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郡斋”作为州郡衙署内长官住宅,多附有园林绿化。唐代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生成于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充满文气的大背景下。以唐郡斋诗及后代方志为资料来源,对唐贞元四年(788年)后浙西、浙东观察使所辖13州郡斋园林的选址和景观要素进行考据。根据选址地形,将其分为山岳型和平原型2类:山岳型郡斋园林随山势高下,呈现出山林野趣的景观风貌;平原型郡斋园林追求在城市中营造闲适幽静的所在。最后通过对苏州郡斋园林进行考据,进一步充实对平原型郡斋园林的认知。唐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的景观风貌持续影响着后世的江南治所园林。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有关原理与方法,从小城镇园林景观构成要素——“斑块一廊道一基质”入手,剖析了小城镇园林景观结构与功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种基本园林景观布局形式,以期指导小城镇园林规划。同时,结合沙流河镇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该镇环形园林景观布局格式以及实现这一布局的树种配置。 相似文献
5.
意境作为中国园林的最高审美范畴,在寺庙园林中显得也最为玄奥幽深.通过对风穴寺的题咏诗的分析,从自然人文之境、画境、妙禅境三个方面对风穴寺园林意境的经营进行探讨,提炼出风穴寺的意境特点. 相似文献
6.
7.
8.
明末兴化府莆田县进士彭汝楠之私园“岸圃”为当
时闽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是“文献名邦”莆田在造园史
上的骄人成就。此园在营造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
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此
园的营造艺术研究成果。通过研读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
记、《岸圃十二首》及莆田古地图等史料,采用图景互证、
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的方法考证园林整体方位,推敲园林空
间结构,辨析园景细节,作出园林平面复原图。以此为基
础,进一步对岸圃的选址、造园过程、园林布局等方面的营
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明末福建园林
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林园是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模式。在对琵琶寺生态农林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构建景观资源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园区景观资源等级,结果表明琵琶寺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为一般,尚处于待开发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开发价值,最后提出了琵琶寺生态农林园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潭柘寺、八大处、大觉寺和红螺寺为例,使用Python语言和R语言对4处园林寺庙的10 785条游人网络点评进行分析,通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情感分析和主题模型方法揭示此类寺庙景观在当今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公众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当代公众对园林寺庙景观的体验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研对相关游客的景观体验进行定量评价,并用重要性-绩效分析剖析各评价指标的优势与不足,以此从风景园林学角度揭示园林寺庙的当代保护与利用现状,为今后相关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佛寺园林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传统佛寺园林研究适逢当时学术转型及其史学流变思潮,相关态势与其时学科分化及研究方法之转变并行不悖,值得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发展脉络。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间分期入手梳理佛寺园林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发现:70年代末以前寺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尚有佛教园林研究专门化倾向,主要领域集中于建筑史学和造园学;70年代末至今的佛寺园林研究主要呈现佛道一体的园林叙述语境,但仍有学者以佛教为叙述逻辑进行园林研究且数量逐渐增多,该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更为多元,为未来宗教主导下的寺园专门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意欲从学术与史学流变角度寻找佛寺园林的研究脉络、发展路径与热点方向,对寺园研究成果、经验进行一定的评析与体认,以期理清研究思路,不足之处请诸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13.
《植物园设计标准》是一部关于植物园设计的国家级技术标准,其制定对完善中国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保证植物园设计质量,全面发挥植物园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编写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如当今我国植物园的定义、展览温室的设置是否应该进行硬性要求、如何合理规定植物园的用地比例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对《植物园设计标准》的逐步完善起到一定作用,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范标准编写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