
2019年作为开启变革时代的起始年,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同时,2019年也是经济环境受国际政治因素影响最大的一年。大国沙文主义频现端倪,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盛行,各国汇率调整浮动变化较大,技术革命引发的市场形态的转变以及频遭气候环境影响等多重因素,使得全球经济市场环境遭遇到近半个世纪以来前所呆有的巨大挑战。发展的道路该如何走,已经成为摆在各国政府、机构与企业面前一道最难的选择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