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四川农村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诚 《乡镇经济》2009,25(3):63-67
四川农村信息化建设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四川农村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全国落后位置,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尚差。农村信息服务队伍也很薄弱。要进一步推进和发展四川农村信息化,就应当适应农民需求,提高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就应当针对农民实际,积极改善农村信息环境;就应当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2.
百姓观点     
正"点餐式"农技培训更惠农今年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特点是:变"送餐式"为"点餐式"培训,找准农民所要解决的难题。福建读者陈开冬对此评论,农技培训要想有针对性,就得采用农民"想学什么就讲什么"的方式。当然,"点餐式"培训也要通俗易懂、新鲜实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发展 向高效化看齐 旦八镇镇氏刘雪霖说:“统筹城乡发展,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经济输血,为农村发展助力;二是,要引导、指导农民的生产劳动向高效化看齐。向高效化看齐,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生产劳动要高效率化;二是,农民的生产劳动要高效益化。  相似文献   

4.
阎冬  郑锐 《理论观察》2003,(2):85-86
在新的世纪,经济报道面临着靳的形势,其重要性越来越凸现。适应地方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大舞台的转变,就要求经济报道要转变报道功能,找准最佳切入点。这样,我们的经济报道才能赢得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5.
深化农村改革,总的目标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仅是广大农民生产经营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件关系到农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奔小康步伐的重要问题.振兴农业经济,实现富民兴农的关键是要适应市场要求,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农民尽快地推向市场,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帮助农民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民生产农产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给,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几十年末初…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进城农民工问题,建设好新区新城,都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但是,在短期内,要把所有农民集中到大中城市,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只有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推动大中城市优质资源向中小城镇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励农民向中小城镇集聚,多数农民就地创业安居,采取农村"就地城镇化"途径,这才是适合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实现就地城镇化,还需要有产业依托,有了产业才有就业,"乐业"才能"安居"。肖金成告诉《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让报刊在保持可读性的同时尽量吸引更多的读者,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城市市民固然是报刊争取的读者,但广大农民也应是报刊争夺的读者群,增强农村报道的服务性,以大众化的姿态,去寻求更广泛的受众,无疑是农村报道创新、报纸吸引农民读者的一种好方法。一、加强对农村的舆论引导,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一是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宣传。通过宣传农村的新风尚,反对封建、愚味、落后的风俗,培育农民的社会主义公德,把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多宣传通过城实劳动而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鞭策好吃…  相似文献   

8.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应对异常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严重自然灾害等的挑战,农业生产跨上新台阶,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积极向好的态势,为全省促增长、控通胀、保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望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干旱等自然灾害仍然是农业生产最大的威胁。要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态势,实现农业持续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十一五”期间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自主投入,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当前的农村发展现状来看,影响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组织模式的过度松散。要加快农村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笔认为,在农村建立经济联合会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协调和服务 应把农村供销社还权于民,使之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结合得更紧密 改革后,以供销社为依托,把现存的农村合作组织与其融为一体,赋予新的职能,使之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合作经济实体和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林州市供销社,大力弘扬扁担精神,积极发挥其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职能,以发展农村网络,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职能,实现助农增收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发展 向高效化看齐 旦八镇镇长刘雪霖说:“统筹城乡发展,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经济输血,为农村发展助力;二是,要引导、指导农民的生产劳动向高效化看齐.向高效化看齐,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的生产劳动要高效率化;二是,农民的生产劳动要高效益化.只有切实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才能形成源自于农村本身的强大动力,才能取得实效.如果农民的收入赶不上来,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土地流转条件下,苏南地区农民剩余劳动力多,失业待业现象普遍存在,劳动力转移也处在无序状况下。促进农民就业,稳定社会发展,应采取积极对策: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二是要完善苏南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广大农民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农民就业离不开农业经济增长的带动;四是发展农业企业,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问题.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就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而这个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和农民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是确保农民生产积极性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我国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工作仍然处在落后阶段,中间有不少问题存在,所以加强新时期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产业,又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要从根本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只靠改变城市的生产结构,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倡导低碳经济,积极引导农民生产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畜牧经济是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样符合农村的基本发展情况,农民从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大。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农业中的比重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产业。本文就农村畜牧经济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引导、鼓励、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不仅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更重要的是使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商品优势,繁荣农村经济.换言之就是如何为农民提供经济、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把农民盲目、自发的生产同市场需求联接起来,变为有计划、有目的的自觉生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各经济组织、各经济成份的作用,鼓励、引导、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引导、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发展商品经济中应起到主力军…  相似文献   

18.
浅谈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还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业生产全面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增,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加速安徽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对全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打破农业领域中的“大锅饭”,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明显的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庭联产承包制也日益暴露出了其弊端。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创新,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