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一处     
《时代经贸》2010,(17):90-90
都一处,创业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开始叫“王记酒铺”,是山西人王瑞福创办的。 都一处牌匾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据说是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时,乾隆皇帝下通州私访回京进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三十,天色已经很晚,  相似文献   

2.
“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回族人马庆瑞住北京前门外西荷包巷摆摊卖肉。由于他擅长制作酱羊肉,博得人们的赞誉。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春天,月盛斋羊肉店在户部街(现今天安门广场东侧)正式开业,因店址在西月墙路南,故借其墙的月形,取名“月盛斋”。  相似文献   

3.
《时代经贸》2011,(5):32-34
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70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凭借“诚信协和,有德乃昌”的理念,成为百年来京城有口皆碑的熟肉制品典范企业。天福号的酱肘子曾作为清宫御膳必备佳肴获赐进宫腰牌,在京城享有“乾隆酱汁传百年,慈禧腰牌通天下”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北京老字号多有故事传说,"乾隆赐匾都一处"就是其中之一。传说讲了都一处字号的得名与含义,创始人的姓氏、籍贯和创业过程、经营特色等等。它出现在多种著述,且报章、网络反复刊载,流播甚广。前门大街都一处门前,还特别安置了一组雕塑,成年累月地讲述着这个传说。但传说不是历史。解析传说——我们能发现什么?都一处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5.
《时代经贸》2010,(11):82-85
一、追溯天福号 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270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凭借“诚信协和,有德乃昌”的理念,成为百年来京城有口皆碑的熟肉制品典范企业。  相似文献   

6.
月盛斋     
开业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月盛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回族同胞马庆瑞创办。马庆瑞早年因家境贫苦,成年后就经人介绍到皇宫内当差役,在礼部衙门有机会接触到御膳房厨师,学到了一些制作羊肉的手艺。后辞去差役,自己摆肉摊,由于在宫廷学习过,又经过自己不断琢磨酱羊肉的方法,在配料和火候上掌握了一些技巧。他酱出的羊肉独具风味,生意兴隆,后由摊商变坐商,定名“月盛斋”,取月月兴隆之意。  相似文献   

7.
严惩贪官──顺治帝治吏的一个重要特点杨洪榜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治国十年,二十四岁便英年早逝。他亲政的十年里,可以说并无重大建树,没有康熙乾隆那么多的“显绩”,但他...  相似文献   

8.
(一) 由人丁数字来推算人口数字是清代人口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1.清初的统计口径是丁不是口 清代至乾隆六年后有比较全面的人口数字,问题主要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口数字应如何计量,现有的“人丁户口”数字应如何看待。 据《清实录》记载,顺治朝的“人丁户口”数为一千几百万,康熙二十五年以后超过二千万,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为2,642万,乾隆六年(1741年)一下子增到14,341万人,七年之后人增五倍,未免突然。过去在十一种著述中都肯定乾隆六年前的数字是人口数,认为清初社会经济残破,人口锐减,经过恢复,人口增长是极快的,而快是快在乾隆之初。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之表示怀疑,认为自顺治到雍正,“人丁户口”数字实是单指男丁而言,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官员“引见”制度自清世祖时(顺治十二年)正式用于清代官制之中,经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不同程度的推广,至乾隆时期基本成熟定型。按照清制,四品以下官员的任用、升迁或降职,都需要面见皇帝,亲自接受皇帝的旨意,期间需向皇帝呈上该官员的“引见单”,内容涉及籍贯、年龄、出身、做官履历等。  相似文献   

10.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略论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的康、雍、乾三朝,历来被史家津津乐道,称颂之为“康雍乾盛世”。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康熙中后期(从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 1683──1722年)为“盛世”的起步和奠基期;雍正和乾隆的前中期则是它的继续发展和颠峰期,乾隆后期(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以后),盛世已陷入停滞、并渐露衰微的迹象。本文力图论述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年)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说到“勤政”,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晋人成公绥所作的《贤明颂》中,就有“王用勤政,万国以虔”的记载。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这既为儒家思想所肯定,也为广大百姓所称赞。因此,勤政亦为历代统治者所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清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在北京建筑了“勤政殿”,取意勤政务本、勤于思政,成为驻跸临时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之处所。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又对“勤政”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对策唐文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乾隆是个幸运儿。他承先祖幸绪,仗全盛国力,平定边疆,拒西方殖民者于国门之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乾隆又是不幸者。他虽有“冀为成康之治”的理想与魄力,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14.
乾隆处于康雍乾盛世的后期,在农商总体政策上,重农并不押商而是惠商,但志商以不妨碍“本业”为限,惠商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乾隆时期商人在惠商政策感召下,商业活动频繁,商人十分活跃,处处可见商人活动的踪迹。官商互为依存关系也十分密切,作为乾隆时重要活动的盐务、军需、赈济、河工,以至乾隆南退的参加承差、迎送、修行宫都让商人参与,商人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但乾隆时官商关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乾隆对商人的剥削,是盘剥后的一点可怜的慰抚。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08,6(6):101-102
壹条龙最初叫做“南恒顺”,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山东禹城一韩姓人所创建,取水远兴旺、事事顺心之意。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相传光绪皇帝慕名微服进店吃涮羊肉,遂改名为壹条龙。  相似文献   

16.
"月盛斋"开业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当时回族人马庆瑞在北京前门外西荷包巷摆摊卖肉。由于他擅长制作酱羊肉,博得人们的赞誉。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春天,月盛斋羊肉店在户部街(现今天安门广场东侧)正式开业,因店址在西月墙路南,故借其墙的月形,取名"月盛斋"。  相似文献   

17.
《时代经贸》2011,(3):78-78
为方便居家养老老人定期修脚需求,落实北京市政府“九养”政策。清华池于2010年开始选派多名熟悉社区工作的员工组成社区工作部,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修脚服务。一年来,以多辆服务汽车,几十位修脚技师组成的“流动清华池”已开进全市655个社区、敬老院、干休所、为居家老人提供修脚服务。清华池2010年获评“社区服务优秀服务商”,成功打造了便民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8.
月盛斋     
开业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月盛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最早是由回族同胞马庆瑞创办。马庆瑞早年因家境贫苦,成年后就经人介绍到皇宫内当差役,在礼部衙门有机会接触到御膳房厨师,学到了一些制作羊肉的手艺。后辞去差役,自己摆肉摊,由于在宫廷学习过,又经过自己不断琢磨酱羊肉的方  相似文献   

19.
红木制品自清代乾隆以来,席卷中国大地200多年,尤以广州人制作为最,故称“广作”红木。  相似文献   

20.
琼花观,又称蕃(fán凡)釐(xǐ喜,又读希)观,坐落在今市区文昌中路东段北侧。琼花观的前身是后土祠(又称后土庙),始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年)。祠中供奉主管大地万物生长的女神后土夫人,住道士管理香火,后因祠的东、北两面建房形成的巷子都叫“羊巷”,故又有人称其为“羊里观”。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淮南节度使高骈增修,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宋徽宗赵佶赐“蕃釐观”额,遂易名“蕃釐观”。因观内有琼花一株,树大花繁,清白可爱,相传天下无双,故又称“琼花观”。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知府吴秀在门前筑石牌坊,并于观后建阁。清代复增建前亭和观门等。乾隆四年(1739年)阁毁,六年后重建,复毁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后渐荒芜。新中国成立后,为保护这一胜迹,于1962年经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中,牌坊拆毁。1993年市政府决定修缮,移建了“三清殿”,复建了牌坊、山门殿及两侧廊房,并在观后新建了“琼花园”,于园中重建了“古琼花台”、“无双亭”以及供赏花之楼、廊、厅、轩,由此千古胜迹重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