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具体学者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的叙述,并对我国现有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综合评述,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分析能促进学者们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做好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阶段,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产业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普遍忽视了产业发展问题;国外生态城市产业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已严重滞后于实践,急需针对中国现有城市和新城开发的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分类指导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琳琳 《环境经济》2022,(12):56-61
城市的生态文化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提升城市能级,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生态文化视角,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为典型案例,为我国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以期打造城市特色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文献,分别从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收入水平、农业以及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对各种理论观点和经验检验方法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表,私人银行业务开始在中国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与私人银行业务有关的文献也得以不断积累,时至今日已蔚为大观.将对相关主要文献进行一个初步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方兴未艾的私人银行业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人类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智慧概念得到了人居环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生态智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科学支撑、研究范畴和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回顾“生态智慧”概念的发展,发现其与环境运动和可持续性科学联系紧密。通过文献计量与分析,验证了以人居环境学科为主体的生态智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但存在与现代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生态智慧迭代演进的概念框架和挖掘传统生态智慧、完善地域性生态技术合集、开展设计实践、建立生态智慧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参与生态美学教育5个风景园林师可以促进生态智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因水兴,市缘路起.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阶段,同时也是交通发展的成长期,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高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和评价,以期为今后研究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戴红美 《经济论坛》2011,(7):166-169
城市的历史演变经历了“自然本体论”、‘入文本体论”、“生态本体论”三个阶段。生态城市的建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潮流,但又遭遇了现实的冲击。要实现城市发展新范式的目标选择,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形成保障机制,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面临着一系列不足和困境,城市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中的主要课题与命题。城市文化发展涉及很多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强调等多方面关系,以达到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自然保护的认知和理念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方法 与手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经历了4 个阶段,其中以维持自然为核心的物种保护法和以生态服务为 核心的生态功能法是当前生态保护规划的2种主流方法。从城市 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和生态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基于生 态服务-生态健康(ES-EH)综合评估的城市生态保护方法。以 哈尔滨空港新城为例,选取影响重大的6个生态因子,以加权叠 加法识别出生态保护区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划定的10.36% 的保护区保留了53.49%的生态调节、89.04%的文化服务和 15.69%的生态支持功能,以及71.85%的重要生态结构和 61.91%的生态高恢复力地区。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如何科学保 护现存的生态资源意义重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双 评价”及城市生态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兼具自然生命力与人工艺术魅力的遗产类型,历史园林保护与复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为全面了解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1983年以来国外历史园林复建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历史园林复建的定义与内涵、历史园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复建的标准与依据、复建方法,以及复建效果5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园林遗产特征,从价值评判、活态特征、整体视角和动态变化4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园林复建原则,以期为中国历史园林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历史园林;系统综述;复建;遗产  相似文献   

12.
营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健康作为风景园林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2008—2020年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数据库11 650篇英文文献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1 396篇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软件,结合文献内容分析和重点文献解译,梳理其发展概况、识别研究热点及前沿。结果表明:1)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力活动、健康社区、康复景观、建成环境等方面;2)研究前沿方向主要为:预防医学、森林健康、健康效益量化、健康影响评估等;3)国内外研究区别在于:国外研究多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更加关注城市自然环境与健康的定量关联和实证实地研究;国内研究则多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开展以风景园林学为依托的健康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理论体系及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体系有待完善。旨在为风景园林、公共健康、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都很严峻的中国而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政策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产业生态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鉴于我国现行环境政策的不足,从产业生态化的角度来考虑和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政策是重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杭州西湖是中国艺术史上最重要的地点之一,然而在西方语言中并没有专门对其明代状况的研究。明代300年的统治对西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6世纪初因扩张的农耕导致西湖空间几近消失,而至16世纪末西湖则是明代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以景观文化的新的跨学科方法角度,探讨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社会和审美进程;并将展示在这些进程中,美学、历史认同和经济发展如何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且并不总是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5.
广泛的国际经验研究可为中国的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策略支撑,并推动其相关理论的完善。系统梳理了德国慕尼黑在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公园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其城市公园系统的分级、分类与分布特征,解析了慕尼黑公园建设中表达其公共属性的4项特征,即全员化的运动场地设置、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供给、丰富多样的文娱活动,以及灵活高效的功能转换。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为我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是如何规划和设计更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形态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际环境研究领域热点议题之一。与此同时,棕色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正受到欧美国家的大力扶持,棕色土地的规划设计再利用直接影响到城市形态,关系着城市集聚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对欧美国家棕色土地规划背景与发展进行研究,并以英国诺丁汉城市棕色土地更新与整治为例,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我国棕色土地再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特别是地区工业用地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温州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的指标体系,应用信息熵法建立了量化模型对温州生态系统演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面积和人均消费性支出指标对温州城市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程度影响最大,工业粉尘排放量和迹地更新指标对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影响最大。近10年来,温州城市生态系统经历了氧化型代谢(1996~1999)—还原型代谢(2000~2002)—氧化型代谢(2003~2005)三个阶段的演变,表明温州城市代谢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协调程度不稳定,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有待提高,系统活力有待改善,温州城市生态系统应重点调控温州的工业企业,重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封山育林工作。温州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分为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阶段(1996~2000),基本稳定提高阶段(2001~2004),二次降低阶段(2005),这表明温州生态系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调整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调整政策稳定性、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湿地乡村是浙北平原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地理景观 单元,具有湿地、耕地、村庄交织伴生、生态地位重要、生 态脆弱等特征,正面临发展与保护的诸多矛盾。总结提出构 建互动耦合的功能布局、划定科学的空间管控分区、营造多 功能融合的宜居环境、确立生态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实施科 学的生态修复和管护措施、开展自然教育为主体的生态游憩 等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期为湿地乡村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对于资本大致持两种研究视角,即将其视为一种生产要素或一种生产关系,由此,资本作用于地方发展的地理学研究也存在发展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两种对应的研究视角。随着关于地方发展的研究不断深进,两种研究视角逐渐非线性地交互作用,亟待在一个整合框架下提出新的综合范式,以推进地方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分析。基于此,文章重新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两个学科视角下的资本与地方发展之间的相关研究,认为可以在场域空间视阈下将两个视角整合在同一个诠释框架之中,并基于该整合框架提出三个未来应关注的研究要点。文章的相关分析有利于推进当前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且尝试提高中国人文地理学对于空间—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论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 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 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 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 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 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 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 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 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 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