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探索其发展规律,分析其障碍因素,寻求其发展潜力,采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战略措施,对同类地区的粮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下):政策实施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朱基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步骤而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等重要工程的建设,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西北地区都被作为政策运用的重点地区。一、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在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1999年进行退耕还林试点的有三个省份:四川、陕西、甘肃。四川是长江上游省份,陕西、甘肃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2000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试点…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校正之争与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具有“积极的”或“正的”外部性经济活动,作在分析了庇古等人的利益调整观点和科斯等人的改变利益调整的初始条件的观点这两种相对立的解决外部性问题观点以后,指出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政府找到一种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最优折衷方案,在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外部性问题时保护产权模糊生是非常有利,因而应采取利益调整的办法,为此,作建议和加快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草资源”即草山草坡草洲。江西草山草坡面积6666.3万亩,湖滨草洲172.7万亩。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很自然地把注意力放到比耕地还大的“三草资源”上。对“三草资源”的开展利用问题,主要有“以林为主”和“以牧为主”两大观点,我省青年科技工作者中也颇多人受以上两大观点的影响。如徐燕著《江西草山草坡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的再认识》(发表于1989 《农业生态经济通讯》第四期。)文章得出“仅以亚热带地区丘陵本身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生态系统以及畜牧业发展要求出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畜牧业是不怎么合理”的结论。其理由主要是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科教兴农”是在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的方针基础上提出来的,经过多年实践,应当说成果是十分显著的。但就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来看,“科教兴农”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西部的贫困落后地区,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更多。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原因。从而就西部地区实施“科教兴农”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1999年开始,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始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试点,2002年开始更大范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广。那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如何提出与演化的,目前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主要内涵与特点是什么,政策设计本身还存在什么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演变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并不是始自今日,而是有着较长的一段历史的。1949年4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发布《保护与发展林木林业暂行条例(草案)》、1952年12月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对西部三省(陕西、甘肃和四川)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和工程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瞄准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有效性(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计量分析发现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其经济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另外,本还就退耕还林工程的操作程序、政策改善的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吴颖 《时代经贸》2007,(1Z):71-72
案例:为了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1999年10月起,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工程计划从2001年到2010年,用10年时间退耕还林还草8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1.2亿亩。  相似文献   

10.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应当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近些年来,河北省在“三农”工作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在农村问题上,村级层面上的改革并没有到位,集体产权模糊,不少债务恶性发展,绝大多数村集体名存实亡,在“统”的层面上没有形成与市场对接的经济合作组织。在农业问题上,有不少地区靠天吃饭,影响和打击着农民的积极性。200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476.2万亩,人均粮食占有量比上年减少33.4公斤;2001年粮食总产量仅为2490万吨,比上一…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肖双喜  徐玲 《技术经济》2012,31(4):109-113
利用对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的农户所做调研的数据,假设粮农将所有的闲置耕地全部用来满负荷生产粮食,且粮食单产达到本村庄近五年内的最高产量,测得安徽省户均有45%的增产潜力;若上述假设条件不变,进一步假设安徽省南部的三季生产区只生产两季,则粮食增产潜力变为25%;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考虑气候对粮食单产的负面影响,则该比例变为11%。安徽省农户的粮食生产潜力之所以较大,是因为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服务组织缺失和粗放式管理存在缺陷。最后提出保护和实现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中化肥利用率的测算及其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马骥 《技术经济》2014,33(9):91-96
利用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经营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了种植户粮食种植的化肥利用率,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在粮食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显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冬小麦种植和夏玉米种植的生产效率和化肥利用率都存在省际差异和品种差异;户主是村干部时的化肥利用率比户主不是村干部时的化肥使用率要高;灌溉次数越多越容易造成化肥损失;土地条件对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使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提出:要提高粮食种植户的化肥利用率,需要增强农户化肥投入的科学合理性、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加强科学和合理施用化肥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售粮情况的实地调研显示:当前农民售粮行为正发生显著改变,由单纯注重价格向统筹考虑售粮价格、便利性及机会成本等转变,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农户售粮方式开始分化。农民售粮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已经对粮食市场流通主体经营行为、粮食市场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亟需引导农民形成合理价格预期,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完善托市调控政策等,发挥好农户储粮分期销售对促进农民种粮增收、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吉祥 《财经科学》2006,(7):96-101
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与工业化双重作用使农业传统生产要素不断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粮食供求趋于"紧平衡"态势,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凸显.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粮食生产中引进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提升效率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并优化粮食生产的经济合理性.在实现粮食安全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1—2013年中国2000多个县的数据,探讨了产粮大县粮食生产的贡献以及其与非产粮大县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实证分析了粮食生产对县域财政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产粮大县进行利益补偿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目前"产粮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依然存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是导致产粮大县财政收入低下的重要原因;2003—2013年产粮大县的粮食增产拉低了其财政收入的9.98%。  相似文献   

18.
粮食核心区农民收入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农民收入自身,而且关系到农业稳定、粮食安全。从农民收入结构方面进行农民收入现状分析,找到制约农民收入的不利条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收的政策建议。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为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