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0月27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在中国石油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GDP可能突破23万亿元,将与德国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04,(12):53-53
对中国政策制定而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如何降低经济的能源使用强度,因为中国生产1000美元的GDP,需要使用相当于超过3/4吨原油的能源。  相似文献   

3.
APEC的知识经济状态指标体系,为我们考察亚太区域知识经济发展的格局和中国在国际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相对水平,比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知识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不足,提供了一个颇具实用价值的国际比较框架。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2005~2013年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能源进出口贸易数据,构造结构式水平型与垂直型投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并依据模型假设对能源投资的类型予以甄别。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能源进口贸易,且贸易量与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显著正相关,与地理距离显著负相关,与双边GDP之和(市场支付能力)弱负相关,与相对要素禀赋显著正相关;中国对高收入国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产生负向进口贸易效应即替代关系,而对非高收入国家产生正向进口贸易效应即互补关系;整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垂直分割生产型投资,其中对高收入国家的能源直接投资显著为垂直型投资,对非高收入国家则兼有水平型和垂直型投资特征。  相似文献   

5.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22-23
美国信息能源署发布了2005年版的《国际能源展望》,对直到2025年的世界能源市场(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趋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与预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能源能支持到2025年。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在南沙科技论坛上徐建中院士认为,中国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巨大压力,在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中国人均能耗必须低于传统发达国家水平,才能保证能源长期供应,科学节能成为能源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05~2013年中国能源对外投资与能源进出口贸易数据,构造结构式水平型与垂直型投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了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口贸易效应,并依据模型假设对能源投资的类型予以甄别。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能源进口贸易,且贸易量与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GDP显著正相关,与地理距离显著负相关。与双边GDP之和(市场支付能力)弱负相关,与相对要素禀赋显著正相关;中国对高收入国家进行能源直接投资产生负向进口贸易效应即替代关系,而对非高收入国家产生正向进口贸易效应即互补关系;整体上中国能源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为垂直分割生产型投资,其中对高收入国家的能源直接投资显著为垂直型投资,对非高收入国家则兼有水平型和垂直型投资特征。  相似文献   

7.
张宁 《中国经贸》2009,(7):38-40
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中国目前应处于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期近几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整体来看.目前仍处于对外投资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投资与合作方式上,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占很大比重,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215亿美元.从规模上远小于实际利用外资额923.95亿美元的规模.但同比增长率却达到了96.7%。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的实证分析以及国际经验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建立协整估计得出我国能源消费显著促进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高的能源消费强度将阻碍工业化进程。其次为探讨能源消费量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分位点设为25%、50%、75%。2000~2014年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对于GDP的影响系数不存在明显趋势,维持在1.65左右,较为稳健;煤炭消费对于GDP的影响随着经济增长而呈逐渐削弱趋势;天然气消费对于GDP的影响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能源价格是影响能源强度的一个关键变量,通过能源价格的调节,可以实现能源强度的下降,并以此达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二,而“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下降20%。找出能源效率提高的原因是制定政策的基础。但是,对这个问题,结论不一,有研究认为结构调整是决定因素,也有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本文应用拉氏因素分解法,分析了1980年到2003年中国宏观能源强度以及1993年到2003年工业部门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预计2005年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将呈回落趋势。能源需求增速主要受经济增长状况、特别是当期工业增长速度影响。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放缓的情况下,能源需求增速也将比2004年有所回落。从能源供给增长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12.
吕梁是资源富区,潜力大区,发展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把吕梁放到全国、全省大盘子里衡量,经济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吕梁地区总人口居全省第3位,GDP却排在全省第9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是2000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比全省水平低5个百分点,相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了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关系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历年能耗强度变化及当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因素。证实了我国历年能耗强度降低基本都是由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并进一步提出结构因素是导致我国能耗强度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调整产业结构能够带动能耗强度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年GDP总量4433亿元,居全国第13位,人均GDP1400美元,居全国第10位。面对新世纪的发展,黑龙江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中央做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后,黑龙江省编制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提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范俊敏 《北方经济》2013,(12):35-36
中国拥有广阔海域且人口众多,GDP总量增长快,能源需求量大,与之相对,中国能源资源优质率低、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导致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对此,笔者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并结合自己观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海洋能源开发现状、低碳经济发展及两者相互促进的建议. 一、中国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项调研勘探显示,中国能源开发利用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一次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和日本是一次能源消费大国,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例较高,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受国内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以及能源效率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国内碳减排成本远高于我国。《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国际碳减排机制为日本实现温室气体境外低成本减排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带来了项目融资和引进环境技术的新机遇。但是,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环境合作的实践表明,国际碳减排机制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贡献较大,而对我国碳排放量的控制贡献较小。我国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减排,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张宜琪 《发展》2006,(6):49-50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机制性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在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明确中国的能源战略取向刻不容缓。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中国油气消耗大幅上升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美日欧等传统石油消费大国的警惕。西方舆论不时推出“中国推高国际油价”,正在进行“扩张”,其“巨大的能源需求将加剧国际和地区竞争和冲突”等论调,声称中国已对美日欧构成威胁。能源领域的“中国威胁论”逐渐显现,能源需求带来的国际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中国在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时势必增添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4%,而同期GDP年均增长达到9.7%。基本实现了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经济总量翻两番。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中国能源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的比重偏低。多年来,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一般维持在70%~75%左右,远远高于国际平均的水平。同时,由于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中国煤炭总体上呈北煤南运的格局,大量煤炭需要铁路运输,加速了铁路运力的紧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利用1995~2007年中国与10个OECD国家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数据,分别测算出各国在该时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如果采用能源强度指标,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可能会被低估,而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可以更全面、合理地反映出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水平变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2)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逐年提高,节能潜力逐年降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趋于缩小。(3)知识投入对于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调查研究报告》2006,(265):1-29
国际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对国际原油市场依赖性的不断增强和国内能源市场化的推进,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愈加明显。本文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国内能源定价的非市场化行为对于国际油价波及国内经济这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短期波动将国内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能源政府定价行为在短期内确实减缓了国际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与短期影响相比,国际油价的长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