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蓬勃开展,但海洋类国家公园建设十分滞后,且学界关于海洋类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从海湾型和海岛型2个角度选取美国比斯坎湾、海峡群岛和澳大利亚大堡礁3个海洋类国家公园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总结其政策法律背景、遴选标准、规划体系、运营管理、环境监测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并从规划法规、概念普及、选址布局和交通联系4个方面对我国海洋类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7年随着《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出台,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然而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且生态环境脆弱,正在建立的国家公园极易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且我国关于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较少。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较为完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有较为深入的探索。通过文献调研和比较分析法,以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和亚利桑那州大峡谷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与经验,并从气候监测、国家公园管理、适应性规划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公园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建议,使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家公园至今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成熟的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日本国家公园属于IUCN(自然保护区管理分类)中的第Ⅱ类国家公园和第Ⅴ类地景/海景保护区;2)在选入国家公园的适宜性与可行性标准方面,日本对国家公园分为陆域和海域2种类型,并分别制定选定标准。从日本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出发,揭示其入选标准的实践现状,为现阶段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探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 护地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敏 感区域,但中国目前的研究和实践均还较薄弱,亟须借鉴域外 经验。系统梳理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中,气候变化对自然、文 化和社区的影响,概述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气候变化应对 行动,指出情景规划是重要的气候变化应对工具。总结了美 国国家公园在气候变化中开展情景规划的流程,提炼其规划特 征,并以魔鬼塔国家纪念区为案例,详析其情景规划实践过 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国家公园及体制试点区可能面临 的气候变化风险,对比了情景规划与传统规划的区别,明确目 前推广条件的欠缺,指出应逐步推广情景规划,并从实现科研 储备、奠定实践基础、建立规划体系三方面提出可能的路径, 对中国开展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具 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正在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搜集、分析全球35个代表性国家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世界自然保护地类型体系的一些共同特点,如类型划分标准各异、类型总量差距巨大、跨区域大尺度的保护地,以及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特色保护地等,提出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本原则,即“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弘扬民族文化”,并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用,更好地完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自然区域保护重视程度的提 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与研究被提上 日程。目前,国家公园的申报设立条件、划定准确边界和内 部功能分区的标准尚在探索中。为实现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 系统整体保护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需寻求一个系统的语言 来识别、描述和评估区域内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特征。以青 海湖流域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 套适用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尝试对青海湖流 域的特征要素进行识别、绘制、分类和描述,以及价值评估。 最后阐述了景观特征识别和价值评估结果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 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家公园的申报、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影响评价对国家公园设立产生的社会影响 与社会效益等,进行预先识别、分析、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社会评 价调研,构建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 定性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国 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风险等进行评价。研 究发现:1)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呈正相关关 系;2)社会影响广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有利于区域经 济和生态的协同发展;4)整体风险程度一般,通过科学管理 和严格管控可有效规避或防范;5)通过制定社会管理方案, 可增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因此,认 为: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符合中国国情和国家公园发展 实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公园立法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这让国家公园的建设首次进入了中国最高层面的政策话语中。国家公园应如何发展规划?建设国家公园应具备什么条件、采用哪种管理体制?这些问题都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但国家公园在我们国家是新生事物,在讨论以上这些问题前应该先明确国家公园的法律地位,建立系统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0.
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建设的过程 中面临着人和地2个突出的约束。为了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和谐 人地关系的实现,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 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构成和主要人地矛盾的类型,根据协 同学中的探索图法求解影响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序参量, 发现人地关系的优化机会,将相关结论运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 社区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社区生计为切入点,尝试通过 化解生计困境、提升生计水平来优化人地关系,促进参与协作 式“公园-社区”关系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 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国时期传统城市中“新兴都市”的代表,南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一段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高峰。在回顾该时期南昌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考证、解读并评价南昌市公园绿地的规划和实践,总结该阶段南昌公园绿地规划建设特点及对于当代的启示,主要表现在:贴近城市现实需求,勇于借鉴先进经验;扎根城市山水骨架,营造地域风貌特色;尊重民族文化情感,保护城市历史文脉;规、建、管有机结合,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建设中地方政府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使该时期南昌市公园绿地发展中体现出务实性、前瞻性、科学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对于指导当前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特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具有完备成熟的规划设 计方案和理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环 境教育建设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从环境教育的规 划与管理2个层面剖析美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针 对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教育主题分类、多样的环境教育及解说的 方案、便捷的学习资源获取渠道、公众参与度和完成度较高的 志愿者计划和合作组织、发展完备的环境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 归纳和总结,并以红杉树国家公园环境教育规划设计为例进行 实例分析,结合中国国家公园环境教育机制最为欠缺和需要提 高的协调性、联系度、全民公益性、互动性、增益性和契合 度等多角度深入挖掘,总结出中国构建国家公园体制中不容忽 视、不可或缺的启示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2010-2016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校研发人员集聚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省域高校研发人员区位熵来衡量其集聚水平;综合考量高校科技项目和经费、科技成果及技术转让、科技获奖等方面,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协调发展系数和Sperp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高校研发人员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研发人员集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存在不平衡性,集聚程度高的省份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省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具有一致性,呈现“东高西低”态势;高校研发人员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相关关系,但协调性总体偏低,研发人员集聚滞后和科技创新能力滞后的情况均存在,总体上看协调发展关系呈现下降趋势。在新的历史阶段应保障高校研发人员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合理有序的流动,加强区域高校合作,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环境。研究为促进高校研发人员集聚与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 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 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 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 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 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 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 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 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 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 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 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 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 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设 施。在参与国家《城市绿地规划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通过 对159个中国城市(含港澳台地区)主要公园类型发展现状的大 样本数据分析,提炼相关的城市公园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包 括公园绿地的面积规模、绿地率和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我 国城市综合公园的建设规模多为10~50hm2,社区公园多为 0.1~5hm2;综合公园的绿地率平均值为75%左右,社区公园 绿地率平均值为65%左右。综合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休闲游 憩、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4项基本功能,兼容园务管理、演艺 娱乐与商业服务等配套功能。社区公园需具备儿童游戏和休闲 游憩2项基本功能,兼容运动康体和文化科普等辅助功能。合 理地确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指标,有利于我国城市绿地规划 理论与实践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国外国家海洋公园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恒  李悦铮  邢娟娟 《经济地理》2011,31(4):673-679
基于近10多年来国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回顾,对建立国家海洋公园的目的与意义,公园在生态环境、渔业及旅游发展等方面对区域产生的影响,公园的选址与规划、经营与管理、相关利益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评价,并提出我国国家海洋公园的建设设想,包括普及基本概念、完善法律法规、合理规划建设、科学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既是生态环境实地保护的重要 保障,也是满足社区发展、访客游憩服务管理等人类利用需求 的重要手段,对于协调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 尚处起步阶段的现状,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对比美国、澳大利 亚、新西兰、日本、乌干达、英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特征, 提出我国国家公园管护员制度建设的6项建议:明确原则定 位、坚持文化认同、优化管理体系、注重能力提升、建设执法 队伍、强化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类城市绿地公园的 规划建设。对城市公园系统综合质量的科学评价关系着城市开 放空间品质的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水平的进步。以ParkScore指数为例,对美国城市公园综合 评价系统的建设过程、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进行系统介绍和特 征评述,总结分析其在城市规划实践和研究中的应用,提出我 国应完善城市空间数据库建设、引入以人为本的评价指标和加 强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有效性等建议措施,旨在为我国城市公 园综合评价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