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湖风景区水乐洞作为南宋临安众多山洞之首,从 古至今因声景而闻名。基于文献古籍阅读,梳理出水乐洞历 史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探究其在不同身份(寺观园林、公共园 林、私家园林)的背景下,以“洗心”“洗耳”闻名的水乐洞 如何从名地发展到名胜之地;研究佛教思想、文人骚客、诗词 歌赋及西湖历史发展与水乐声景变迁的多重关系,为水乐洞现 状声景保护和修复、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认知与宣传提供 基础依据,同时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保护和修复、现代园林声 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陈伟   《技术经济》2022,(6):91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声景情绪感知的研究是自然保护地声景研究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了不同声源与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主导音与主成分情绪之间的关系。目前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尚无将声景中主导音和情绪感知进行关联。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4段声景的听音实验,共收集有效样本80份。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总结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主导音的可接受度等,继而进一步分析主导音的可接受度与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主导音与主要情绪感知的一致性关系。结论包括:主导音的可接受度与整段声音的情绪感知基本一致;鸟鸣声、流水声与放松的、舒服的等情绪显著正相关;小贩叫卖声、汽车行驶声较容易引起人工的、嘈杂的情绪感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声景控制及保护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园林图咏是以绘画描绘园林景观、附有题跋诗咏予以阐释的传统图册,由唐宋史地杂咏和八景绘画发展而来。园林景观并非古迹,却在文化上与古迹紧密联系,利用古迹进行景观创作,古迹是园林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皇家园林图咏——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分析图咏景名、序言、御制诗及注释文本,对比各景绘图与相关古迹图像,提出了园林图咏阐释古迹的3种方式,即景名源于古迹典故、主题内涵索引古迹、形象布局写仿古迹,阐释了古迹的社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中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期有学者著文提出避暑山庄整体山水格局及部分 景点存在写仿杭州西湖的可能。针对这一说法,对相关文献重 新进行考证和分析,认为相关证据并不充分,避暑山庄在造园 过程可能受到西湖风景一定的影响,但二者的自然条件和景观 面貌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直接的对应模拟关系,不属于严格意 义上的写仿性质。清代帝王在诗文中经常以西湖为参照对象来 品赏山庄风景,但从未明确说明有直接模仿的意图。避暑山庄 湖泊的轮廓远比西湖复杂,水上堤径的走向、岛屿的形态也与 西湖不同,永佑寺塔的兴建与杭州六和塔并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避暑山庄与热河河工息息相关。利用档案资料系统 地考证了清代热河河工舆图“热河城外河山图”的具体绘制时 间与作者,并对于其所绘信息进行了解析。全面识读并分析了 刊刻于1888年的热河河工碑碣——“避暑山庄宫墙及武列河 堤坝各工程碑”“武列河西崖大坝岁修章程碑”。梳理了该河 工舆图、碑碣所记载的河工始末,1884—1888年先后2期的 河工工程是晚清热河河工之最,并对晚清热河河工工程做了评 述。晚清热河河工的考述有助于全面、深刻认识避暑山庄这一 经典园林,也于当代涉水实践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 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 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 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 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 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 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9.
本文继<城市园林的城市功能>一文,探求了声音的元素对于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在阐释中通过对古典园林精神的描述和提炼,抓住"声"的关键,述说"声"的故事,论述"声"的审美,提出了在园林设计中应提前考虑容纳"声"的场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钱塘潮”是举世闻名的壮观“涌潮”。通过文献研读,解析钱塘(杭州)“观潮”活动的赏景化发展,“观”“听”交融的艺术化提炼,“听涛”主题的风景化形塑,以及“浙江观潮”“浙江秋涛”到“六和听涛”的胜景品题确立过程,阐明“钱塘潮”如何由自然现象,逐步演化为名满天下的声景名胜。其承载的中国传统独特风景意识与听赏文化,对整体理解江涛海潮类声景名胜的形塑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为在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改变现状下,如何准确评估“六和听涛”等杭州西湖声景遗产的价值,并形成对应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恒 《技术经济》2020,39(7):99-122,139
物流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本文以"丝路经济带"核心区陕西省城市样本为例,采用d-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测度了陕西省物流非均衡发展态势,并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关中-陕北城市间物流客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发展态势的缓解速度较快,陕北-陕南城市间缓解速度较慢;陕北-陕南城市间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发展态势的缓解速度较快,关中-陕北城市间缓解速度较慢;关中-陕北城市间物流货运通达性非均衡发展态势缓解速度较快,而关中城市群之间的缓解速度较慢;②物流客运通达性非均衡态势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处于不断缩减状态;而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非均衡所产生的抑制效应最强,且缓解陕西省城市物流非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提高;③加快建设围绕"丝路经济带"的陕北、陕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辐射北方和南方的进口出口贸易铁路枢纽中心,并加大出口贸易规模;提高陕西省城市间一级或二级公路建设规模,逐步降低高速路收费费率,才能有效促进陕西省城市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的提升。此外,要注重对服务业业态培养,深化产业链建设,围绕服务业核心产业拓展产业链,有助于提高运输活力,促进物流货运要素集聚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山居玖式”以“行望居游”分类山居的方式引发了“将身体运动与山居空间建立转译关系”的思考。基于此启发及园林调研,将“行望居游”的山居方式与典型的山居基本空间建立转译关系,并以空间图解的方法解析归纳出螺旋式、取景式、山房式、回环式、山梯式、并联式、穿越式、点景式8种典型的复合山居空间模式,旨在以“空间”视角深化对园林的认识,并提供园林设计的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伟琳  林新奇 《技术经济》2019,35(8):119-126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验证了建设性上级反馈对员工组织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并统计分析了两阶段收集到307套上级与员工配对数据。结果表明:建设性上级反馈对员工组织自尊、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组织自尊在建设性上级反馈与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关系间均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建设性上级反馈正向调节员工组织自尊对其促进性建言的积极影响,但在组织自尊与抑制性建言的关系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 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 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 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 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 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 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 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 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