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标的测算拟合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相关程度,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和互动关系,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的转型战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存在天然的互动关系。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已经形成相契合的体系模式。从发展前景看,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趋同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但在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如何解释公司治理与财务信息舞弊之间的关系,并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发展的互动机制、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VAR模型,通过Granger非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经验分析了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的互动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主要制约因素是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法律地位不明确,市场流动性差,市场结构不合理,缺乏转板机制.本文提出了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市场定位,通过制度创新提升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功能,增强小微企业的自生能力等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与小微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小微企业群集智能集中表现为企业群体网络结构优化和创新绩效提升。以创新型小微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群体的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关系广度、网络关系稳定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群集智能的学习特性、边界最大化特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群集智能的抗扰动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较弱的正向影响,而环境不确定性对前两者的显著正向影响存在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对后者较弱的正向影响则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群集智能视角下创新型小微企业通过集聚式发展提升创新绩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201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爬取“互动易”和“e互动”中有关现金分红的文本信息,探究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以及董秘个人特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网络信息互动质量提高了企业现金分红意愿、分红水平以及分红平稳性。(2)董秘勤勉促进了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提升;而董秘持股抑制了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现金流较少、两权分离度较低、股权较分散以及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中,网络信息互动质量对现金分红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雯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8-59,79
发展产业集聚区及构建与其配套的生活社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因素。鉴于此,剖析了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在实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需要处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延伸产业链条与完善产业配套、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创新硬环境和提升软实力、产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就更好实现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卿陶 《经济学报》2023,(1):15-46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知识产权保护和集聚溢出效应的企业创新模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交互效应,理论分析发现:不同集聚类型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差异,多样化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并且两种集聚类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都呈现倒U型关系;从交互作用看,知识产权保护会对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产生调节效应,当集聚的技术溢出包含较多模仿侵权和抄袭行为时,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会降低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采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检验发现: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多样化集聚会促进企业创新,而专业化集聚会抑制企业创新;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对多样化集聚存在负向的调节效应,而对专业化集聚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三是异质性考察发现,集聚更有利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四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多样化集聚能够通过技术传播和技术合作实现技术溢出,并且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收益,而专业化集聚的这两种技术溢出途径都不显著,同时会降低企业创新收益;五是从创新质量角度看,多样化集聚会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而专业化集聚会降低企业的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能够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和产业空间布局的协调上对促进企...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能否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微观基础.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步法选择模型,探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下的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产出规模、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差异化影响.不区分产业集聚形成背景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产出规模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与企业创新积极性之间呈显著U型关系.区分产业集聚形成背景的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干预下的产业集聚会降低企业创新产出规模,但没有显著降低企业创新积极性,而市场机制下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产出规模之间呈显著倒U型关系,与企业创新积极性之间呈显著U型关系.此外,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不同技术密集型企业下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多样化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9.
广西“人才小高地”:人才集聚与自主创新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集聚的程度、自主创新能力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累积循环的关系。在落后地区,三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使其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广西在“人才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初步探索出一种人才集聚与企业自主创新互动模式。广西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其特点是:(1)其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使人才集聚与自主创新之间的互动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2)人才和创新项目是紧密结合的,形成了结构稳定、高度互补的“碱基对”;(5)在人才集聚与企业自主创新的互动过程中,“解旋”和“复制”不是自发的,“遗传”过程受到有效的控制。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在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人才小高地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互动关系研究的不足,引入关系强度概念,探讨了在创新网络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嵌入关系强度、组织学习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嵌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关系强度(包括强关系和弱关系)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强关系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绩效有明显促进作用,弱关系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绩效有明显促进作用,组织学习能力在关系强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问题是基于不健康的人地关系所导致的,人口膨胀、城市扩张和资源性产业过度是导致城市生态问题的具体动力。城市生态修复是对城市生态关系的修复,通过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诊断生态问题形成的关键关系和根本动因,通过积极有限的干预,协调自然过程的相关变量,建立自然过程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框架和路径,让自然做工。以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为例,探索建立以山地绿量为关键调节变量,通过绿量的快速提升修复冷岛效应、水源涵养效应、坡地风效应、建立“水绿共举,复绿养水,水绿孕城”的系统理念,实现城市系统整体格局修复、山地修复、水体与水系统修复、城市森林与绿地修复和棕地的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在历史上对水系的利用和改造反映了中国传统营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智慧。其依靠自然不断利用、拓展、发掘新水源,依靠人工持续利用、维护、控制地表水系,注重多功能用水与城市水景融合,尊重历史水系的综合再利用,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实践的结晶。为了合理借鉴、保护和发展这些生态智慧,通过对北京中心地区高分辨率和高清晰遥感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地表水系解译、水系服务廊道空间量化和恢复情景对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恢复玉河正义路段对水系服务廊道提升效率最高;前三门护城河、西护城河、龙须沟和东护城河潜在的水系服务廊道将会为北京中心地区带来较为完整的地表水系服务覆盖系统。传统营城生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北京历史水系进行保护、恢复、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载体,更可以为城市文脉修复提供水系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 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 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 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 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 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 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 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 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何建洪  陈颖  李林 《技术经济》2020,39(7):43-53
从影响我国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内生性要素出发,分析了其当前战略中市场导向性和技术导向性与国际化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从资源角度探讨了企业创新能力禀赋的中介传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以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目录中建有海外研发机构的25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泊松回归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存在显著国际化研发战略意图的我国企业来说,其当前战略的市场导向性对国际化研发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战略的技术导向性对国际化研发具有显著的激发作用;创新能力禀赋对国际化研发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在战略的技术导向性影响国际化研发过程中具有部分中介传导作用。因此,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树立创新为本的战略导向,构建创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文化传承,强化创新资源和能力的持续积累是我国企业推进国际化研发战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总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的基础上,以海南岛为例开展了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恢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相关活动总和;(2)海南岛局部仍存在生态空间受挤占、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退化问题,亟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议按照"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推进海南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核"即中南部山区热带雨林核心区,"三区"即万泉河流域、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下游三个陆域生态修复区及其关联的近岸海域海岛海岸。  相似文献   

17.
马越 《技术经济》2019,35(10):89
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资源、景观资源和市民活动的重点区域。以广东佛山东平河为例,首先对场地中水利建设对变水位下河滩、堤岸、植被的影响做了分析,并针对洪水、潮汐的不同影响程度采取了相应的分级设计模型构想。在实践中,根据不同水位情况,运用低洼高筑、水道疏浚、植被恢复等多种方式,通过工程、生态、景观的手段恢复了滨水自然生境,营造了活跃的公共空间,实现了水利堤岸改造、生态修复、景观营造的有机结合,让陆地和水域自然衔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人类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智慧概念得到了人居环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生态智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科学支撑、研究范畴和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回顾“生态智慧”概念的发展,发现其与环境运动和可持续性科学联系紧密。通过文献计量与分析,验证了以人居环境学科为主体的生态智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但存在与现代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生态智慧迭代演进的概念框架和挖掘传统生态智慧、完善地域性生态技术合集、开展设计实践、建立生态智慧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参与生态美学教育5个风景园林师可以促进生态智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生态智慧的研究发展,指出本次有关城市 八景生态智慧的研究具有开拓性价值。界定了江汉平原的范 围,整理出该平原32个府州县清代方志八景的272景目清 单。以清代方志八景记载为依据,阐述了城市八景是集体智 慧的结晶,经过长期的公共智慧淘选,并富含国家治理智慧 等丰富内涵。围绕城市八景格局的时空周正、法无定法、彰 显风土三方面,论述了其生态服务功能均好、高度的公共性 为全民接纳并推广普及,“内聚外控”格局体现了生态适 应,并成为地方风土象征等生态智慧内涵。提出城市八景是 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中国贡献, 是我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中生态大智慧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20.
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广州市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通过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不同侧重,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与CLUE-S模型对广州市2025年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1)与现状相比,兼顾两者效益情景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最为合理:效益提升最为协调分别为9.35%、9.58%,不同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适中;(2)广州市对生态、经济效益的不同侧重主要导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较大,未来规划应注重这三种地类的合理规划;(3)多目标规划与CLUE-S模型的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广州市多情景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拟。研究结果对广州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