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巴渝地区开展过诸多园林营建活动,其发展过程不仅因应地域自然环境,还映射着各历史演进阶段的人文情境,是地域重要的遗产资源。然而,除现有遗存外,散见于方志文献中的巴渝园林信息缺乏系统性整理。综合文献稽考、田野考察与空间图示方法,对巴渝地区园林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划为萌芽起步(先秦秦汉)、缓慢发展(魏晋南北朝)、多元积累(隋唐)、兴盛而衰(宋元)、融会新盛(明清)5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园林的类型、分布,探讨了其风格流变及原因,以期形成整体认知,为深入理解巴渝古代园林赓续本相与深化推动地域园林遗产整体保护提供基础参照。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背景环境(setting)相关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的研究,总结了背景环境的定义、内容以及要素识别的方法和流程。通过背景环境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城市古典园林的定义、特征分析,总结出城市古典园林和背景环境的4种关联方式。应用前期总结的方法,对具体案例——罨画池及其环境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调查剖析、价值评估以及背景环境要素识别、解析。关注罨画池作为驿站、衙署园林、文庙、祠庙多位一体的历史文化背景,立足于当前遗产与环境构成要素的现状,挖掘出遗产价值,借价值与载体的关联,层层推进识别出5种背景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时德生 《经济师》2013,(10):66-67,69
英美发达国家的女性教育在促进女性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其中英美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的纠偏措施和女性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别觉醒对我国女性高等职业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师生性别动力学理论对基于因材施教的因性施教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对我国高职女性人才培养途径研究和实践方略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空间中,光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景观要素成为园林空间营造与表现的手段,使园林空间更富于美感,更具层次感。基于“光景”的概念,以古典巴蜀园林为例,分析自然光影在园林空间中的3个作用,即界定空间领域、引导空间秩序、营造空间氛围;并从遮光、透光、反光、折光、聚光和剪影等方面研究光景设计手法,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光景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园外园”一期两山片区处于皇家园林群中,其田园景观的营造既要有皇家——御苑的特征,更要体现农耕文化的田园意趣。全园种植设计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参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常用植物,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桧柏(Sabina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杏(Prunus vulgaris)、水稻(Oryza sativa)等,来营造御苑、田园景观。御苑的体现主要通过主题景观如“幽林晚钟”“御道夕峰”等,配植如高杆型油松、蜡梅等观赏价值高且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以景达意”。农耕文化区,以大面积的稻田景观突出主题,结合乡土植物的自然配植,体现田园景观的生境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异较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女性自身柔弱、社会制度规定比较笼统、社会习俗重男轻女等文化因素,只有加强女性自立意识、建立规范的保护女性教育发展的投资体制、敢于打破旧的习俗文化体系,才能改变当前女性教育投资现状。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园林是有生命的.是寄托主人精神的理想之地,园林设计元素是延续园林生命的载体.设计元素艺术是造园中最重要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提纲携领式的艺术创意.布局的成功与否,是造出的园林美与不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园林是有生命的,是寄托主人精神的理想之地,园林设计元素是延续园林生命的载体.设计元素艺术是造园中最重要的,整体布局是一种提纲携领式的艺术创意.布局的成功与否,是造出的园林美与不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 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 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 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 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 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 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 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 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 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 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 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江南私家园林的研究领域中,描绘园林的平面测绘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精度,为获得更为精确和真实的平面测绘图,尝试以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之一的拙政园为例,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正射影像图,并收集不同历史文献中的拙政园平面图,提取其中水体、山石、建筑及植物4种园林要素,用周长、面积、形状指数等指标进行测绘精度分析,来探讨成图精度的差异以及误差来源,讨论该技术在古典园林测绘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以期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7—18世纪的“中国风”促进了中国园林形象在欧洲的传播,并见证了中西园林的跨文化交流。互为“异域”的中西文化与历史语境的影响,造成了欧洲人观看中国园林时差异的目光。通过还原此时商业与宗教传播路径中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变革背景下,中国园林形象呈现与再现的特点,辨析其背后的主客观动机,分析欧洲视野下中国园林形象衍变历程,从而揭示中英自然式园林的“貌合神离”之下蕴含的中西方在自然观念与审美上的本质差异,以及误读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苏伟琳  林新奇 《技术经济》2019,35(8):119-126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并验证了建设性上级反馈对员工组织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并统计分析了两阶段收集到307套上级与员工配对数据。结果表明:建设性上级反馈对员工组织自尊、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组织自尊在建设性上级反馈与员工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关系间均表现出部分中介作用;建设性上级反馈正向调节员工组织自尊对其促进性建言的积极影响,但在组织自尊与抑制性建言的关系之间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仕女图始于唐代,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古典艺术趣味和审美模式,研究庭园仕女图对于揭示女性庭园空间的美学特质较为重要。以筛选的庭园仕女图为材料,考察庭园仕女图中植物和石类所呈现的微小空间的显著的美学特点,以此了解古代画家笔下庭园中石类与植物的美学样式,以进一步阐释和揭示古典庭园美学的本质样貌和内涵,为传统历史庭园的保护以及现代庭园的设计传统的传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在自然境域中开展学习自然知识、建立自然情感、爱护自然行动力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和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很好补充。基于当今自然教育中商业运营机构多、受教距离远、受众范围小的问题,分析了社区花园作为自然教育载体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提出了社区花园景观化、多元化、共治化和可持续性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策略。以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为例,展示了其作为校园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贯穿于教学科研、科普互动、设计创新及施工运维中的自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组设立之前,已经有 一些学校进行了长期的课程建设,国立中央大学在农科和工科 中都开设了造园相关课程。通过梳理国立中央大学园艺、森林 和建筑工程科(系)中庭园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设置原因及 授课教师,分析造园相关的科研、实践及其对风景园林学科发 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立中央大学造园相关课程主要由园艺系 发展而来,建筑系可选修,课程均有相应实习,由吴耕民、陆 费执、范赉、李驹、陈植、曾勉、毛宗良、刘敦桢、刘福泰、 章守玉等留学归国的骨干教师开设。师生们不仅将其教学体系 推广至全国,也进行了一些造园实践和研究,为中国风景园林 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PlanT”康复花园的场所设计及志愿者参与性活 动设计为疗愈方法,通过循证实验设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 价健康增益。研究结果表明:其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志愿者有不 同的健康增益效果。26.67%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后,曾由偏 颇体质转为平和体质,其中有16.67%转为平和体质并持续到 活动结束。活动结束时,在各体质的亚量表中,志愿者平和质 得分显著高于活动前,8种偏颇体质得分整体均有下降,其中5 种与活动前得分有极显著差异,2种有显著差异。调查问卷结果 表明:志愿者主观认为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健康有明显增益 作用。选择9月采集中医体质量表数据,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 对比,得到实验组转为平和质的人数较对照组高14%,实验组 中有2种体质在活动前后的亚量表分数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均无 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康复花园参与性设计对本案例45~70岁 人群的健康增益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