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决定了英汉习语翻译及其具体翻译原则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寺园林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20世纪以来传统佛寺园林研究适逢当时学术转型及其史学流变思潮,相关态势与其时学科分化及研究方法之转变并行不悖,值得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发展脉络。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间分期入手梳理佛寺园林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发现:70年代末以前寺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尚有佛教园林研究专门化倾向,主要领域集中于建筑史学和造园学;70年代末至今的佛寺园林研究主要呈现佛道一体的园林叙述语境,但仍有学者以佛教为叙述逻辑进行园林研究且数量逐渐增多,该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更为多元,为未来宗教主导下的寺园专门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意欲从学术与史学流变角度寻找佛寺园林的研究脉络、发展路径与热点方向,对寺园研究成果、经验进行一定的评析与体认,以期理清研究思路,不足之处请诸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分析发展史上,价值与分配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不论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传统,还是专注于技术分析的新古典供求传统,不同派别都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新古典理论一系列逻辑悖论产生的原因,正是在于其完全回避了特定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经济关系所致;相反,古典和马克思经济学则强调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以剩余概念来表述资本与劳动对立关系的经济本质。从而表明,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剩余经济传统的分析方法,才能够得出对现实问题更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园林已经开始形成理论的雏形--大园林理论.但这一新兴园林理论基础还很薄弱,需要我们加以呵护、归纳、总结和研究,使它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以指导我国现代园林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笔者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系列实证考察的典型案例之一。研究从"重写学术史"的学术潮流入手,阐论经济学术史探索与"话语体系"创新的关联,分析进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已经具备的五大关键性基础。进而,实证考察典型案例《中国经济学史纲》五个方面的学术特色与学理价值,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探索中引航导向的重要贡献。最后,将历史视镜拉得更远些,从两个视角追溯中国源远流长的"经世济民"之学,及其汇聚成为"话语体系"充足养分的史实。希冀依循中国经济学术史脉络,勾勒出一条探索和丰富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已经逐步引入企业决策、业绩考核与评价等的领域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它不仅促进企业的管理升级,更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得到提升。企业综合性的一个管理工具就是价值管理,一方面它使价值创造的观念深入到了公司的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心目中,另一方面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通过价值管理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另外,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更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成本的控制,更无法为企业提升核心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与现代成本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企业价值管理的角度来制定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改善成本的目的,尽最大程度的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又对企业价值管理的含义、目标、意义、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传统物流体系已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技术的驱动下,传统物流快速向智慧物流升级。智慧物流体系的构建旨在改变物流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状态,促使各参与主体共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价值共创理论,以我国最大的智慧物流平台传化网为研究对象,从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主张、基于强化平台竞争的资源整合能力、营造良性物流生态体系的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智慧物流的生态体系协同机制进行剖析,并构建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模型。对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智慧物流供应链相关研究具有理论贡献,同时,对物流行业持续改善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皇家园林已成为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文化生活 空间,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然而,目前对于皇家园林社会价 值的内涵界定不一,且缺乏定量研究。对此,界定了皇家园林 社会价值的概念,基于皇家园林与人的互动关系剖析社会价值 形成机制,得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包含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教 育、审美价值、社会道德培养、健康价值、安全价值六大部 分,进而运用分析法和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皇家园林社会价值 评价体系,并以颐和园等10座北京皇家园林为例进行量化实 践,通过比较分析量化结果,明确各皇家园林在发挥社会效益 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江南园林的探究,而对皇家园林声景的分析则相对较少。避暑山庄作为皇家园林之典范,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值得人们探讨与研究。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避暑山庄声景的营造,发现其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并根据其声景现状,提出保护与修复建议,以为避暑山庄声景修缮与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观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以中西传统园林作为出发点,从文化角度系统地对中西园林与中西传统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得出了两者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特点与联系,即: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反映的是传统中国人"务虚"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西方园林和现代景观设计反映的是西方人"务实"的审美意识和居住理想,两者都是东西方民族文化的产物,这种特定民族审美观和居住现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罗志田 《开放时代》2003,19(5):140-146
思想史研究,不仅要认真研读经典文本的内容,还要注重文本所在的语境以及文本和语境的互动,更要具体考察文本在其时代语境中起了什么作用及其怎样起作用。后者可以揭示一些仅仅研读经典文本之“哲学思想”未必能够获得的消息,这些消息反过来又有助于理解经典文本所反映的时代“思想”。经过这样的考察,我们对于文本意谓的领悟或许会比单纯研读文本更进一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与EVA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与经济附加值(EVA)指标进行了整合研究。分析比较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EVA在整合前后的不同评价结果,发现EVA对于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它与传统评价体系整合之后能更好地反映出市场对于公司的价值评价,也能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经济价值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在中国依托革命化与国家化的历史而建构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传统",推动了民间文化在革命、社会运动语境下的改造、重构与复兴。进入21世纪,国家从文化行政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既为隐藏在乡野边陲的各种民俗提供了合法化生存的契机,也为国家化、革命化的文化形式提供了追根溯源的理由。笔者试图将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探讨民间文化是如何被革命和国家话语所解构、重建,进而形成社会主义语境下的新文化传统,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身份进入国家话语体系。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传统在话语体系上的结合,以及由外而内、自上而下的文化实践,系统呈现出意识形态、文化行政对社会文化的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的城市私家园林不同,杭州西湖湖上园林一直在一个更为复杂和动态的城湖大环境中发展与演化。民国初年“西湖入城”,使城湖空间不再隔绝,也加剧了园林、风景、城市互为影响、互为转化,最终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以郭庄及西泠印社2个具有代表性的湖上园林为分析对象,通过辨析园林中建筑与空间的变化,以及相应的公共游览与使用方式变迁,试图阐明当一个复杂的依托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中的园林是如何适应、演化及转变,而这一变化又是如何在园林空间格局、园林中心空间及园林空间的公共性使用3个层面来得以具体体现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西湖湖上园林也逐渐摆脱单一的园林身份,发展为园林、公共风景与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这最终造就了西湖湖上园林不同于其他江南传统园林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以20世纪70年代的评法批儒运动为中心,重探儒法关系在共产革命的历史脉络中的呈现形式,从特定的政治语境和政治决断的需求出发,考察运动的参与者们如何把握儒家和法家的知识传统,特别是如何尽可能地去唤起这些特定知识传统的政治潜能。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参与者们并不是无条件地、孤立地肯定法家,而是在儒法对立的动态架构中来把握法家的。在儒法两大传统之外,参与者们还特别梳理了人民的实践活动这个更大的传统,并将人民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新生事物"这一目标关联在一起。所有这些做法,或将对我们观察今天的各种传统复兴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的层面上,更应走向现实的生活。在分析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相关观点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企业价值是企业作为一种客体对作为主体的社会和企业自身需要的满足关系,是企业对社会和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企业价值实现是企业价值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及其产品对社会和企业自身需要的实际满足,是客体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换,其具有能动性、主动性、超越性等主体性特征和通过创造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间接性的特点,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息技术能力架构的企业新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当前动态环境下,对企业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热点问题,结合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对信息技术价值的传统认识与目前的研究现状,探索性的提出了信息技术能力架构体系,指出当代企业不要仅仅以信息化建设和改造作为发展目标,或仅仅只是去完成一些信息系统的投资和建设,而更为关键的是构建以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能力,人机综合资源能力和信息技术挖掘能力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架构体系,并以此体系来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新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园林图咏是以绘画描绘园林景观、附有题跋诗咏予 以阐释的传统图册,由唐宋史地杂咏和八景绘画发展而来。园 林景观并非古迹,却在文化上与古迹紧密联系,利用古迹进行 景观创作,古迹是园林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以具有代表性的 清代皇家园林图咏——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图咏为例,分析图咏 景名、序言、御制诗及注释文本,对比各景绘图与相关古迹图 像,提出了园林图咏阐释古迹的3种方式,即景名源于古迹典 故、主题内涵索引古迹、形象布局写仿古迹,阐释了古迹的社 会价值以及文物价值中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