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果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渠道传导不畅,现金资产大量滞留在资本市场中,当货币扩张(紧缩)时,实体部门可能并不发生相应的资本流入(流出),则货币当局可能产生"上次货币调整的效果不显著"的错觉,促使其发动新一轮更大强度的同向货币政策调整,这将加重国内整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动荡。通过对近十余年来货币供给量、资本市场规模和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政策信息阻塞现象的确会引起货币当局的错觉,而导致国内经济更加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吴迪 《时代经贸》2007,5(11X):5-6
我国在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吴迪 《时代经贸》2007,5(11):5-6
我国在货币市场发展要比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关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目前我国应该从各方面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及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深化与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对资本市场发展所引起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货币当局有效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提高货币传导效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因素开始分析,从资本市场规模大小、资本市场内部及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投资者预期水平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然后,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三大方面。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建议,包括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经营效率、创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渠道、完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1998~2009年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利率、股票市场规模、实体经济的四变量VAR模型分析判断,我国资本市场并不能对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整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导;且引起了货币当局产生上期货币政策调整不够的认识误差。这些情况实际反映出货币调整不足以使公众对未来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保持乐观预期。我国应努力不断改进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机制,以使公众对未来经济保持稳定和较高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这种变化及其影响程度,对于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制衡关系货币政策对社会资金的存量和...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有了很快的发展,并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强。根据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做出了理论综述,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认为必须要深入研究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制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刘恒 《经济师》2000,(9):29-30
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使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变得复杂化了,同时也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渠道多元化了,这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新的挑战。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从货币政府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不仅面临着自身内部的发展和完善,而且面临着与货币市场和经济总规模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货币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宏观经济研究》2001,(10):37-41
1998年以来,伴随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通过货币市场和利率的作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一条基本渠道。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市场和利率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由于我国货币市场还待完善,利率尚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模式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加快构造畅通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越来越迫切。通过发展货币市场、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日趋重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两个阶段,进而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程度,以及q值渠道、财富渠道、流动性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并不是十分畅通,对宏观经济的加速推动作用仍然有限,并且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有待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本文最后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银凤  杨红  王培瑛 《经济师》2004,(2):13-14,19
资本市场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影响着传统货币政策的构成要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 ,资本市场阻碍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我国只有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疏导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经济基础 ,才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14.
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整合,是现代经济条件下适应客户客观需求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反映,也是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向,它的根本动力是金融企业的利益激励和内部约束。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市场的融合、促进金融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进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金融业的面貌,推动金融业的全面进步,并促进国家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不协调性突出表现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苦乐不均现象十分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围绕“新”字做文章 ,即要树立新思维、开辟新领域、推出新产品、引进新方式、运用新方法、营造新环境、制定新目标。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蓉 《财经研究》2002,28(12):11-18
本文研究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统计的有效性,破坏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规则,政府部门有干预资本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动力。但政策干予由于难以区分资产价格理性和非理性波动及货币政策工具对资产泡沫调控的非有效性而无法实行;而将资本价格信息内置于货币政策的框架又由于编制广义价格指数的复杂性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多目标困境而难以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将非基础性的资产价格波动看成外生,保持一个稳定且公开的目标通货膨胀率,当资产价格波动影响到预期通货膨胀率时才进行干预的灵活通货膨胀目标最为可取。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丽娜 《经济论坛》2009,(13):55-56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协调发展对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还远未达到良性互动的状态。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并通过对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闫先东  朱迪星 《金融评论》2016,(4):79-94,126
近两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和央行的救市效率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对金融危机后国外相关理论演进的逻辑以及国内外央行决策实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围绕"资本市场波动对经济有何影响"以及"货币政策调整影响资本市场波动的效率"两个核心问题,梳理了学者们对货币政策介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调整效率以及存在障碍等问题提出的不同观点,以及相互批判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制度特征给出了我国央行介入资本市场的基本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9.
资本配置、管理激励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造了一个多分部企业内部跨期资本配置模型,本文考察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管理激励和配置效率问题,这是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的一个综合和扩展。本文的模型把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率论”和“无效率论”结合到一起,分析表明,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重新配置资本并能诱使两个经理努力工作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两个单分部企业组合的效率,而不只是其中的某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通过财富、货币扩张效应及资产结构效应,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了新的渠道。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低下、与货币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为此,需要依靠制度创新,加快资本市场主体建设,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稳步推进国有股流通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增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和配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