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芜湖市城市边缘区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导致城市边缘区不断向外推移,城市边缘区景观向城市景观转化,生态环境也随之产生变化;根据实地环境监测,研究了芜湖市1995 ̄2000年城市内、外边缘区大气质量及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芜湖市城市边缘区大气环境质量波动较大,外缘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于内缘区,TSP是主要污染因子;提出改善城市边缘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To evaluate the nature of farm operation longevity in urban fringe agriculture,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that endogenizes planning horizon and estimates an empirical model whereby anticipated longevity in farming is regressed against farm, farmer, regulatory and land market related variabl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ength of the planning horiz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farm profitability and confirm the impermanence syndrome hypothesis that land values are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planning horizon. Contrary to farmers’ claims that periodic land disposal provides an internal source of credit to support long-term viability, the disposition of portions of the farmland is found to shorten the planning horizon. Innovative farmers are found to have longer planning horizons while experiences with Right-to-Farm conflicts are found to result in decreased planning horizon. Given the expected continual increase in land values and the growing physical closeness of farmers to their non-farm neighbors, significant concerns remain about the long-term survivability of urban fringe farmer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farmers’ planning horizon as a key component in farmland retention programs.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在相当长时期的一项工作重点。尽管当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但"两型社会"仍然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在解释边缘区应成为城市"两型化"初期的切入点和重点原因的基础上和出于FSV(未来状态憧憬)理论的考虑,从思想理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角度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对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影响,旨在为"两型社会"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和变化的聚焦地带。对城乡结合部地价进行调查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城市化过程的地价水平和变动规律,也可以透过土地市场和价格的研究对城市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探索,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导向和政策建议。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土地价格变动规律,以及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试图揭示城乡结合部地价的变动规律及其对土地市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科学中的“城乡交错带”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辨析现有文献中\"城乡交错带\"的有关概念,为其在土地利用科学中统一用法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文献中相关\"城乡交错带\"的概念众多;(2)不同概念的内涵各不相同。研究结论:(1)\"城乡交错带\"的不同提法,需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分别进行规范;(2)从概念内涵看,\"城乡交错带\"适用于土地利用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从全国、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3个不同的区域尺度,运用区位熵法对徐州都市圈8个城市的功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徐州都市圈的主要城市在功能结构上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且层次较低、城市中心性不强和外向型经济薄弱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增强城市间水平联系和互补性、提升城市产业层次和技术含量、强化城市集聚效应和扩散功能、促进首位城市升级等相应的地位重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谐调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在对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及其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边缘区景观要素的不谐调问题.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应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加强以下4方面的工作来营造边缘区谐调景观风貌:(1)城市边缘区的视觉形象设计;(2)城市边缘区的土地规划分区;(3)调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密度和强度;(4)创建边缘区和谐的生态空间.研究结论:城市边缘区存在景观不谐调问题,应利用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予以缓解,创建边缘区谐调景观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特殊矛盾性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技术与统计方法对1990~2001年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全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达0.47%;土地利用程度由1990年的228.32增加到2001年的232.50,并由位于城乡结合部核心区域的小井峪乡向外围逐渐降低;耕地、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的重要度下降,耕地降低最多,由53.23%下降到44.86%;园地、交通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的重要度增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幅最大,由35.03%增加到46.12%;区域土地利用破碎度随时间增加,由1990年的0.110变化到2001年的0.117。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一个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人口压力与生态压力指数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进行计算,得出各个城市的人口压力与生态压力指数值;综合考虑两指标数值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划分为5种可持续发展类型,由此在人口与生态方面为山东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方面提供了定量化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利用武汉市黄陂区的统计资料,对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陂区50多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黄陂区近20年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黄陂区耕地资源的变化主要是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及耕地比较效益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济南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节点规模的系统性指标、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等,结合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分形理论,明确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与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的规模等级差异体现出交通指向性;城市规模分布集中,高位次城市规模不是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的综合得分分布比较均匀。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济南、淄博为核心双星状,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体现出经济链强度分布差异程度较大的特点。最后,为优化济南都市圈,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重庆市2013年建成区现状、行政区划和城乡总体规划,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乡结合部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并在调研基础上指出不同发育阶段存在的土地问题和完善策略。研究表明:重庆市低速、中速、快速和高度城市化乡镇分别占29.55%、27.27%、31.82%和11.36%;城乡结合部不同阶段乡镇土地问题存在明显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低速和中速城市化乡镇的土地问题主要围绕"土地监管",而后两类乡镇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城乡结合部土地管理应注重协调远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历史遗留问题与未来趋势把握的关系和城市拓展与培育城郊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开发特征及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开发意义,从客家文化旅游动漫的开发内容、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及动漫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励效杰 《水利经济》2011,29(4):41-44
宁波城市发展与水密切相关,三江六岸区域是宁波城市核心组成部分。系统梳理了宁波中心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功能定位、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和加快推进宁波三江六岸区域开发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权属变化明显。大兴区作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土地权属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其为例,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权属变化情况:在强度变化上,国有未利用地变化最为强烈,集体农用地变化最为微弱;在空间变化上,国有建设用地对北京市相同地类空间变化的影响最大,而集体农用地影响最小。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演变及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南京市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的演变历程,提出完善中国城郊结合部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在不同的时期,由于所处的背景不同,补偿形式、适用范围都有差别.研究结论:政府在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农村集体房屋拆迁补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改革完善很难在短期内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is paper rethinks the meaning of ‘involvement’ in local plans and consid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ype of site that a landowner owns. Case studies of urban fringe locations in southern England, where a local plan was in preparation, suggest that some landowners do not need to get involved in the formal local plan process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or influential in 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interests of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local planning authorities may incorporate some owners of large sites. Other landowners, however, may have to make representations to promote their interests.  相似文献   

19.
采取实证分析法的方法,总结城市边缘区一系列土地利用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乡统筹原则、集中原则、控制原则和经济—社会—生态并重原则,设计出了相应的规划技术方法,即细化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分散组团空间结构、弹性规划法、主城区隔离带。在西安市灞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采取了上述规划原则与技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测算了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结合江苏省资源禀赋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剖析了理论潜力可能实现的程度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