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春夏上装制版与工艺》课程,让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系统化梳理,课后巩固拓展,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校实验室作为创新教育的首战场,也是培养化工人才的摇篮。疫情常态化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针对当前创新实验教学在教学模式、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延边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暑期创新实验课程为例,提出基于“SPOC+思政+线下”教学模式,从“思政—线上—线下”三方面,将思政因素融合到暑期创新化工实验课程,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形成应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理念,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达到传道和授业的有机融合。深挖“物理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性质和时代背景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物理化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基础课程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化学教学的措施,突出课程思政的地位和功能,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思政课程应积极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定三全育人新理念、新思路,结合化工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岗位需求,确定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对接多元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策略融入思政案例,全面达成思政目标,培养时代复兴新人。  相似文献   

5.
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大课题。文章对化工专业部分有机化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为主,融入思政元素,通过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专业,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确立煤炭开采与清洁利用技术课程思政核心是“技术赋能匠心,守护环境初心”,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以“个人修养、职业素养、理想信念”三个层面建立课程思政目标,将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环保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环保意识和劳动精神,树立为祖国清洁能源发展奉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目标。文章对高职石油化工专业普遍开设的聚合物生产技术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有益探索,期望达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以及时代担当等综合能力,实现专业课和课程思政的相向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结合学校工程教育措施,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中,建立课程体系与本科生毕业要求细化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价值引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达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且重要自然科学专业,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其实验教学内容包含了大量思政要素。将课堂上的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拓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对育人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如何找到思政教学的切入点,让这门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实验教学进行过程中融入实验安全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和认真的态度等方法,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化工工艺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新课题。文章根据该课程特点和前期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角度进行了化工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了学生在化工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双增值”。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开设的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即以此为目的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重构教学内容模块,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融入课程思政要素,构建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多元化、持续改进的评价方式。课程思政融入成效表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余镇重  干宁 《化工管理》2023,(17):29-32
文章以化学专业课程商品检验为模型和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模型建立和规律总结,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以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实施策略,规范现有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方法,发挥其导向功能,将教学改革策略及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理工科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合"德育"和"智育",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要挖掘课程内容中德育和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文章选取《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中的小提花织物设计为案例,从思路理念、设计实施、反思总结等方...  相似文献   

14.
普通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农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程,普通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学生能够在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普通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蕴含在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可以分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爱国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和培养科学素养四个部分。在新冠肺炎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基于实验课程区别于理论课程的特殊性,在结合思政教学过程中更要结合物防建设和心防建设。  相似文献   

15.
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思政教育落地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分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以梳理课程中思政元素和实施创新教学方法等作为解决方案,探索思政教育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践策略,以帮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和获得实践技能,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课程内容的特点,凝练了课程内涵的思政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依照此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从实施效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自然辩证法的相关理论、方法与课程内容高度契合,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理念的培养,同时也是达成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物理化学课程是本科高校化工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之一,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促进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传统线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其中,重点在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平台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索。通过有关工作,提高了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程一直是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创新概念应运而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农业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细胞生物学任课教师需要深入探索、提炼细胞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思想价值和科学内涵,将思政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程建设中。高校应重视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重塑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内容融合进细胞生物学课程,并总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思考相应的改进措施,这将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研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学习环境,构建“虚实结合、六步递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理虚实一体,开展以问题为驱动的“导—讲—论—训”翻转课堂教学、“前测—中测—后测”为主的专业知识过程评价和“主客观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因其自身特点,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绝好载体。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课程思政目标,探索课程思政整体设计思路。在充分挖掘搜集思政典型素材后,采用多种方式,将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评价时,结合思政目标,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全过程评价。通过将思政要素系统融入课程教学,强化了学生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的养成,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