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从“整体性治理”出发正是这一思想的基本治道变革逻辑之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可以从“生态正义”导向的命运共同体关怀、“以人民为中心”导向的价值支点、“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导向的生态实践逻辑三个方面进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治理治道变革逻辑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在治理网络维度上寻求网络化的生态文明治理组织;在无缝隙治理维度上尝试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治理协调机制;在“合作型制度”进化中走向整合与合作的制度体系;从国际合作角度尝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共同主体性哲学角度上实施生态正义的哲学关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生态文明思想,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现有研究集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形式等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系统体系,需要拓宽研究的广度、宽度、深度。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引了清晰的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包含着生态文明的历史观、科学观、民生观和法治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的系列重要论述,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高生态治理能力,以及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作为宏观调控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税收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基于“生态税收观”,通过自身体系的不断绿化,更好发挥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导向、促进与支持作用。在总结梳理国内国际税收体系绿色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反思现存问题和改进方向,构建基于“双碳”目标的我国税收体系绿色化逻辑框架,并提出未来的若干优化路径,以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化发展贡献税收力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连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但是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未减反增,生态质量级别评价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境规制程度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环境污染却增加的“绿色悖论”现象。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加之受税收压力与区域竞争的影响,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差异性。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弱化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这个结果解释了“绿色悖论”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政策实施的机制存在缺陷、地方财政治理效能不足,造成了“绿色悖论”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后期,建议通过构建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机制,推进预算绩效和监督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本文结合安康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从政策工具、产业发展、风险防范等方面探索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并对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特殊问题,针对性地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开征碳税是落实“双碳”目标、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碳税可以改变制造业成本结构,激励制造业绿色转型,但是存在推高产品价格、抑制消费需求、拉低经济增速的风险。汽车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典型代表,碳税的影响更为突出。在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整体分析的基础上,以202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为依据,构建CGE模型,将碳税设置为四档税率,模拟分析碳税征收对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碳税征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生态文化从深层解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指导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长期以来,高校的生态文化培育工作存在着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培育内容和方法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生态文明的发展关键在于文化的"绿色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文化引领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高校应深入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大学生的生态文化培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相继经历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四种文明形态,对应着无色(虚无)发展、黄色发展、黑色发展、绿色发展四种发展范式。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下以低消耗、低排放与高效率为特质的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经济危机、资源短缺危机和环境气候危机的必然选择。从黑色发展范式到绿色发展范式的转换,需要实现“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主体由“单一理性经济人”向“双重理性经济人”转型:发展目标导向由“只注重经济发展数量,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向“优先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兼顾经济发展数量”转型,发展模式由“低成本竞争、高资源环境代价”向“高成本竞争、低资源环境代价”转型,发展过程由“线性强物质化过程”向“非线性弱物质化过程”转型,发展路径由“黑色工业化、黑色城市化与黑色现代化”向“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与绿色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意蕴的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绿色发展理念再次被强调并载入史册,鲜明地体现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色调。本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切入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尝试从哲学层面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予以深入阐发,探究其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契合之处,以期为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绿色发展理念旨在尊重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高度契合。基于绿色发展视阈下,必须从发展方式、制度体系、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全社会通力协作、潜心学习、锐意奉献,持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增值税转型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增值税转型受益最大的企业也更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文在分析有关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增值税转型中嵌入绿色税收思想,开征环境税、改进现有税收政策,从而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2.
国外绿色税收的理论与实践,给呼之欲出的中国绿色税收提供了可视的蓝本和完整的参照系。绿色GDP理论出现多年,因其难以操作,还没有进入普遍实用阶段。我国可以试采取双“绿”齐下的方略:着手于实处:绿色税收;着眼于远处:绿色GDP。进一步绿化现有涉绿税种,适时开设纯绿税种,尽快建成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再辅以其它手段,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我国政府提出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泰安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大力宣传生态文明思想,组织一系列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和环境保护活动,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引导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环节,全民动员,增加宣传效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传统发展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税收体系应当适应低碳经济转型的要求,把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税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开征环境税,适时引进碳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绿色商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一致,发展绿色商业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文章从企业、消费者、社会三个角度分析了促进绿色商业发展的建议。发展绿色商业可以促使企业和消费者贯彻绿色意识,采取绿色行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8—2016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转型数据,研究绿色税收优惠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税收优惠对企业绿色转型存在激励效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依然不变。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税收优惠通过减少转型中面临的调整成本发挥其对企业绿色转型的激励作用,且该激励效果随着产权性质与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已成为现代税收的基本背景,因此,现代税收必将向生态学化方向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我国的生态税收体系,改排污收费为征税,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加大对绿色产业的税收优惠,应成为我国税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从增长、就业、绿色、成本、风险五个维度系统剖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然后基于这五个维度阐释碳中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迈向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政策路径为:加速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助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激发绿色需求,以绿色消费倒逼零碳生产;拓宽区域合作,以资源对接和多能互补促进互利共赢;创新发展范式,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一方面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含义、本质三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从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层面探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践路径,力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个特色生态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努力谏言谏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理论前提,这一经济体系的构建分为徘徊萌芽、探索准备、持续发展、全面推动、深度发力五个阶段。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与绿色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体系、循环经济体系以及传统生态经济体系等有区别,是以全民共享的良好生态环境福祉为发展目标,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要内容,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运行载体,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制度保障。这一经济体系具有五大特征,即创新、融合的全产业,绿色、文明的全空间,协同、竞争的全领域,开放、互惠的全过程,共享、关联的全要素;该经济体系包括三类运行关系,即经济与生态相互依存,物质、能量、信息、价值要素内在循环,以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互促进。未来,中国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应着手建立规范的学术话语体系,致力于构建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