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承耀 《经济管理》2005,(15):90-94
中国正走向“小康”社会,其显著标志是“衣食”问题基本解决,“住行”问题成为焦点。实际上,“住”又在很大程度上与“行”相关。在“公房”改革大体完成之后,“公车”改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许,后者改革的难度比前者更过之而无不及。“车轮腐败”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公车改革所引发出来的新问题也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3,(25):16-17
从GPS定位,到公车喷涂统一标识,“严禁公车私用”新招频出,“公车改革”徘徊已近20年,但效果却并不明显。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坚持杜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中国的公车改革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3.
昆山市委从2000年年底开始,先后在陆家、周市、蓬朗三个镇进行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试点,基本做法是:乡镇机关取消公务用车,所有公车经评估后拍卖,司机重新安排出路,乡镇干部按职务发放交通费。如今这些乡镇已见不到公车了,三分之二的镇级干部买了私家车,其余的  相似文献   

4.
官员们何以"换位必须换车"?笔者以为这是因为公共财政异化为了"官用财政"。如今,用公共财政牟取私利无处不在,公车制度的低效和腐败、公款吃喝以及超标住房、超标装修等都是明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实际上是一个代理机构,本质上是公众委托政府来提供私人无法通过市场配置获得的公共服务。纳税人向政府缴  相似文献   

5.
刘义 《经济论坛》2000,(23):40-40
一、县级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 l 认识转变难。有些人不能正确认识政府机构改革的意义,存在着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传统观念和“官本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构改革的难度。二是没有正确认识机构改革的过渡性,认为前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反弹很快,对这次改革信心不足。三是一些人存在委屈心理,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四是部门利益为重,本位思想作怪,认为应该减掉其他部门、单位,不能减自己。五是官场腐败、惩治不力造成当官发财的恶性循环。 2.人员分流难。第一,较高的改革目标与落后的行政干部队伍结构之…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央部门相继公开了“三公”经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公车过多过滥,公车费用庞大,无疑已经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而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司机私用公车现象也屡禁不止,使政府形象蒙受损害。同时,公车管理漏洞也造成了巨额的养车费用,有关调查显示,公车修理费用是私车的6倍,存在着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公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先后开始了公车改革的探索和试点,但由于公车改革阻力大、难度高、涉及面广、关注度高,政府公车一直改改停停,步履艰难.虽然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严重的负面影响,改革现状并不令人乐观.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原则、管理体制、配备标准、使用维修等做了明确规定,《办法》的出台使政府公车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门话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公车改革的现状,针对公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车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坚硬的车改 在7月16日的方案公布之前,地方的公车改革已摸索了20年。期间,各地车改模式五花八门,但成功者寥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逆改革”,借机追求变相福利。凡此种种说明,想真正实现车改初衷,殊为不易。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党中央已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加大了打击腐败的力度。但腐败分子们却前赴后继,还在迎死而上,这种景象令许多人感到困惑。本文就此话题,说些“想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对于当前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说法很多,但我认为,都未把腐败的成因及根源说清楚。腐败  相似文献   

10.
王溱 《商周刊》2013,(3):86-86
公款吃喝之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许多人成了酒场“老油条”,说别的可能一窍不通。但说起吃喝,滔滔不绝,眉飞色舞。  相似文献   

11.
先从“饭桌”开刀张怀珍,袁喜荣在诸多社会腐败现象中,危害较大且又屡禁不绝的当属公款吃喝了──即"饭桌"上的腐败。一些高级饭店、酒楼之所以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公款"这根大柱支撑着。对此,人们无不表示忧虑和焦急。可喜的是,人们最近发现...  相似文献   

12.
罗民钢 《经贸实践》2004,(10):43-45
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有20年,先后进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历程。这些改革实践虽然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产生过重要作用,但从根本上看,企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缺陷仍未得到彻底改变,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公款吃喝风的盛行,从我国的饮食文化、国人的好客重情、“小金库”的存在和法制建设的薄弱等方面论述了造成公款吃喝风的原因。同时。从改革传统饮食文化、取缔“小金库”、加强财物审计、加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和法制建设等方面来治理公款吃喝。  相似文献   

14.
不抓落实也是一种腐败邢景会工作落实不力,这当然不能简单地说成腐败。但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热衷于拉关系,办私事,不抓或不认真抓落实,我以为完全可以说是一种腐败。这至少可从三方面看:其一,从党的宗旨上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所在,是对一个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腐败”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和“寻租理论”等经济理论工具,对腐败行为的产生进行剖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进而得出不完善制度导致的经济运行的非效率是导致腐败行为产生的最根本源泉,并对腐败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建议。指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遏止腐败行为的有力杠杆,但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确实很难避免。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即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就政治上腐败而言,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则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十多年来,金融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前期的金融改革并没有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优势,下一轮改革面临众多艰难险阻;一是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的矛盾在不断加深,金融改革的回旋余地和操作空间日益狭小;二是改革的外部环境前所未有恶化;三是目前社会各界的心态持续“疲软”,难以鼓起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放在适度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上。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1,(2):24-26
“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将要出台有关公车配备使用的新规定。”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吴玉良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公务车问题已被列为今后专项清理的重点工作。在对省部级干部公车配备的标准排气量和购置税,对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编制的规定上,新规将比过去更严格。  相似文献   

19.
村里的公车也不能私用桑惠林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不少村子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购置了小汽车。村里花公款买的小汽车,原本就应“公车公用”,但由于某些村干部特权思想严重,搞“优亲厚友”,致使村里“公车私用”现象屡见不鲜。譬如,有的“够上了村干部”级...  相似文献   

20.
他曾掌管全市建筑工程大权,但他说;“我们不要捞钱,那是百姓的血汗。”他,对要把他带到省委书记那里、帮他当上省建委主任的人说:“我不干这种事!”他,向中央检举从顶头上司到省委书记一伙人的腐败行径,尽管由此引来无尽灾难,仍坚持不懈;他,在阳光下差点被打死,在大雨中险些遭撞死,在看守所里高烧几乎要咽气,在劳教所中两度被追杀;他,大学同学们惊奇地说:“全班念书最文静的同学,竞然受了这样的苦。”他,依然反腐,无怨无悔。终于迎来了“大蛀虫”程维高被开除党籍的这一天……2003年8月9日,中纪委公布了给予河北省委原书记程维高开除党籍处分的决定,其中特别提到了因如实举报问题而遭打击报复的郭光允?从此,郭光允这个因揭发检举贪官污吏而挨整十几年,以至于九死一生的反腐败英雄,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他为什么要坚持揭发程维高,他是怎样几经生死考验的,他现在有何感想?他向记者详尽地回顾了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