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50余份调查问卷,利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从游客旅游目的地、游客交通方式及其线路选择、旅游次数、旅游范围、旅游停留时间、客流量等方面,分析了高速铁路影响下南京市旅游客流现状及其变化.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增加了游客出游时交通方式及其线路的选择,扩大了旅游范围,增加了游客旅游次数,减少了部分游客的旅游停留时间,并不必然带来旅游客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节假日旅游流时空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游客集中度系数、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等指标,获取了云南省节假日旅游流的时空分异特征,并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视角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云南省节假日旅游流的时间分布不受空间尺度限制,在省域和市域尺度均表现出相对均衡格局;节假日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呈"多核心、边界带状"空间格局,且各节假日的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2)快速交通方式的"时空压缩"效应有效缓解了节假日时长对游客出游半径的限制,并在优惠政策与旅游宣传影响下,国庆黄金周对中秋节存在"虹吸效应"。(3)旅游资源禀赋是节假日旅游流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交通可达性对旅游流规模的影响有限;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但旅游品位一般的旅游地,极易在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过程中被替代,而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旅游边缘节点凭借资源禀赋也具备相当竞争力;具有完善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且旅游景区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则表现出对自驾游的较强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翁钢民  潘越  李凌雁 《经济地理》2019,39(4):207-215
景区区位条件是旅游空间行为规划的基础。针对当前主流测度模型中"非此即彼"问题,以"丝绸之路旅游带"为例,基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交通、旅游服务四大特征指数构建景区区位优势度测度模型,引入D-S证据理论对景区区位优势等级进行评价,并系统探究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丝绸之路旅游带"5A级景区区位优势等级体系呈现"结构破缺—重心偏离—波动显著"的特征;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格局具有较高的交通指向性和中心性;不同区域景区区位优势等级差异明显,制约因子不同;景区区位优势等级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资源禀赋、地形地貌是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交通条件是外部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大众旅游时代与自媒体时代的"双重效应"使游客逐渐成为城市管理评价的重要力量。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一背景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杭州市为例,以游客属性、城市管理特征和自媒体信息影响度三个维度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剖析游客城市管理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带来的不同传播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结果显示:游客性别、城市绿化、旅游交通、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及自媒体正面信息等因素与游客城市管理总体评价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自媒体负面信息对总体评价呈负向影响,而年龄、学历、收入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则不显著。据此建议,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的管理者应主动顺应自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并充分挖掘优势,及时掌握游客需求,重点做好城市绿化管理,同时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软硬环境的系统性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于游客与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度综合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出景区区位优势度概念基础上,依托旅游市场消费、交通、资源、服务支撑四大驱动因子构建区位优势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22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景区的区位优势与实际发展核心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风景区区位具有交通指向性,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各省旅游发展"核心—边缘"格局突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景区区位差异性明显,受各区位因子的影响不同。2京津冀、长三角、长江流域风景区省内、省际交通可达性及市场消费潜力均较为突出,是开展"全民旅游"的重要市场,抓住高铁发展机遇,实现景区跨省际发展是提高风景区竞争力的有利抓手;省会、副省级城市服务支撑要素发展优势突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景区凝聚式发展有利于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及外部经济性,中部地区受资源丰度及集聚度影响各异,西部地区资源丰度、集聚度水平均欠佳。3区位优势与景区实际发展存在很大的契合性,沿海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带动着旅游流向东部地区移动,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对内陆地区的扶持机遇,对于西部旅游市场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袁本华 《经济师》2003,(9):134-135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毗邻西部的湖北旅游经济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 ,湖北应抢抓机遇 ,利用区位优势、资源特色 ,发展湖北旅游经济 ,以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游客感知的震后四川旅游资源吸引力及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资源评价大多从资源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游客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分析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满意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因子;通过期望值与感知值的求和,发现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综合吸引力仍然较强;基于期望差异理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游客对震后到四川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低于期望值,"环境卫生"、"交通便利程度"和"服务及管理"的差值最为明显;运用IPA分析法,进一步说明环境、交通及服务是震后四川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曲靖市是云南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曲靖市的工业旅游资源较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曲靖市工业化发展的带动,给曲靖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曲靖市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体现为拥有的资源较丰富和基础设施良好;劣势是开发较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机遇是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带动和科普活动的拉动;因此,目前曲靖市工业旅游应以增长性战略为策略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面向中部崛起的湖北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湖北的区位交通优势入手,分析了中部崛起战略给湖北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及对地方政府和物流企业提出的要求,最后探讨了湖北省凭借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流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2—2013年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首位度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总体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的时序演变与空间转移,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关联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弱集聚状态,城市间旅游消费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且程度逐渐增强。2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高水平、中高水平类型区域呈现扩张趋势,中等水平、低水平类型区域呈现缩小趋势;旅游消费类型转移均是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不存在跨等级转移的现象;环渤海地区西南部成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发展不足的"洼地"。3目的地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消费能力和交通区位条件对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具有很好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铁时代"湖北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铁建设引领湖北旅游业走进了"高铁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使湖北旅游发生"革命性"变化:旅游交通便捷、旅游客源市场广阔以及区域旅游核心地位增强.本文基于"高铁"带来的旅游市场变化,分析湖北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旅游产业联动、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品创新和精品化、区际协调发展、旅游营销强化以及旅游人才建设六大战略,助推湖北旅游业迎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王建英  谢朝武  陈帅 《经济地理》2019,39(6):223-231
智慧旅游设施布局是景区智慧旅游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决策问题,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助于减少建设和管理成本、提高服务和运作效率以及提升游客旅游便利和满意度感知。文章在便利性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旅游便利性的结构维度,提出景区(点)便利、服务便利、功能便利和交通便利的旅游便利性理论框架,并在对"步行性指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便利性指数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智慧旅游设施布局的操作步骤包括:确定布局候选区域→面向旅游者开展便利性认知调查→计算候选布局区域的便利性指数→确定智慧旅游设施的布局结构。基于泉州古城的案例分析表明,旅游便利性的理论框架和指数模型可为智慧旅游设施布局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也可为旅游部门和景区合理配置资源及节省开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旅游经济与交通系统耦合空间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游经济与交通两大系统共选取12个指标,构建了测度两者耦合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功效法的结合测度了云南省各市州旅游经济与交通综合发展得分,应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态势。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与交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区际差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聚分为旅游经济发达区、较发达区、一般区和落后区,旅游经济极化态势较为显著,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滇中、滇西北为旅游经济增长极核,以周边市州等次旅游经济梯度区域为辅助的"核心—边缘"式空间格局。(2)交通发展聚分为交通优势区、较优势区、优势一般区和优势落后区,在空间上呈现以滇中昆明及其周边市县为核心圈层逐渐向外围市州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3)耦合协调度方面,极高耦合协调度型市州在空间上呈现"单极面状"布局,高耦合协调度型市州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空间态势,低耦合协调型市州主要区位指向偏向于远离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北部和偏远的西部山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欠发展地区旅游规划中旅游区位的变化以及影响区位变化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依据旅游区位研究中四个区位断面的理论,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为例,对该地旅游区位的渐变及引起渐变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旅游业关联性极强的特点也同样适用于旅游区位的分析,政府发展战略的变化、周边旅游目的地建设情况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变化、游客审美和消费趋向的变化都有可能使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旅游区位发生渐变与重构对中国许多欠发展地区的旅游开发,有较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怀化建成五省周边中心城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怀化建成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地区中心城市的呼声很高。就交通和区位条件,以及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怀化建成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确有很多优势,但距此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给怀化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怀化首先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构筑五省边区经济增长极;其次应立足区位优势,建成区域交通、商贸、金融、信息和文教医疗中心;三是要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建成特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从游客基本特征、游客获取信息来源、旅游区服务、环境及游客感知五个维度构建了涵盖19个指标的游客休闲农业旅游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静宁县休闲农业旅游体验的283位游客的实地问卷调查,运用logi st i c模型分析了影响游客意愿的诸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娱乐设施与娱乐活动的参与性是影响游客体验意愿的两个最关键因素,集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景点特色次之,文化程度影响最低。景点特色是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而娱乐设施的多样性是导致当地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路径受阻的关键短板;交通、广告宣传及卫生条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补足娱乐设施短板,准确定位顾客需求,创新娱乐活动体验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以苹果产业为基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特色休闲旅游观光景点,全面推动休闲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游客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出游激励因素、担心问题、旅游满意度、旅游组织方式及在西安市的空间流向等旅游行为特征,从而较详尽地掌握了西安市国内游客,特别是外地游客的旅游活动规律,为西安市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铁网络体系的快速发展,旅游客源地的等时线不断扩张,客源市场活动半径急剧延伸,由此引发我国旅游产业的深刻变化,成为区域旅游空间发展结构的基础力量。高铁改变了旅游的交通效用,缩减了游客的心理距离,提升了旅游的坐乘体验,降低了时间的掌控风险,逐步成为我国大众出行的首选方式,并给沿线中小城市旅游带来普惠性发展机遇。但高铁辅助交通体系优劣直接影响目的地的通达性、畅通性和体验性,进而拉大了沿线城市的旅游差距。以涪陵为例的中小城市需提升高铁辅助交通服务能力,改善城市在高铁旅游轴线中的节点地位,改变旅游空间结构的竞争格局,从而提高其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进程中,近年来旅游消费日趋个性化。有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出游人士是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的,自由行成为首选旅游模式。“自游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广大旅游资源的市场营销带来了前所来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黑龙江省的“备战”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字足迹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