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例“养老金每年都在涨,现在每月到手的养老金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了。孩子出去打工不在身边,社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年上门为我提供认证服务,既省事又贴心。”日前,家住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古城街道瑞丰社区的朱桂芝老人说。近年来,曲靖市各级社保部门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用心用力用情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办事效能,提供暖心服务,让老年人“养老”变“享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切入点,探究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评估"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4年截面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养老服务的政策是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对社区养老服务分类发现,精神慰藉类服务对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最强,其后依次是生活照料类服务、法律援助类服务、健康卫生类服务。为发挥社区的养老"依托"作用及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政府应重视社区养老服务的规划、发展和推动,避免陷入求大求全的误区,应重点关注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作用较强的精神慰藉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辽宁省S镇农村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更加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依据克雷顿·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次理论,将农村老年人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三个层次。通过李克特量表法衡量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得出,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医疗保健和精神赡养与生活照料相比需求强度较高。运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测算了年龄、性别、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健康自评等因素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的影响程度。为此,我国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尊重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强度为依据实施精准供给,积极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逐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老年人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项目。本文运用个体差异理论分析"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收入水平对"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断提高老年人收入,加快发展"互联网+"助餐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更新理念及提升"互联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术,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对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和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西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现存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基于江西省老龄化的特点,本文阐述了发展社区养老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的优势,并结合南昌市东湖区的社区养老实践经验,提出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与机构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发现,目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供给体系不完善,供给主体单一;养老服务内容缺乏多样化,难以满足多种服务需求;资金不足造成硬件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完善:一是实行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二是扩大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四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处于基础性地位,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养老需求;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满足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满足老年人更高级、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在三者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依靠国家资金保障的养老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养老需求,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层次也逐步提升,养老产业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专为老年人设计、打造居住环境,或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将是中国养老产业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而保险机构投资养老社区,将养老的“居家性”及服务的“专业性”结合起来,正好能体现这两大发展方向,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中高龄独居老人数量及所占比例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对上海、广州、成都、大连和呼和浩特五个城市2801份样本进行参数估计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自理能力变量对于中高龄老人社区养老依赖性具有显著影响。控制变量中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是否患有重大疾病也都表现出显著影响。具体来看,受个体特征影响,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心理越感到孤单、自评健康越差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老人更倾向利用社区养老服务支持。自理能力强者少依赖社区养老生活服务,自理能力差者多依赖社区养老生活服务;自理能力强者多依赖社区养老文化服务,自理能力差者少依赖社区养老文化服务。然而,单独从年龄来看,生理年龄与社区养老服务依赖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动态评估,以自理能力而不是老年人生理年龄作为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邱亚明 《中国外资》2013,(20):51-51
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我国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建立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我国老龄化人口的最起码的需求,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放眼整个世界,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都不曾淡去。"关爱老人"这一倡议,在社会领域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老年人处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其生活能力、行为能力以及心理能力,都需要社会和家庭成员予以关注。政府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的物资需求;家庭对于空槽老人的心理健康要予以纠正引导,多关爱和陪同他们,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双管其下,才能为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转变日益迅速,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及时性、灵活性、多样性、便捷性养老服务的需求。然而,"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将会为这些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工具和思路。为此,本文以"互联网+"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切入点,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以政策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心理基础这四个视角来剖析在我国构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可行性,从而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汤逊湖畔,将崛起华中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养老社区。该项目将打造成一个配套完善的复合式老年社区,包括老年大学、康复养生医院、膳食坊、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馆、恒温游泳池、超市、开心农场等,可满足高层次人群的"候鸟式养老"需要。所谓候鸟式养老,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老年人像候鸟一样到不同的地方去生活,享受商业化的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在游玩中享受老年生活。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徐婕 《中国外资》2023,(24):82-86
<正>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市场需求日增。商业银行作为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商,如何发挥其庞大的客户群体优势,提高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满足老年人的切身需求等方面,正面临挑战及难得的机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提供养老产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养老产品是指为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4.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未来养老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多元体系中,家庭居于基础地位,承担基本物资供给和精神养老功能;社区处于依托性地位,承担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于社会参与、娱乐休闲、心理调适、学习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市场处于补充性地位,主要满足老年人更高、更专业层面的需求.只有将三者结合基础上,建构相互支持的多元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项目(CLHLS)数据,使用二分Log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其中,居住安排分为三种形式:独立居住、共同居住和养老院居住,老年人生活质量分为生活满意度、自评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和经济收入状况五个维度。研究显示,不同的居住安排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整体上看,共同居住老年人生活质量最好,养老院居住老年人次之,独立居住的老年人最差。相比较独立居住,养老院居住老年人在主观感受方面更好。社区支持和家庭支持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核心化,共同居住难以实现、家庭支持逐渐弱化,老年人对社会支持和社会化养老机构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因此,应着力构建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社区支持作用和机构支撑作用,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环境适老化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系统化的概念,综合护理学、康复学、建筑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观点,需要环境与老年人能力相匹配,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实现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的目标。目前我国居家养老主要依靠人力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在未来养老服务需求持续上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形势下将面临巨大挑战。通过环境的改造和辅具的配置可以代替一部分由服务者直接提供的服务,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现有能力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并提高自尊和自主生活意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的进程,我国现存的三种养老服务提供方式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仍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存在意义,但难以满足数目可观、需求多样的老年人养老需要。社区养老融合了两者的优点,由政府主导,社区配合,是未来养老服务供给的中坚力量。以社区养老为主体、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或许是我国可选择的一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上海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迅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养老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机构建设从结构上和服务上与老年人需求存在差距,居家养老服务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不能满足独子老龄化时代的需要。"十二五"时期是上海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时期,面对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的严重养老压力,急需探讨适合上海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养老服务需求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不同城市的养老服务需求工作开展不同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面向吉林市离退休职工,就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安全保障、精神慰藉以及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对城市社区养老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对专业化程度高、有专门管理机构、有持续资金投入的社区养老服务有较高需求,对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强烈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和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加拿大正在迅速老龄化,目前加拿大大约17%的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虽然大多数老年人是在家中度过晚年,然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生活在集体居住的社区中,或者在等待这样的社区空出房间。为了了解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要为长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所遇到的挑战,我们做了一个个案研究,探讨生活在多伦多一个长者居住社区中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作为加拿大首个此类研究,我们的目标是找到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证据。研究项目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是面对面的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数据分析的着眼点是生活质量。样本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与其年龄相符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活动。大多数居住在这里的长者十分满意,他们体会到了家一般的归属感。但部分少数族裔老人感觉到有语言沟通障碍;还有一些关于社会资源支持的服务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这些研究发现对未来制定缩小养老机构服务差距的发展战略很重要。集体居住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因而迫切需要增加更多的资源,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满足感。同时,长者居住社区还需要一些极其重要的服务,如增加社会工作者,以及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伙食补贴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