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文章回顾几轮中美利差缩窄经过,分析利差倒挂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路径,认为中美利差缩窄以及汇率波动不会成为货币政策的掣肘,货币政策需坚持“以我为主”的基调稳定汇率与利率。文章进而阐述了中美利差波动和政策分化背景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受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以及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而采取的激进紧缩政策影响,多个期限的中美国债利差出现倒挂。文章通过梳理利差波动对汇率影响的机理,回顾中美利差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历史经验,发现利差对汇率的影响存在总体不显著,但影响逐步增强的特点。随着下半年影响中美利差的两大条件产生变化,人民币汇率有望获得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4月份中美利差开始倒挂,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中美国债利差是中国和美国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取向、通货膨胀变化等各种因素同步或错位、一致或分化的综合反映。文章认为中短期内中美利差或将持续倒挂,且倒挂幅度存在震荡走升的可能,或将对资产价格、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金融机构应加强宏观研判,做好微观安排,努力使风险研判与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相似文献   

4.
中美利差的长期决定性因素是中美两国的经济基本面差异。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会加剧中美利差的短期波动,但短期波动行情最终会回归于由中美经济基本面差异主导的长期走势中。2020年,中美利差走高引发齐界关注。本文聚焦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结合索罗(Solow)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现实影响因素,构建长端收益率决定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对历史中美利差在不同阶段呈现的走势进行分析,旨在为中美利差的进一步研究捉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美债收益率出现快速上升,美国长短期国债利差一度倒挂,中美国债收益率差也持续出现倒挂。从历史经验看,美国10年期和2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首次倒挂到经济开始衰退的间隔时间在6~24个月不等,平均间隔14.8个月。中美国债收益率的倒挂或引发跨境资本流出中国,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形成一定掣肘。建议将促消费作为宏观政策发力点,进一步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着力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释放货币政策发力空间;加强短期跨境资本流出管理,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大幅调整、汇率市场大幅波动,多个货币对见证了历史汇率。货币政策的差异引发中美利差快速收窄直至倒挂。文章从人民币外汇掉期和外汇期权两个市场回顾了全年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变动的三个阶段和主要市场交易逻辑。外汇掉期曲线变动与中美利差变化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境内外币流动性收缩、期限溢价减弱的影响;外汇期权波动率则主要跟随即期汇率实际波动率的变动,呈现高波动、期限倒挂、流动性溢价偏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2019年人民币外汇掉期曲线形态变动非常之大,大方向上保持震荡上行,中美利差的变化是核心影响因素;而人民币期权波动率走势主要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期限结构扁平化。展望2020年,由于中美利差有望震荡走低,但波幅及方向性将明显减弱,掉期市场可能会陷入窄幅盘整;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缓解,人民币期权波动率或于上半年底部震荡、下半年上扬。  相似文献   

8.
中美利率倒挂正在持续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产生影响。从历史上3轮中美利率倒挂的演进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美利率倒挂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逐步增强,但中美利率倒挂幅度整体呈现收敛趋势。本轮中美利率倒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根本原因是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预计本轮中美利率倒挂延续时间较长,将制约国内流动性环境,本轮中美利率倒挂还将全面影响我国资本市场运行,同时也会加大我国存量债务风险。对此,坚持“以我为主”,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央行资产种类,对应对本轮中美利率倒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通胀率走高、美联储加息路径陡峭化等因素的作用下,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导致10年期中美名义利差出现2010年以来的倒挂。一、复盘中美利差的历史演化(一)利差重心的变迁:2002年-2022年在过去的20年中,以2010年至2011年为界限,可以把中美利差划分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10年。  相似文献   

10.
中美租赁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不仅来自发展阶段的不同,更与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政策监管、税收及法律等综合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美国银行系租赁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利差、交易和余值收入,中国银行系租赁公司目前业务结构单一,集中于利差收入,业务和风险与银行趋同,其盈利模式必须逐渐多元化。要实现这一转变,有赖于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租赁公司自身主动调整。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编     
<正>陆磊:外汇市场前沿性决定了储备第一性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表示,外汇市场的前沿性决定了储备的第一性。"保储备"还是"保汇率"是一个伪命题,外汇储备在系统性风险中有逆周期缓冲作用,然后才有汇率稳定、本币流动性的可置信度。陆磊表示,2019年,我国面临的外部冲击溢出风险包括中美利差收窄。2018年以来,美联储渐进式加息,我国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着低通胀率、低利率。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中美1年期国债利差于2018年11月初出现倒挂,截至2019年2月12日,达到-24.47个基点。陆磊提出三点延伸性思考来面对外部冲击。第一,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2.
长端国债收益率包含众多信息且承担货币政策职能,因此备受投资者关注,伴随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加之近期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迎来历史新高,探究中美利率间分歧与趋同的内在逻辑具备必要性.本文聚焦当前中美利差的影响因素,分析疫情、脱钩风险、外资与汇率四大因子对利率的影响路径,最后总结各因素作用于中美利差的整体逻辑,以期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上半年,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受经济增长乏力、央行货币政策偏松、资金面宽松、非标资产配置受限、配置交易需求旺盛等多因素影响,利率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下行,信用利差分化。预计下半年,资金面仍然较为宽松,利率债收益率曲线仍将震荡下行,债市呈现慢牛行情;受政府融资利率存在降低趋势、城投债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城投类债券利差仍有收窄空间,非城投类债券受供给压力影响走势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国内房地产行业走势与债券收益率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文章分析房地产市场现状、政策,并做历史对比,指出本轮房地产市场受影响程度要大于上一轮,而政策调整力度不及上一轮,未来地产政策仍有进一步调整可能。展望债市走势,今年初和9月地产销售短期回暖,债券市场交易预期导致的债市下跌,与前两轮有本质不同,且当前房地产销售恢复仍不及预期,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存在不确定性,预计未来债券收益率上行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美国实施的货币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冲击,科学测度外部冲击是正确研判形势并实施合理应对策略的前提。结合中美货币政策周期不同步特征,本文定量刻画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在中美不同利差区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模拟美国加息政策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和加息政策将导致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在短期内波动加剧,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因此,为应对美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中国应坚持稳健适度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从历史经验、间隔周期、倒挂幅度与衰退深度等方面看,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并不必然预示着经济衰退。未来仍可考虑将收益率曲线倒挂作为经济变化的信号,但需谨慎对待决定这个信号是否准确的条件。美联储和学界普遍认为,美债长端利率与短端利率收益率曲线出现利差倒挂,预示着未来经济将有较大可能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视角下,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9年11月29日的美元/人民币汇率、沪深300指数和企债指数日频数据,结合VAR模型量化研究我国汇市、股市和债市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汇率冲击在短期内对股市具有正向作用,随后转为负冲击,而汇率对债市短期内均为负冲击,且汇率冲击对股市的影响程度相较于债市而言更大;债市易受其他两市的影响,但对汇市和股市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述中美利差定价的主要因素,总结我国债券市场境外投资者近年来配置习惯、交易活跃度、投资者结构等特征,归纳境外投资者的交易策略。最后结合近年中美利差收窄的历史经验和今年来的市场变化,推论境外投资者的行为并非简单跟随中美利差走势,外资增配我国债券市场的空间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用从2005年8月到2008年2月中美利差与汇率月度平均数据,采用ADF检验与协整检验等方法对这期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美利差变动并不影响中美汇率。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理论相悖。通过从我国的特殊国情来解释这种情况,并据此对我国的汇率体制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而我国“以我为主”维持货币政策稳定,中美利差持续贴水引发了市场对汇率影响的讨论。文章就美元、人民币利差与汇率趋势背离的话题展开分析,冀望通过对背离情况的探讨找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利差变动的一丝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