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除权除息对股价的影响因"牛市"和"熊市"而不同,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以来至2007年5月31日的所有A、B股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将其按牛市或熊市划分为四个波段,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市场超额收益率模型,研究了股票发生除权除息事件与事件日前后累积超额收益率及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在牛市里,在除权除息日前后购买并持有分红送配的股票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与股票分红送配的比例成正向关系;在熊市里,以此购买股票获得的累积超额收益与分红送配的比例成反向关系,研究结果为投资服务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年度红利公告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不论是首次分红还是一般的年度分红 ,现金股利所引起的股价异常收益显著小于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 (即现金和红股 )。此外 ,现金股利作为首次分红支付方式不受市场欢迎 ,其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值。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纯净性 ,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 ,排除了除息除权日的溢出效应、大宗交易所引起的股价偏差及红利公告期间风险要素增加的影响。此研究回答了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公司红利政策与市场价格及交易额的相关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利春 《经济论坛》2006,(20):114-116
一、基金分红效应的理论解释 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提出并证明了在“无摩擦”环境下,公司采用何种股利政策都不会影响股东财富。根据M&M理论,当公司对股票进行分红时,股票下降的金额等于派发的现金股利或所送的股票股利金额,股票总价值在分红前后保持不变。然而,实际的资本市场并非与M&M理论假设的“无摩擦”环境相吻合,资本市场的非强势有效性、税收、政策法规、融资成本等存在使得M&M理论结论并不能简单地套用到实际市场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股利分配政策的代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将财务柔性与股利分配政策纳入同一研究框架,结合我国现行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从财务柔性的视角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结果表明,财务柔性对股利分配政策具有显著影响,公司财务柔性越高越倾向于支付股利。半强制分红政策并没有改变财务柔性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公司财务柔性边际价值越高越不倾向于采用股利迎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赵虹  隆威 《现代经济信息》2012,(2):255-257,260
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股利税的委托-代理模型,基于模型对上市公司股东、经理人、董事会的行为逻辑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股利税对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另外,本文还以我国2005年股利税减半征收为契机,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的分红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股利税变动前后的对比分析,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股利税通过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入、经理人的收益情况,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股利税的大小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明显,降低股利税有利于刺激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管理层持股较多的企业,股利税的减征促进了它们的分红。  相似文献   

6.
王琳 《经济论坛》2005,(16):94-96
一、文献回顾及研究背景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国内外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股利是上市公司返还收益给股东的一种方式,也是股票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股利分配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此外还有公积金转增资本等不严格的形式。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Damodran(1998)通过对近年美国公司采取的股利政策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梦婷  李慧 《广东经济》2016,(12):152-153
本文以2011-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既发行中期票据又发布现金分红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分红公告对债券市场的反应.研究发现大规模现金分红会造成债券价格的下跌,国有企业分红引起的债券价格的波动与盈利能力并无显著联系,而非国有企业分红引起的债券超额收益与净利润呈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还发现,第一大股东控股与现金股利支付率的交互作用会引发上市公司分红负效应,但引入机构投资者后,这种负效应得到缓和,大股东利益转移行为得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8.
王立文 《当代经济科学》2011,(5):99-108,128
论文基于2005—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投资于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股票换手率、股票收益波动率、股价同步性等反映和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三个渐次递进维度的指标都显著负相关;而当投资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股票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衡量股票市场稳定性的指标显著正相关抑或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直接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选择长期的价值投资行为还是进行短期频繁的投机炒作,进而影响机构投资者稳定股票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论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股票全流通时代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投资者的长期价值投资行为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9.
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信号传递效应、股东财富效应3种股利分配动因与股利决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效应对股利决策影响不显著。上市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动因在于通过股利分配政策影响股票价格.传递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内部信息,帮助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增加股东财富。而降低代理成本并不是他们分配股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逯东  付鹏  杨丹 《财经研究》2016,(2):73-84
文章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存在通过管理媒体报道来获取超额收益的行为。研究发现:(1)媒体报道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符合“注意力驱动效应”,即媒体报道数量与股票超额收益显著正相关;(2)机构投资者会利用媒体报道的这一效应来获取股票超额收益,即机构投资者存在利用媒体来制造信息噪音以引导市场热点的短期炒作行为,进而验证了“主动媒体管理”假说;(3)机构投资者的媒体管理行为会提高其所持有股票未来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即带来更大的股价崩盘风险。文章将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进行了有机结合,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结论为进一步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和媒体报道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对盈利的信号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大量采取高送转的方式。本研究通过对578家上交所A股上市公司高送转对盈利的信号效应的分析,揭示了高送转与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对公司未来的盈利信号较弱,高送转并不意味着未来盈利的高增长。只有现金红利增加的高送转传递了上市公司未来业绩良好的信号,而现金红利不变和现金红利减少的高送转不是未来盈利良好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司财务理论三大支柱之一的股利政策,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因“同股不同权”而带来的公司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国际上对股权结构主要从股权流通性、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方面进行探究,而我国关于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股权流通性上,研究表明:我国非流通股偏好现金股利,而流通股偏好股票股利。国外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股利支付水平负相关,而我国则相反。至于股权制衡度,欧洲与亚洲亦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李国富 《经济经纬》2005,59(5):139-141
送、转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形式,有其产生的制度背景,集中体现在股权分置与流通股高溢价发行,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在制定股利政策时有迎合市场的动机。随着股票市场投资日趋理性,送、转股的信号传递与提高股票交易流动性的作用将加强。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a sample of 1035 Taiwanese firms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dividend protected employee stock options on stock repurchase and cash dividend policies from 2000 to 2005. This study find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 dividends and executive options, implying that executives holding stock options might prefer to distribute cash dividends to boost the stock price. This result, unlike in earlier studies, arises from the dividend protected characteristic of Taiwanese employee stock options. Finally, free cash flow, firm profitability, level of debt,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firm size are found to considerably influence payou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5.
行业特征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泰  杨新锋  林川 《技术经济》2011,30(1):116-121
根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行业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具有一定影响;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在行业间并非普遍存在;同一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具有稳定性;相对于行业因素,公司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of a dividend yield model for predicting aggregate Japanese stock returns using long time-series data from 1949 to 2009. In addition to one-period return tests, we conduct statistical tests based on dividend growth forecasts and long-horizon return forecasts implied by one-year regressions to provide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the predictability of aggregate Japanese stock returns. Our findings therefore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dividend yield in predicting returns. However, we find that direct long-horizon regressions are not a powerful way of testing the null hypothesis of no return predictability. Moreover, we find that current cash flow is a mor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han future cash flow in the stock market fluctuations, although the dominant force is attributed to expected future return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nding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vidend policies in Australia and Japan. It examines panel data from the constituent stocks of the ASX 200 Index of the Australian stock market and the Nikkei 225 Index of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The evidence that Australia, with an imputation tax system which favors dividends over capital gains, has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ividend payout than Japan lends support to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dividend policy. Dividend policies in Australia and Japan a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financial factors. Fixed effects regression models indicate that dividend policies are affected positively by size in Australia and liquidity in Japan, and negatively by risk in Japan only. An industry effect i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in both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全流通作为现阶段中国股市结构调整的核心,对股市整体收益有负面冲击,然而调整越早,负面冲击越小。交易税费、公司分红和新筹资金对全收益率的贡献随着全流通的推进有所变化,但是新筹资金对于收益分布始终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孟晖  沈中华  余怒涛 《经济问题》2008,341(1):103-106
利用深圳股票市场的数据,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因素,得出更高盈利能力、更高资产增长率和更大规模的公司更愿意分配股利,而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不愿意分配股利.无论是分配股利公司或不分配股利公司,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