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凯 《新远见》2013,(18):46-51
行政主导、医联体建设和医保精细化管理,或将成为未来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三股动力。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下称《2013安排》)的通知。作为今年中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2013安排》除了继续聚焦医保、医疗和医药三大核心领域外,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也被再次提及。长久以来,中国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系,造成区域医疗信息建设举步维艰。由于责任主体不清,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一直缺乏强劲的建设动力。不过,在近期医联体建设的热潮下,以资源整合为目标的医联体,对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提出了新要求,从而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因此,除了传统的行政手段推动外,随着医联体的建设和医保支付改  相似文献   

2.
张贵民 《新远见》2013,(13):70-71,14
医疗信息共享已成为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2013年新医改的热词,莫过于"医联体",其被医改主政者视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良策。对信息厂商而言,各地医联体纷纷成立的背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采购数量的剧增,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转向。从突破院内系统林立的孤岛,到区域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而  相似文献   

3.
乔书 《河北企业》2023,(12):138-140
建设医联体有利于推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能提高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体验,是保障医疗服务优质化、便利化开展的重要举措。医联体的建设需要统筹区域中的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医疗卫生的工作重心以及相关资源下移,这也必然会对区域中的人力资源带来深远的影响。鉴于此,将探究医联体建设的概念和类型,分析医联体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将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策略,为人力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医联体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4.
医联体不是医院间的强强联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关系或双向转诊。镇江为医联体加了一个定义: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医联体现在的概念有些泛化。医联体不是医院间的强强联合,不是简单的医疗关系或双向转诊。镇江为医联体加了一个定义,叫做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伴随中国医疗改革的十几年,我发现管理医疗费用与降低医院成本颇  相似文献   

5.
姜虹 《新远见》2013,(10):54+14
一旦离开了信息系统的支撑,医联体的实现将举步维艰。任何一个经济体或组织,在社会环境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并存在一个周边环境与之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而医疗机构同样具备这种特质,伫立在一个更加复杂的业态环境中。在当下被协同医疗、医联体等热词充斥的医疗大环境中,如何将信息化手段导入医疗卫生行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的基层建设,助力医院发展,成为现今医疗界长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卫强  武伟  张敬进  周洪静 《价值工程》2021,40(29):178-180
通过我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探讨了医联体建设过程中以信息化为载体的重要意义.提出医联体的建设既能加快医院的床位周转率,也能增加医院的病人数量和经济效益.医联体的建设对各级医院均能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武汉医联     
张文燕 《新远见》2013,(16):46-47,18
2013年2月,湖北省武汉市提出了年内创建25家医联体的目标,现已创建28家。作为最早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改革试点的城市,武汉的医联体构建进入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如何能保证新兴的医联体有动力实现内部人、医、财和信息的"四通",从而达到医联体构建的目的?政府的角色扮演尤为重要。成为医联体的总指挥,负责顶层设计,是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希望扮演的角色。其希望在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的配合下,通过落实社区首诊等政策,平衡医联体内的各方利益,引导构建医联体。  相似文献   

8.
曹凯 《新远见》2013,(18):59-61
通过组成紧密型医疗集团,马鞍山从体制上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扫清了障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的需求。很多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不错,但院外资源共享效果并不很明显。其深层次原因便是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制。马鞍山通过组成紧密型医疗集团,从体制上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扫清了障碍。"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副总院长夏慧新,如此介绍马鞍山区域医疗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原因。从2008年医疗集团成立之初仅有的HIS系统,到如今涵盖集团内所有医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深入发展,城市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也迎来了诸多的新挑战,出现诸如薪酬管理不完善、人力资源整合不足、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下沉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城市公立医院应该统筹区域规划,立足于区域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之上,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人力资源整合。通过构建流通机制能够有效的促进公立医院医疗人力资源的下沉问题,同时还应该不断地优化薪酬管理制度,因地制宜,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医疗专业队伍,为医联体视角下城市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道路上,西宁市医疗联合体已经开始探索,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2014年,在市政府的协助下,青铝医院被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购,建立了医联体。在此基础上,2015年西宁市开始探索建立市县乡村一体化的紧密型医联体,建立了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主体的西宁市第一医联体,医疗集团雏形初步显现。2016年西宁市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大通县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资源,正式成立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并开始在集团内探索医保打包付费制度。2017年医保打包付费正式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医疗集团内部各级机构紧密联动。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的建立与发展,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基层群众"好看病、少跑路、少花钱"的愿望真正得以实现,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医改的惠利,也为全国医改树立了典范。但是,西宁市紧密型医联体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1.
医联体是指一定区域内由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机组合,形成协作联盟或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患者在医联体内可以享受到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间的双向转诊、结果互认、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等便捷的优质诊疗服务。医联体可以分为实体联合和松散联合两种形式。前者如兼并重组和医疗集团,是以所有权和资产  相似文献   

12.
医联体在实践中困难重重,核心问题聚焦于体制,涉及人事、医保、发改、财政、编制等问题。医联体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检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医联体的提出和强化,很可能对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很赞同原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简报第300期中提到的一段关于医联体的论述:"建立医疗联合体,形成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是实现分级诊疗、双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1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医联体迅速成为医改热词。按照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解读,医联体的理想状态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成纵向的医疗集团,由一两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若干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中,他还号召部管医院带头组建医联体,在战略层面上引领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14.
激辩医联体     
曹凯 《新远见》2013,(11):34-36,14
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2012年,北京推出了医联体建设,其话题热度迅速飙升。在2013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医联体更是被卫生行政部门寄予厚望,希望通过组建医联体,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4月2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13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医联体也成为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15.
明确以病人为中心的目的,是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及改变医疗服务的模式,合理地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信息化建设只有协助医疗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才能有利于病人康复;病人的利益,是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医联体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整个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使医疗服务有序推进,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曾耀莹 《新远见》2013,(11):30-31,14
作为国内跨省医联体的先锋,该集团将肩负起盘活国内儿科医疗资源的重任。5月31日,在全国的纵向医联体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立,开国内组建跨省医联体的先河,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科医院集团。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下称"北京儿童医院")外,该集团还包括郑州市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河北省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  相似文献   

18.
以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为核心的三医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此次改革中实现医疗资源公平性的着眼点之一。论文从大数据的特征入手,从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体制改革、医联体的建设及医疗机构内部改革三个层次梳理大数据分析运用现状,并通过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性及分析范围的高维度论述其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林秀玉 《民营科技》2014,(4):116-116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愈来愈多的医院认识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医院各项发展中的重要性。医疗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快捷、准确、节约人力等,以下将浅谈医疗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医联体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患者就诊模式的构架、医保模式的构建。建立医疗联合体目标,就是建立新型健康医疗分工协作体系和新的健康管理就医模式,切实提高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