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存量绿地更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的概念,探索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间的学科关联,进而剖析城市触媒效应工作原理的运行机制,探讨微空间作为触媒元素激发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并产生“链式反应”,促成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借助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竞赛实例,以口袋公园作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结合“触媒元素的选取”“激活和完善触媒”“引导触媒效应”3个触媒理论步骤展开讨论,例证城市微空间更新触媒理论的实践应用,以期达到全面意义上的城市活力更新。  相似文献   

2.
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取决于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方法的选取,而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方法的选取又密切关系到乡镇向城市的转化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成熟、城市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作用下,有关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方法的要求成为了相关行业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以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城乡结合带及其基本特征分析、国外有关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国外城乡结合带规划设计方法应用于我国的可行性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其在加速乡镇向城市转化、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冰  姚臻  张华   《技术经济》2020,(8):58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经验,探讨在城乡边缘地带开展“全生命周期参与式”乡村振兴的思路,以及在项目初期用景观引导规划设计、促进“自然、乡村、城市”融合发展的策略。以苏州浒墅关镇的3个村落为例,阐述了运用该设计理念指导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的实践做法,展示了对乡村风貌实施活态保护的技术路径。以景观引导乡村振兴规划设计能有效反映田园乡村的地缘特色,同时通过激发村民作为乡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以过程为导向的乡村弹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慧莹 《经济师》2012,(4):39-40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党员先进性的实际出发,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创先争优活动,能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可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可持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王琼 《数字经济》2023,(Z1):60-63
<正>在数字政府的建设中,通过平台打破信息传递壁垒,充分连接政府和居民,是迈向社会治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一步。本文以腾讯服务各地政府打造信息平台为案例,总结数字技术降低行政成本,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升级的经验。数字政府,利企便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逐步摸索实践,再到如今构建一体化政务平台,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向纵深发展,极大促进了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和居民办事便利化。  相似文献   

6.
何天怡 《经济师》2023,(2):47-4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文章基于陕西省佳县的实地调研,以红枣富民产业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激发内在活力和融合外部资源两各方面对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模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当前新内生乡村产业振兴改善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葛珊  宣朝庆 《开放时代》2023,(2):109-125+8
乡村基层卫生组织是现代卫生资源向乡村社会下沉的重要载体,建设有效的基层组织也是实现乡村卫生现代化的瓶颈问题。本文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乡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定县实验区和华西实验区现代卫生的在地化发展,探究乡村卫生制度、卫生服务、卫生人员等方面的在地化调适过程,发现乡村卫生组织在地化的实现需要在制度化卫生体系的框架中,合理发挥地方民众主体性的作用,实现外部卫生资源与内部组织成员的互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组织制度与地方社会环境耦合,组织运作与地方社会资源对接,组织动员与地方社会结构互融,舍此之外,现代卫生在乡村的在地化可能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8.
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期间培植的旅游发展动能持续助推乡村振兴,成为亟须探讨的现实问题。脱贫攻坚期间,旅游发展目标上的局限性经济为上、发展方式上的脆弱性规模扩张以及扶持对象上的精准性相对剥夺成为制约脱贫地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困境。在乡村振兴目标驱使下,脱贫地旅游发展要加快转向,实现从局限性经济为上转向全面性综合发展、从脆弱性规模扩张转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从精准性相对剥夺转向共享性惠及全民。  相似文献   

9.
结对帮扶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创新。后扶贫时代结对帮扶机制完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潢川县为案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剖析县域结对帮扶组织过程,并基于现存问题构建衔接路径。研究发现:脱贫攻坚时期,县域多元主体参与扶贫过程,通过稳定结对、持续帮扶等方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但目标考核导向下的个体脱贫成效聚焦,导致政策实施瞄准欠佳,引发扶贫资源配置倾斜及区域发展失衡。结合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征,提出结对帮扶的“角色转型—信息化改造—体系重构”框架,依托“县—乡—村—组”多维尺度,构建乡村治理精细化目标导向的县域结对帮扶网格化管理体系,助推结对帮扶模式转换与政策衔接,促进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党组织应该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党建带团建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工作,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以实际行功指导和帮助学校团组织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团组织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参加高校培训,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从而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但目前的培训工作尚未涉及到体系建设层面.因此,需要从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培训原则与内容和保障措施四方面入手来研究培训工作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不仅推动操作系统平台成为移动通讯产业新的竞争制高点,更加速传统通讯行业竞争格局向操作系统生态竞争转变。现有研究关于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演进成长机理仍不甚清晰,通过引入平台势概念,描述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持续成长历程,并对iOS移动操作系统开展探索性案例研究,尝试从持续、动态视角打开平台成长为生态系统过程的“黑箱”。研究发现,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持续成长不仅存在显著阶段性特征,即平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仅会依据平台发展特性、需求和组织情境特征,形成不同战略重点与目标,还蕴含着平台势的复杂积聚过程,平台势持续积聚推动着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持续演进发展;不同发展阶段下,平台的借势型、造势型和应势型战略行动使平台势变化呈现出从逐渐积聚到逐渐加速积聚,再到积聚速度呈加快—减缓—加快形式的转换过程,从而影响平台到生态系统的演进成长进程。  相似文献   

13.
新乡贤作为新时代治理主体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探讨吸引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中的因素,对于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分析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受到政策、环境、社会关系、乡土情感、个人名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的剖析,发现其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合法性不完善、地域差异、动机受到质疑等现实难题。因此,为吸引乡贤人才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政府必须持续完善激励政策,因地制宜地发掘有效用的新乡贤队伍,并且建立基层政府平台,推动新乡贤参与治理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以陕西省B市为例,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力度、创造文化载体三个方面分析B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取得的实践经验,以期突破当下陕西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瓶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地区文明程度,为迈向农村现代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华萍  邓巾 《江南论坛》2023,(10):22-26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制度保障,是政府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长三角三省一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了一系列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举措。本文以长三角政务一体化为背景,结合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建设现状,总结其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范制度环境,增强长三角府际合作;建立“一网通办”统筹管理体系,加强网站安全保障;提高区域协同治理能力,统一业务办理标准等方面探索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策略,以期为长三角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旨在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进而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为此,逻辑起点始于准确界定“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科学内涵,阐明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提出的依据及其基本要素,以把握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基本特征;关键环节则是理性剖析“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模式选择,厘清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理,以归纳总结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有效举措在于贯彻落实“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推进机制,互通互融顶层设计引导机制、乡村主体培育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市场机制、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切实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的立法和制度体系[1]。基层是群体矛盾冲突易发的高风险地,故社会治理应首先将视角置于乡村社会治理。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农村自治组织工作人员所受监督不足、农村执法能力及队伍建设不足、乡村法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遂提出应以党建引领加强普法宣传、多方参与、共管监督、立法工作、乡村执法能力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持续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个新名词,是对现有美丽乡村建设的总结与提升。其内涵更加丰富多样,涉及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湖南浏阳作为率先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经验做法为我国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示范。尤其是浏阳在规划设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改革创新、财政支持、乡风民风及乡村文化建设上的经验值得其他兄弟县市借鉴。对此,我国在开展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吸收浏阳良好的经验做法,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域化。  相似文献   

19.
武哲伟  张小开 《经济师》2023,(11):137-141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阳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代表元素、特色优势、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从乡村规划、传统文化挖掘、艺术墙绘系统设计、田园风光价值利用、老旧房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转型、示范村打造培育七个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提升策略,提出“产业—生态—宜居—文化—保障”乡村建设“五大路径”,为打造美丽生活、美丽经济、美丽生态“三美”融合的阳泉美丽乡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经济活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在立足福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活力评价体系,对福田区"十二五"以来经济活力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出亮点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经济活力的建议,助力福田区"十三五"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