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岳旅游景观系统分析与调整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迪云 《经济地理》2005,25(1):135-138
文章从系统的角度,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对南岳风景区旅游景观进行结构分析和功能评价。并从增强环境意识、培养生态观念、景观保护、空间格局、宏观景观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景观生态问题和景观规划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和建议。期望通过这一实证研究,推进系统学和景观生态学在旅游研究和实践中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河口县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河口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生态旅游景观,其热带性比西双版纳更为原始和典型。本文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其景观形成、分类、特点,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和河口县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在河口建立三大生态旅游区和一个旅游中心城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简述秦岭北麓公路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的背景,接着在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公路生态旅游景观的涵义和构成功能,结合秦岭北麓的旅游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阐述公路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的原则、总体构思。最后,提出对秦岭北麓公路生态旅游景观进一步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罗彩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85-187,195
龙脊梯田景区在旅游场域中的景观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梯田自然景观、农耕文化景观和壮族与瑶族文化景观。游客在景区里不仅感受到梯田美景这一自然景观的视觉冲击,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农耕文化和壮族、瑶族等桂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震撼。然而,旅游部门和地方民众在开发龙脊景区时,更多的强调梯田的自然景观,而较少关注对农耕文化景观和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的挖掘,另外,三种景观表现出自成一体的特点,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借鉴景观基因、历史文化村镇与旅游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相关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式。结果表明:(1)村落景观的保护与留存是旅游发展的基础,适宜的旅游发展又能挖掘村落文化价值,为村落注入经济活力;开展数字化监测预警,一是防止景观被破坏到无法挽回的状态,二是为提高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适宜度。(2)将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对象划分为空间布局、民居景观、公共建筑景观、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等五大类19个小类,并解构为新增空间面积与原有空间总面积比值等45个小项,以旅游经济(资本)引入村落开发旅游为时间节点,基于数字化监测方式能获取景观动态变化数据。(3)对照景观数据变化的指数范围以确定警(示)度,得出传统村落景观变异程度、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融合程度并进行分析处理,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指明方向;持续推动村落文化保护与旅游经济可持续融合发展,是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表现形式出发,从规范设计、优化设计、创造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方法体系的构建阐释;接着就景观建筑设计方法的体系构成进行描述,指出了理性化设计方法、文化性设计方法和综合性设计方法是其三大构成方式;进而对旅游风景区景观建筑设计的时代演变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最后指出设计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去组建新的旅游风景区的景观建筑设计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浙江仙居风景区的景观特征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景观多样性及其与景区的旅游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讨论风景区景观多样性、格局,并作了旅游价值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娇 《经济论坛》2012,(11):47-49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地文类景观资源,类型多样、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地文景观的概念和分类入手,深入分析了内蒙古地文景观分类以及各大类景观的主要特点,并根据内蒙古地文旅游景区的开发现状及特点,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6):223-231
农业农村是新时代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农业景观更是新时代地理学科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早在20世纪中叶欧美学术界就对农业景观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我国对农业景观的广泛研究则始于1980年代。文章沿着"核心理论提炼—关键问题剖析—研究趋势展望"的思路,从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土地科学、管理学、旅游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农业景观演变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着重系统梳理了农业景观的概念内涵,对比分析了农业景观和景观农业概念的异同,并从农业景观分类、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农业景观格局变化的效应、农业景观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等4方面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未来农业景观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即深化山区农业景观塑造及农耕文明传承策略研究、深化国家战略和制度政策对农业景观演化及农耕文明传承的影响机制研究、强化多学科融合研究方法于农业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和注重国情特点兼顾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0.
声生态学将声音视为环境当中的景观,强调人与声音以及环境间的关系。而长期以来,城市旅游研究基本都停留在视觉要素领域,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声景观的优化,可以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景观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声景观具有物理和环境两大类属性,通过以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能够探寻到声级与旅游者感知度的关系,以及声景观环境属性中基调音、标志音、信号音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声生态学的视角对自然与人文声景观的设计及后期声景观的管理、运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城市生态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景观设计是陕蒙沙漠高速公路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结合陕蒙沙漠高速公路沿线的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等环境特征,根据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的要求,注重树种的合理选择与科学配置,兼顾风沙防治和绿化效果,提出了陕蒙沙漠高速公路生态景观设计方案,以期实现公路绿化和区域环境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原生热带雨林景观特征的研究以及中国3个 以植物原生境为展示特色的植物园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的 调查研究,发现景观温室设计上对雨林原生状态景观的表现存 在雨林类型呈现不完全、地域性不足、整体性不明显等问题。 在世界热带雨林各分布区地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温 室热带雨林展示区以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以及印度- 马来雨林群系作为主题。从不同地域主题出发,从地形、土 壤、水体、文化、植物等景观要素的设置上进行景观设计,旨 在展现不同雨林群系的地域特色,为景观温室热带雨林展示区 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14.
乡土文化景观风貌是乡村各类文化因子的综合外在 表现,具有显著原型特征的聚居景观文化因子就是景观基因。 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京市漆桥村为研究对象,借助景观基 因理论分类和识别漆桥村各类文化因子,利用AHP(层次分析 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排序,构建乡土文化景观 风貌的景观基因排序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不同因子在景观风貌 中的重要程度,提取重要的景观基因通过基因植入方法运用到 风貌构建中,为乡土景观风貌营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地域性景观的角度出发,以北京延庆世园会中国馆周边景观的设计思考过程为分析对象,思考地域环境特征对人类生存发展、行为习惯、生活需求、文化传统等形成的影响。其着眼点是中国馆在环境中的整体关系和意向表达,关注景观与建筑的衔接与生长共融问题,探索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人文精神在设计中的主旨选取和意向转化,其目的是通过剖析中国馆景观方案的创作过程,研究如何围绕地域性特征,将设计中的各要素统筹起来,形成有机的、典型的、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丰富的乡村景观,但其价值解读与评估方法还存在不足。文化景观研究以动态整体的视角解读景观价值,评估景观质量,准确把握景观特征和演进规律。欧洲国家的乡村景观研究起步较早,以维持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延续历史文脉特征为重点的景观解读与评估方法有助于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从自然、文化、经济、社会与美学等方面梳理了乡村景观价值及其载体要素,分析了欧洲国家典型的乡村景观评估方法,以期为中国乡村景观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世界的失落使景观设计脱离于现象本身, 社会变迁发展的急剧使景观重心偏离于人的心灵感知。乡村植 物景观作为现代乡村景观中不甚突出的景观要素,为迎合来自 城市的需求而多被设计为人造痕迹明显的景观,在这种“流 行”设计下的乡村景观呈现城市化加重的趋势,逐渐丧失本原 特征。现象还原法的显现为寻回乡村景观和植物景观的本源特 征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运用该方法对乡村植物景观进行分析, 从基础的知觉意向进入纯粹理论的范畴意向,最终用现象学的 态度取代自然态度进入现象学沉思,对乡村植物景观及所处世 界的一切事物进行全部反思,揭示乡村植物景观的存在性和本 质特征,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企业推进绿色转型进程、提升企业绩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企业主动应对内外部因素联动影响的重要性,以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在探讨了企业变革发展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动态环境规制嵌入下的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以及差异化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二者关系中调节效应的作用机理和边界。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情境下,前瞻柔性、响应柔性对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响应柔性的贡献度较高;两者交互效应亦能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表明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预测、反应能力以及将两者协同配合是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措施。一般强度的动态环境规制在前瞻柔性、响应柔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均不起显著的调节效应;高强度动态环境规制仅在响应柔性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表明动态环境下,一般强度的政府规制政策对企业的决策和创新等行为更多的是无显著影响,充分尊重其自主发展;同时政府要根据环境变化,合理控制环境规制实施强度,谨防给企业应对环境冲击造成额外的负担。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加强多重柔性机制建设的力度和政府注重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作用的策略,最终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能够定量评估、优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 于虚拟现实技术,改进传统的BIB-LCJ法和SD法,采用主成 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筛选出植物群落丰富度、色彩对比度、季相 特征、植物配置模式、植被多样性和林冠线变化6项显著视觉 特征要素,形成一种基于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技术的植物景观规 划设计方案评价与修正方法。并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植物景观 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对方案视觉质量进行评价,实验过程证明 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