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是水平井技术和侧钻井技术的集成和发展,是继水平井之后又一项钻井新技术,它适用于各类油气藏。介绍了深层天然气小井眼双套管侧钻开窗水平井技术在吉林油田长深平2井的成功应用,为吉林油田深层气藏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页岩气工业的蓬勃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储层钻遇率的地质导向技术已逐渐成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川南地区页岩气开发的目的层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具有耙窗较小、构造复杂等特点,给地质导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在进行川南页岩气生产水平井A井地质导向工作时,首先,钻前详细分析区域地质情况,邻井测井响应特征,进行钻井地质设计、地层对比和建立地质模型,制定相应的入靶控制方案和水平段控制方案,并在实钻过程中结合岩性特征、气测、钻时等录井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是保证水平段长度、安全高效钻进,提高优质页岩储层钻遇率的关键。该井水平段钻遇优质页岩储层1620m,优质储层钻遇率达95.3%,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潜山等难采油气藏逐渐成为主力接替区块,常规直井、水平井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开发这类油气藏.分支水平井技术可实现一个井对应对多个地下井眼,增加储层裸露面积,提高油气采收率和储层的动用程度.通过对潜山等难采区块的精细地质分析,开展安全钻井技术、潜山分支及鱼骨井钻完井技术、储层保护技术等深入研究,形成一套适合潜山等低渗油气藏开发的综合配套技术,实现难采区决的经济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技术是目前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但是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外来流体不配伍等原因造成的储层伤害。通过对低渗透油藏储层伤害的机理入手,分析了适合冀东油田低渗透油藏的水平井钻进新技术、钻井液完井液新技术,提出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当油气藏地层压力低于正常地层压力范围时,极易引起油田现场施工过程中钻完井液对储层的污染,导致水锁,堵塞泄油通道,增加开发难度及补救成本。基于此,文章就钻完井引发储层损害的成因、现场技术要求以及当下用于储层保护的主流钻完井液类型进行了系统性地综述,旨在为储层保护型钻完井液的进一步改进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目的层储层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钻遇泥岩不可避免。长期以来在苏里格地区,水平段钻遇泥岩给钻井施工带来极大困难,调整缺乏方向性,甚至部分井因钻遇泥岩段过长而导致钻井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河流相沉积模式,野外露头考察认识,结合近60口水平井钻探资料,对所钻遇泥岩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各类型泥岩特点,最后针对钻遇的各类泥岩特点,做出轨迹准确调整。利用该研究成果,在苏53区块水平井钻井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储层钻遇率,有力保障水平井钻井成功率,同时也为同类气藏水平井随钻地质导向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截止到3月16日,年初投产的辽河油田边台潜山二次开发先导试验井组2口开发水平井.日产原油达到8t。同时,在牛心坨潜山正钻的2口鱼骨井也见到良好油气显示。这是辽河油田在特殊岩性油气藏二次开发研究中取得的又一进展。  相似文献   

8.
长水平段水平井具备直井与普通井无法拥有的技术优势.可是,因其水平段过长、钻遇岩性的繁琐性、钻井液以及钻具和地层接触时间久等原因令钻进以及固井过程里具有许多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
渤海某油田位于黄河口凹陷中央构造带上,对该油田一口水平井在钻前、钻中、钻后随钻地质资料展开研究,对目的砂体逐步深入分析,为随钻决策提供依据。该井钻井取得了预期效果,对油田开发及随钻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沙特油田属于海相沉积地层,对其采用分支井钻井技术,可以通过侧钻形成多地分支井眼,有效降低综合成本,并提高老井利用率,延长老井寿命。沙特多底水平井钻进技术的形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套管自上而下开窗侧钻多底分支井、套管自下而上开窗侧钻多底分支井、裸眼水平段或大斜度段多次侧钻多底分支井。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油区页岩油埋藏深、构造复杂、井底温度高、地层可钻性差、孔隙压力高、机械钻速低、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优化,应用激进钻进技术、地质导向甜点追踪技术、深井悬空侧钻技术、深井长封固段固井技术和白油基钻井液体系等提速提效提质技术,形成了适合于江苏油田的页岩油高效钻完井技术。应用表明:花页1HF导眼井实钻机械钻速最快达22.4 m/h,侧钻水平井钻速达到7.5 m/h,比邻井钻速提高80%。为东部老油田页岩油低成本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Y-1油田是南海东部开发的第一个稠油油藏油田,属于边水驱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黏土含量高。油田开发初期采用优质筛管防砂完井,生产过程中由于黏土运移堵塞筛管,导致油井产能低且递减迅速。为解决此类问题,在调研国内外分支井完井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套适合高含黏土稠油油藏的主井眼充填防砂的分支井完井管柱,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支井增加泄油面积、释放油井产能,另一方面可以在主井眼内下入筛管并进行充填防砂,减缓生产过程中细粉砂堵塞筛管,延长油井寿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分支井充填防砂完井技术稳定可靠,油井产能增加明显,产能稳定,为类似常规稠油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勘探实践表明,许多油气藏的形成与膏盐岩地层有关,成功钻穿膏盐岩地层是钻井难题之一,因此,录井技术成为钻进安全监测、膏盐岩地层准确预报的重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膏盐岩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盖组合以及与油气的关系,并通过伊拉克M油田实例分析,归纳总结了膏盐岩地层的录井技术,包括:钻前熟悉地质设计与邻井资料;在随钻录井过程中通过钻井参数的变化提前预判是否钻入膏盐岩地层;钻遇膏盐岩地层后观察盐岩是否以岩屑形式返出;同时,把握膏盐岩地层的岩性、岩性组合、层位、顶底界和厚度;防卡、防漏是录井人员钻井工程技术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渤中34-9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广泛钻遇古近系火成岩,由于火成岩岩性多样、成分复杂导致常规测井解释图版识别岩性精度较差,而在随钻过程中准确识别火成岩岩性是工程上规避憋、卡、漏等风险的重要前提。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DA)与KNN算法运用于油田开发过程中的随钻测井数据处理与分析,实现了随钻过程中准确、高效识别火成岩岩性的目的。进一步将线性判别分析的降维结果代替原始测井曲线作为K最近邻分类器的输入,实现两种算法的有机融合,并对油田5口开发井建立的测井数据集进行机器学习,火成岩岩性分类准确率高于90%,证明了该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方法为常规录、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提供了新方法,多方法的结合也为油田勘探作业过程中的分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3月18日,由川庆钻探长庆钻井总公司70517钻井队承钻的靖平33—13井,在气井水平井施工中使用相应型号的PDC钻头取得进尺150.6m。为钻井提速提供了技术保障。受钻头选型、钻进方式及钻井液体系的选择等因素的影响,PDC钻头在天然气水平井斜井段应用中出现钻头泥包、无法滑动钻进等现象,成为天然气水平井提速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2日,胜利油田在樊154致密砂岩油藏中,顺利完成樊154-平2井裸眼分20段压裂施工,创出国内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段数最多纪录,标志着胜利油田在水平井技术应用上,步入国内非常规开发的领先水平。所谓水平井,是指井斜角达到或接近90°,井身沿着水平方向钻进一定长度的井。水平井技术在胜利油田历经22年的茁壮成长,已经从最初的常规水平井技术,逐步发展为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技术、地质导向水平井技术和复杂结构井钻井技术,应用领域逐步扩展到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先后创造40多项全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浅层油气藏基本已经开发殆尽,深部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重点。文章对中亚地区塔吉克斯坦深层油气藏钻完井面临的难点进行梳理,分析了国内外与之类似的油气田钻完井新技术应用效果,推荐了以自动垂直钻井技术、抗高温高密度钻井技术、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为主体的深层油气钻完井技术,可有效解决该地区地层倾角大、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埋藏深、井下事故复杂多发等难题,对于推动中亚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位移水平井而言,水平段较长,在钻遏岩性方面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同时,钻井与地层接触的时间较长,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钻井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通常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段过长,固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套管、水泥浆与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状态所引起的.本文结合作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大位移井钻井井眼轨迹控制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以此实现对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七里村油田延73井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郑庄乡境内,区域构造位置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长6储层平均孔隙度为8.80%,渗透率为0.8×10-3μm2,为典型浅埋藏、低压、低产、特低孔、特低渗岩性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油气层损害,因此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寻找有效的储层保护技术措施,对油田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涠洲11-1油田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钻井过程中遇到的中新统灯楼角组和角尾组是关键的地层。角尾组上部泥质含量较高,使用常规强包被型钻井液作业时,极易出现钻屑聚集形成泥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钻井效率,还可能造成起下钻过程中的遇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提高角尾组中下部砂岩层的储层保护效果,通过分析已钻井的相关资料,优选了海水聚合物钻井液和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对比强包被型PDF-PLUS/KCl钻井液,海水聚合物钻井液更具分散性,可有效防止泥球形成;EZFLOW无固相钻井液剪切稀释性强,悬浮携带性能和储层保护性能更佳。在涠洲11-1油田A平台的两口调整井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所优选的钻井液有效改善了角尾组出泥球问题,同时提高了起下钻效率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