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逢春  张兰 《新智慧》2006,(2):57-58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但是,《企业会计制度》又规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的条件,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则以前期间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减值因索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  相似文献   

2.
邹德军 《新智慧》2005,(6):26-27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核算除了涉及固定资产期末计价以外,还涉及同定资产折旧、处置等,它是企业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仅仅规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一级科目及其核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明细科目及其核算方法。合理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及其核算方法有利于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账簿,有利于保存相关明细资料,提高账务处理效率以及减少所得税等其他会计核算的工作量,此外,也便于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周建娥 《新智慧》2005,(11):62-63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5年第7期刊登了申屠新飞同志所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以下简称《申屠》),提出了当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其价值又得以恢复的,计算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应调整的减值准备-应补提的折旧,并根据具体情况推算出两个具体的计算公式。笔认同《申屠》的观点和计算方法,但是这样计算只有先分清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可收回金额大于还是小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固定资产净值,才能确定使用哪个公式。笔根据自己的理解,推算出一种计算公式,可直接计算出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损益的影响数。  相似文献   

4.
侯迎新 《新智慧》2006,(10):72-72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当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按此规定,补提折旧是建立在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基础上的,只要固定资产的价值恢复,就应冲减减值准备并补提折旧。  相似文献   

5.
冯晨光 《新智慧》2005,(11):28-28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当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得以恢复时。应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进行调整。但在实际计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时,必须补提累计折旧。补提的累计折旧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与冲销的营业外支出两的倒挤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由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定,它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本借助例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作为固定资产的减项,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为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项目,在弄清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的关系时,有必要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如何计提折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折旧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当可收回金额大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则减值准备应适当转回。  相似文献   

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折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益、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论文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折旧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并指出了它们在实际中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9.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存在差异,应分别情况进行纳税调整.主要包括:提取减值准备当年的纳税调整;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额差异的纳税调整;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恢复的纳税调整以及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0.
对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进行比较,认为固定资产折旧的局限性表现在固定资产折旧缺乏灵活性和不符合真实性原则。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的区别在于核算的意义不同、核算的范围不同、核算的目标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提取的时间不同、计提的方法不同、对会计原则及定义的侧重点不同等。并探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以确保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孙文军 《新智慧》2004,(1A):48-49
关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建工程在未完工时发生减值,应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但对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则没有规定。在实务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①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以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作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同时,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相应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同时,借: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2.
于立金  于桐 《新智慧》2006,(3):54-54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了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应当转回。转回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应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少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相似文献   

1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同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具有许多共同之处,以至于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本文从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累计折旧的深层次涵义入手,对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区别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陶勇 《新智慧》2004,(5A):23-23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如果会计期末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将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因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而转回的减值损失,也应计入当期损益。然而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时,对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据实扣除的原则,企业根据会计标准所确认的减值损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如果固定资产的价值得以恢复,则减值准备应该如何冲减?是否要补提折旧?补提的折旧应如何计算?固定资产价值的恢复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应该如何计量?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笔将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点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固定资产折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两者如何协调?两者计入损益渠道的不同对相关会计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应分别情况进行纳税调整。主要包括:提取减值准备当年的纳税调整、计提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额差异的纳税调整以及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8.
浅析<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积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折旧、后续支出、减值和报表披露等方面都有新的规定,更突出了真实性原则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彻底地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和按实际成本计价原则,明显地扩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会计期末对发生减值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是什么?它与固定资产折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上两者如何协调?两者计入损益渠道的不同对相关会计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就上述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准备都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降低,因而两者有联系,这种联系也体现在二者的计提上,表现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额会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折旧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